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馆竣工: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启面向世界的大门
来源:
新华网
2010年02月08日22:49
新华网上海2月8日电(记者吴宇)被视为上海世博会象征的中国馆8日在此间竣工。这标志着这座有“东方之冠”美称的世博会永久性建筑完成工程建设,进入全面装修布展和运营准备阶段,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启面向世界的大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第一副主任委员俞正声出席竣工仪式并宣布中国馆竣工。
俞正声强调,中国馆是千百万参观者近距离观察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和当代中国辉煌成就的重要场所,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副主任委员韩正在致辞中说,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的亮点和重点,在园区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中国馆竣工,标志着世博园区场馆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为布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07年12月以来,中国馆工地穿梭的车辆、飞扬的尘土、忙碌的人群第一次被喜庆的气球、祝贺的话语和微笑的脸庞取代。在宽阔平整的馆前广场上,洋溢着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34岁的陈碧锋感慨地说:“这真是一个让人心满意足的日子。中国馆凝聚着全中国13亿人的热情和期望,亲眼看到她在自己手中从蓝图变为现实,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陈碧锋来自浙江诸暨。过去一年半时间,一直在中国馆负责管理消防设备安装。“常规需要近三年的工程量,我们仅用了一半时间就保质保量完成了。”他自豪地说。
在这名普通的世博建设者背后,是中国馆创造的一连串不凡业绩:2008年、2009年交替之际,只用了100天时间,多达约2.2万吨的钢结构就加工、吊装完成,中国馆的国家馆和地区馆双双实现封顶,其中仅焊条就耗用了100吨,而这一工作量按常规至少要一年时间;为中国馆选择“中国红”外衣,时间长达八个月,可谓“众里寻她千百度”,最终为中国馆的内外墙选定的红色多达七种,攻克了大体量建筑通体使用红色的难题……
在众多胸戴大红花的建设功臣中,中国馆的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何镜堂是受邀合影留念最多的一位。随着中国馆一天天成长,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士认为,这座建筑只需看一眼,就知道是中国馆,因为非常有中国气派,既传统又现代。而由何镜堂领衔的中国馆设计正是从全球华人的340多个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的。
“这样的评价让我欣慰,也激励了众多中国建筑设计师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的信心。”年过七旬的何镜堂说。
中国馆高69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其设计理念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层叠出挑的外观具有强烈的雕塑感,表达出中国文化大气厚重的气质以及当代中国昂扬奋发的精神。
“我觉得中国馆的每个空间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和美妙。她以一种独特的建筑语言,寄托着中国人对世博会的憧憬和梦想,也象征着中国敞开胸怀拥抱世界,值得每个参观者细细品味。”中国馆项目经理姚建平说。
据了解,在中国馆竣工之前,大规模的布展工程已全面展开。虽然8日距离上海世博会开幕仅有81天,但中国馆面临的最大挑战还不是布展,而是日后如何接待尽可能多的参观者。按照实际接待能力测算,上海世博园区平均每天将涌进40万人次参观者,而只有十分之一左右能够进入中国馆。
好在中国馆是上海世博园区的五大新建永久性场馆之一。按照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的初步安排,在半年的世博会结束后,中国馆等热门展馆将继续开放,以满足更多参观者需求。与此相适应,一些上海市民虽有“近水楼台”之便,也主动提出将世博会期间走进中国馆的机会更多地让给外来参观者。
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专职副主任钟燕群认为,长达10年的申博、筹博和办博,正在潜移默化改变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她说:“中国馆将成为上海世博会重要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中国馆长驻上海,相信上海追求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也会常驻人们心间。”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