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旱作节水:从哪里突破?

来源:山西日报
2010年02月22日04:48
  我省缺水,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9.4%。大力发展现代旱作节水农业是保障全省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和根本出路。

  究竟如何提升全省旱作节水农业水平?实践证明,在生产过程提高机械化程度,是实现旱作节水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有旱作农业的现代化。即使是在旱作农业生产水平较低时期,单项农艺节水技术、单个农业机械的应用都可以对旱作农业生产产生较大作用。今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而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要解决粮食安全和解放大批农村劳动力的矛盾,就更加需要加快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因此,认清我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深入探讨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加速农艺农机结合,对实现山西旱作节水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化:我们已经落下步子

  进入新世纪,我省农机事业有了长足发展,2008年全省机耕地面积、机械播种面积、机械收获面积,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比较都增长了上千倍。

  但这一进步并未弥合差距,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甚至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三个百分点。目前我省使用的小麦机械多来自新疆,而玉米机械多来自河北、山东,最大的粮食作物玉米机械收割率还不足8%。我省被誉为小杂粮“王国”,而小杂粮作物的播种机械才刚刚起步,从种到收基本上全是手工操作,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已成为农业整体水平提升的瓶颈。与此同时,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也与国内其他省份存有差距,例如,广东省耕地亩均水资源4807.1立方米,是我省的26.7倍,为了节约水资源,去年广东仍将设施节水灌溉的设施设备列入农机购置的补贴范围,而我省却没有这样的举措。

  专家认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距,主要原因是自主研发与引进技术革新不力。多年来,我省不仅缺乏针对农业生产特点及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开展与其相适应的、具有产业及区域特色的、因地制宜的机械化装备自主研发,而且对引进机械装备的本土化改造也很不够,致使引进技术装备不少水土不服,效果不好。

  同时,目前我们的农业科研无论是学科设置,还是评价体系,仍沿用相对陈旧的设置模式,也对机械化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不少农艺农机科技人员只关心技术的研究交账,不关心市场和生产需求,缺乏艺机一体的创新意识,在技术研发的当初就忽略了艺机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农机的单一性、固定性及对作业对象所要求的群体性与作业对象的多样性、多变性、相对模糊性的矛盾难以解决,最终形成农艺农机长期处于基本割裂的状态。加之旱作节水农业的特殊性、复杂性,其机械化装备水平自然尤其薄弱。

  面对这样的差距,如果不能抓住中央有关农业机械补贴及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的机遇,立足全省实际,强化机械化发展,我省可能会错过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农业机械装备:旱作节水的迫切需求

  一种现象不容忽视:一些适合山西省情的旱作节水农艺技术,如“土壤扩蓄增容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农田微生境集雨栽培技术”等,由于多数缺乏相应的机械装备支撑,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困难重重。而我省普遍存在的机修梯田、建拦洪坝、淤地坝、打旱井、垄覆膜沟种、山区小型农机、林果机械、抗旱播种、秸秆还田、化肥深施播种等均缺乏适合的、理想的机械设备,旱区作物播后管理特别是小杂粮作物机械几近空白。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我省的旱作节水机具散失严重,优势农艺技术难以发挥优势。在传统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积累了十分宝贵的旱作节水的机具财富,如镇压土壤悬虚的石辊、保蓄土壤水分的耙、耱等,这些具有山西特色的、保水保墒效果突出的传统抗旱节水机具都曾发挥很大作用。但我们既没有借助现代物质装备和技术手段使其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更好地发挥作用,也疏于继承和保护,使其散失殆尽。

  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决定了我省须走以抗旱保水为核心的农业机械化之路。近年来,频发严重的干旱对春播作物播种出苗和秋播作物翌年生长的影响日趋严重。调查显示,2009年因春季干旱,全省有50万公顷左右的春播作物无法下种,13余万公顷小麦生产严重减产。这种状况,单靠纯农艺节水技术无法得到有效缓解。

  因此,我省的农业机械研发与引进必须以抗旱保水为核心,以农田保水节水中小型机具与成套设备为目标,加大力度发展具有明显区域特征,适合于表土严重干旱的集补水、施肥、覆土、播种为一体的新型多功能行走式抗旱播种机具,适合于秸秆覆盖还田的豁秆、覆膜、播种的抗旱保水播种机具,适合于旱区小水源条件下应用的提水与灌溉一体化的微型灌溉系统,适用于不同种类小杂粮作物的蓄水保墒耕作、播种和收获机具等。

  农艺牵手农机:旱作节水的主攻方向

  旱作节水农业现代化进程不仅受农艺节水技术及农机化装备水平的影响,更取决于农艺和农机相结合的程度。透过我省农业机械化现状及问题不难看出,山西农机化装备水平明显滞后于农艺节水技术水平。因此,强化农艺与农机的结合是加速山西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进而推进现代化进程的突破口。

  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创新研究,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技术,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设备,走出一条有山西特色的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之路。

  我省地形多样,山地、丘陵、残塬、台地、谷地、平原等交错分布,地表破碎,沟壑纵横。这样的地形地貌及旱地类型,决定了我省农业机械化的特点是中小型灵活多样,中等规模集约化,小规模精细化,不可贪大求“洋”。近年来,全省大面积应用不少与山西省情极不相适应的农业机械,有的甚至使土壤悬虚,造成了表土失墒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人为加剧了旱情。省情决定,农业机械化不能靠盲目引进大型成套机械一蹴而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艺机一体的创新意识,加强用现代技术手段完善提升传统旱作节水机具的机械化水平,加速现代先进农艺技术的机械化进程。

  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承担着一批国家和本省“十一五”旱作节水农业的重大研究项目,在项目立项及实施过程中,该中心根据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农民需求,创新思路,一改过去单一、纯粹的农艺研究为艺机并重的复合集成研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申报专利8项,已获得专利3项,受理5项,为实现农艺和农机成功结合做了有益探索。

  王娟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