南方农村报讯:越来越密集的结婚喜炮、日益拥挤的回乡汽车、人头攒动的乡间圩市……广东省紫金县蓝塘镇,逐渐喧闹起来的村落,叩响着人们对新年的期待。
不时有一队队背着书包的孩子,蹦蹦跳跳地从陈小平的身边经过。“老师好”——一张张无邪笑脸留下的问候声,却使这个代课教师的心感到阵阵刺痛。
泪水,开始冲刷眼前清晰的世界。
年关将至,喜庆的气氛却与陈小平渐行渐远。
她至今不敢回忆2个月之前,自己查到“代转公”考试成绩时的狂喜心情。130多分的成绩,陈小平的漫漫转公历程终于峰回路转。好心情让她的体重一下子猛增了5斤。
2010年元旦,与陈小平一同参加第二次“代转公”考试并上线的同事,陆续被告知上交毕业证、教师资格证以及两证审核费150元。而同样入围省线的自己却没有得到任何通知。
满心狐疑的陈小平拨通了校领导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冷冰冰的声音——“你在44名以后,不能转公,准备被辞退吧。”
晴天霹雳。短短10天时间,陈小平消瘦了整整10斤。
随后,事情的进展速度远远超出了陈小平的想象。1月中旬,尚在带领学生紧张进行期末复习的陈小平,开始填写并上交工资表等资料。这表明紫金县代课教师辞退工作已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有关部门要求,全县181名未被录用代课教师的清退工作务必于2010年2月10前完成。
1月20日是全县中小学举行期末考试的日子。陈小平很清楚,这可能是她10多年代课生涯的最后绝响。
从下一个春天开始,陈小平们将获得一个新的身份——广东被辞退代课教师。据估计,这个群体将多达3万人。
代课身份备受夫家歧视
上线未录教师绝食两天
相对于陈小平,蓝塘镇另一位被辞退代课教师的故事则更为悲凉,罗慧云是其中的主角。
作为一位3岁孩子的母亲,26岁的罗慧云靓丽依旧,但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挂在脸上的浓浓悲伤。
中师毕业后,18岁的罗慧云不顾家人反对,前往蓝塘镇一所小学做起了代课教师。“当时的想法是,待下去总会有转正考试的机会。”罗慧云说。
枯燥劳累的代课生活虽然没有带给罗慧云体面的收入,却让她收获了一份甜蜜的爱情。她邂逅了学校里的一位公办教师,也就是她现在的丈夫。
然而,代课教师身份却成为罗慧云迈向婚姻殿堂的最大障碍。由于遭到对方父母的强烈反对,二人拍拖三年之后才正式完婚。
对于因代课教师身份而备受歧视的罗慧云来说,2009年1月举行的首次“代转公”考试究竟意味着什么,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119分,与最低控制分数线只差一分,这让罗慧云的第一次“代转公”之旅在遗憾中“折戟沉沙”。
罗慧云决定破釜沉舟,鼓足勇气继续上阵。因为她要做的不仅仅是赢得一场考试,更要换回做人的尊严,“不能再被人瞧不起”。
132分,罗慧云的第二次“代转公”考试笔试成绩超出省最低控制分数线12分。
然而,随着“第44名”成为紫金县录取参加二次“代转公”考试代课教师的临界线,被挡在门外的罗慧云再次跌入噩梦之中。
她永远也不会忘记那黑色的一天。雨丝淅沥中,当得知被清退的罗慧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时,屋中亮着的灯火伴随她的叩门声突然熄灭。在半夜11点丈夫回家之前,无论任她怎样呼唤,那扇门都没有为她敞开。
此后两天,罗慧云粒米未进;电话中,她与同被辞退的同事整整哭了一个小时。
此前,在面对第二次“代转公”考试上线却遭拒录的40名上访代课教师时,紫金县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除非省里出台新文件,规定第二次“代转公”考试只要上线便可全部录取,否则这些代课教师只能接受被辞退的命运。
全县608名代课教师,转公427人(含2008年8月紫金县自行考试转公人数),转公率超过70%。上述数字在紫金县官员口中被反复提及。
在第一次“代转公”考试中,紫金县共有242人达到省最低控制分数线,101人被顺利录用。其后,剩余的140多人也在政策压力下被“免试优先录取”。2009年10月,紫金县168名代课教师报名参加第二次“代转公”考试,84人入围省线。最终,有关部门决定录用综合总分排名前44位的代课教师,后40名上线教师与全县其他141名未能通过两次“代转公”考试的教师一并被辞退。
编制瓶颈,是第二次“代转公”考试在紫金县遭遇“上线未能尽录”的主要原因。据介绍,两年内消化427位代课教师后,按照21.5:1的生师比例,目前紫金县的教师队伍已经超编500人左右。
同样捉襟见肘的是政府财力。按照每名教师2万元的年平均工资计算,“代转公”造成的500名超编教师,将使紫金县每年至少增加1000万元的财政负担。
为了增加转公名额,紫金县也曾向上级申请对教师编制进行扩容,但至今没有获得回复。而即使新增编制成功获批,“光给编制,不给费用”,也将成为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怕错过转正选暑假产子
“17年青春岁月=9010元”
1月19日中午,阵阵啜泣声从紫金县蓝塘镇一家餐厅中传出,20多位即将被清退的代课教师在这里聚首一堂。
张翠兰的哭声“传染”了在座的每个人。由于两次“代转公”考试均告失利,这位34岁的代课教师,将不得不与三尺讲台挥手告别。
张翠兰清楚地记得1993年9月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情景,那时她才18岁。“当初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老师这个职业,就跑去干了。”那个月,她拿到了平生第一笔工资190元。
6点钟起床,7点钟到校,8点钟上课。17年来,张翠兰就是循着如此紧凑的时刻表,开始她每个工作日的学校生活。
17年中,张翠兰的月工资也在缓慢地增长着。从190元到220元再到300元,2008年9月涨到360元,一年之后这个数字变成了400元。
1998年和2004年,张翠兰两度产子。一儿一女全部生在暑假,都是“今天满月,明天就要上班”。张翠兰说,自己不敢占用工作时间休产假,害怕“因为不在岗而错过转正的机会”。
在张翠兰的印象中,该校的公办老师走了一茬又一茬,唯有代课教师大多是老面孔。学校里目前还有4个代课教师在上课,除了一个25岁的年轻老师之外,其他两个都是相伴十几年的“老战友”。“大家留下来只有一个目标——转正”。
2008年9月,广东两年内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政策出台,曙光毕现。然而,118分,115分,两次“代转公”考试,张翠兰均与入围分数线擦肩而过。
几分的差距,让张翠兰心中“很不舒服”。然而,当面对家里4个年迈的长辈、2个未成年的孩子以及10多亩田地时,生活的重压让她无暇回味落榜的遗憾与酸楚。就在考试前几天,张翠兰走了整整2个小时山路,将家中一位突然发病的老人背到了县城。
“根本就没有时间看书”,张翠兰很清楚,自己的家庭与别人不一样。
按照紫金县公布的每满一年教龄补偿530元的标准计算,政府将向其支付9010元的一次性经济补偿。“17年青春岁月=9010元”,张翠兰觉得,这个等号让她很绝望。
“难道这么一点钱,就可以把我打发走了吗?”张翠兰道。
根据政府官员的解释,紫金县对被辞退代课教师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的标准,是依据《劳动合同法》制订的。该法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同时,参照河源市2009年最低工资标准,紫金县最终确定每满一年工龄将获得经济补偿530元。“大多数学校代课教师的工资,实际并未达到这个数字。”相关负责人说。
另外,紫金县已经考虑将被辞退教师纳入养老保险保障范围,具体缴费标准正在制定中,个人缴费部分可能从教师一次性补偿金中直接扣除。
清理“在编不在岗”教师
以补部分学校师资不足
181名代课教师被清退后,如何填补部分学校2010年春季学期可能出现的岗位空缺,也在紫金县有关部门的考虑之中。
紫金县政府一位主管教育的官员向记者表示,在出台辞退代课教师的规定及相关安置措施的同时,紫金县决定对各乡镇学校长期存在的请病假、借调等“在编不在岗”的教师进行一次大规模清理,以使全县师资配置实现最优化。
然而,蓝塘镇一位代课教师却对政府打的这套“组合拳”并不乐观。
“那些能够占用学校编制,又在校外从事其它工作的在编不在岗人员,大多有着这样那样的特殊关系”,这位教师认为,要想彻底清理这部分人,难度很大,特别是部分人的工资大多落入各地中心校之手,一旦全部清理,一笔可观的“小金库”收入可能被截断。(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