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江苏省政府法制办的网站上公布了《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写入:“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六年的,应当流动”,这意味着省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力挺的“教师流动制”有望在江苏省实施。
现状:多数教师“一呆一辈子” 1951年出生的郝老师在小西湖小学工作,今年已经是第30个年头。从1980年全市学校调整后,他就没离开过这所学校,从年轻时当语文老师、到中年时当校办工厂副厂长,再到步入老年之际成为后勤服务人员,他对这所学校已经再熟悉不过了。
和他一样,在某所学校“一呆就是一辈子”的教师占了绝大多数。郝老师估计的比例是90%-95%,比较年轻的大光路小学罗老师估计的比例是60%-70%。
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也非常强烈。陌生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见面,作为打招呼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哪个学校的?”名校的教师总是会有更多的自豪感。
尝试:名校骨干支援薄弱学校 2000年以后,各区县教育局在支持薄弱学校发展时,发现仅仅投入资金完善硬件设备是不够的。
而且各个学校的学科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学校数学组特别强,有的学校摸索出更有效的语文教学法。为了“优势互补”,区教育局会安排两所学校互换一名教师,补齐两校的“学科短腿”。
记者从白下区了解到,从2005年开始,校领导、教学骨干在区内流动的人数就达到了10%以上。5年前成立的鑫园小学,前后有10位游府西街小学的骨干教师调动到该校任教。
“我们让省实验小学和较为薄弱的实验小学结对、资源共享,名校教师经常到普通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效果很好。”白下区教育局有关人士说。
走向:以后不再有“某校老师” 在前不久召开的省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力挺教师“流动制”,希望以此拉平各学校之间的差距,推动教育公平,遏制“择校热”。
文中还明确指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建立本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组织公办学校教师流动。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六年的,应当流动。”“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校长任期三年,在同一学校连任不得超过两届。”也就是说,不管是校长还是普通老师,在同一所学校任职都不能超过6年。
那么以后就没有某校老师的说法了,教师不归属于某所学校,而是归属于某个区。老师见面的招呼用语改为“你是哪个区的?”
有家长第一反应:学区房要涨 实行“教师流动”是为了减轻家长的择校之苦,但从家长们的议论来看,看好这一新政的并不多。在15位受访的家长中,有7位投了反对票。
支持者的声音比较微弱,一位家长说:“我觉得想法不错,但执行的难度较大,如能执行,也是一件好事”。而反对者的语气中满是不屑,有的说:“纸上谈兵!制定政策的人还下来调查实际情况了?”
网友nanmin的帖子里写道:“每个学校成了每个老师蹲六年点的流动站,教育成绩看不到,教育思想形不成,更谈不上办学特点了。”由于“教师流动”的实施还伴随着“禁止公办校接收择校生”,还有些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学区房要涨了”。
相关阅读 教师六年一换岗学区房都白买了?
教师“六年一换岗”,有望在江苏省全面推行。近日,《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写入了教师六年必须流动的条款。这部由江苏省教育厅和法制办共同起草的省级立法征求意见稿现已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并将于今年5月左右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教师六年一换岗,普通学校老师挺兴奋:“我也有机会感受名校学生踊跃发言的课堂气氛了。”(资料图片)
“新规”:教师在一校满六年应当流动
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建立本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组织公办学校教师流动。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六年的,应当流动。”“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校长任期三年,在同一学校连任不得超过两届。”也就是说,不管是校长还是普通老师,在同一所学校任职都不能超过六年。
记者了解到,在南京各区区内其实已经有少量的教师流动出现。比如,鼓楼区就建立了“交流任教”制度,选派省特级教师、市名师、市区学科带头人、市区优秀青年教师到相关学校进行交流支教,并在全区范围内每学期(或学年)实施“菜单式教学服务”。
校长:赞成,流动能带动均衡发展
一位小学校长表示,校长对学校的办学风格影响很大,六年已经能形成一定的影响,这个时间选择得比较合适。她表示,其实一些小学校长的校际流动在各区也都在实行中,交流不但能让校长的能力得到良性提升,还能带动学校均衡发展。
一位中学校长也表示,这种流动是为了达到教育均衡发展,他赞同这种做法。他同时建议,在实行流动前,应制订细化的操作规则,比如说考核机制就要按区来制定。
教师:名校不愿流动,普通校愿意
“教师流动的初衷应该是好的,本来是为了抑制择校,但这种流动可能会让老师不太适应。”昨天,南京一所名牌初中的化学老师解释,当一位老师在一所学校呆的时间较长后,对这所学校的教学风格比较熟悉,学科组老师之间的配合也有了默契,如果将老师换到新环境,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师,要适应下来还真得有个过程。“当这个老师熟悉环境后,没几年,又要去适应另外一个环境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挺兴奋的。”朱老师在普通小学教书,一直挺没成就感,学区里的学生跑了大半,一个班才一二十人。“我们不比别人差,有时候到名校借班上课,上得也非常好。那些名校的学生配合得好,无论是思维和表达都比我们学生要强。把我换到名校,我也能教好!”
反过来,名牌小学老师的心态就不太一样了。“说实话,虽然现在工资不多拿,但是名校老师的社会美誉度高,进修参加比赛什么机会都多。就拿找对象来说,都比别人好找!”
家长:我家的学区房白买了?
听到江苏拟规定教师六年一换岗,解女士的心一下子跌到谷底,“那我的学区房岂不是白买了?”
就在前不久,解女士刚刚贷款70万,买了一套北京东路小学的学区房,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面积很小。“要不是为了小孩上学,我才不花这个冤枉钱呢。”现在听说老师可能要流动,解女士可急坏了,“本来就是指望有好老师来教孩子的,如果老师换岗,谁知道学校里的会是什么样的老师?再说,孩子现在才两岁多,等到进了小学,说不定好老师都换没了。”这么一来,这个学区房买得一点意义都没有了,“没准还会跌价,那就亏大了。”
“我们打算明年择校的,这么看来是不是没必要了?”家长王女士也有担忧,女儿今年就要进小学了,本来已经看好了一所小学名校,好不容易托关系才“挂上号”。如果好老师都轮岗去了,那这个关系也是白找了。
专家:抑制择校,不能一蹴而就
昨天,有教育专家表示,让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进行流动,的确会缩小各所学校之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推动教育公平,但是,这项政策的可行性还有待考究。而且,要抑制“择校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育部门应该慢慢来推行,不断缩小择校的比例,如果猛地推进,反而会适得其反。快报记者谢静娴黄艳
相关评论 教师流动轮岗究竟要实现什么目的?
教师满6年必须流动轮岗——近日官方信息透露出这一政策导向。尽管尚停留在“征求意见”的层面,但说明此事已经实实在在地进入了政策制定的阶段,也许很快就将付诸实施。据称,推进教师轮岗流动,意在遏制愈演愈烈的择校热,保证义务教育的公平。
我以为,教师流动轮岗值得做、也应该做、而且越早做越好。但是,作为制度建设,应该为其设计切实可行的目的,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被舆论推着做、为了做而做的尴尬局面,就像“禁补令”现在面临的困顿一样。教师轮岗对推进教育公平无疑有效,但若以“治理择校”为其目的,则恐难实现。
道理很简单:择校并不仅仅源自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择校是由于现实中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加上择校方(家长)的教育理念导致的个体或群体行为,而择校方的教育理念又受到个人的、群体的,教育的、社会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简单、最直接的则是升学率和升学目标的影响。因此,区区10%的教师流动——无论是流出还是流进——都难以遏制已显普遍的择校行为。
近年来,在“两会”这样的政治论坛和升学季节里的民间舆论,都发出“教师流动轮岗”、“均衡生源不如均衡教师”等建议和呼声,这至少说明在精英和草根层面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共识,而随着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落实,推出教师流动轮岗似乎已无行政障碍。但是,只要教育资源还存在不均衡、只要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量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择校的意愿和行为仍将存在——除非硬生生将其一刀切除,而一刀拿下的前提又只能是教育资源在相当范围内已经获得了充分的高位均衡,这两者岂不是互为矛盾?
因此,我们还必须回到均衡教育资源的层面、而不仅仅是从流动轮岗均衡师资的角度来讨论如何推进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曾经(包括现在某些局部)的不均衡表现在学校的办学条件等硬件设施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了改善;教师队伍的不均衡随着一系列的准入和培训制度的落实也有相当的改观;而作为“学校灵魂”的校长,也在行政管理制度的框架里跨区、甚至跨省市调动。为什么在上述这些均衡资源的努力下,仍然会有因不均衡而出现的择校热呢?这说明在教育受众的心目中,还有评价均衡的其他尺度。
无须回避:它就是被“教育质量”包装起来的教育教学行为、就是进入高一级优质学校的整体升学率和个体升学目标,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包括支撑并实现这个“教育质量”的师资队伍。因此择校的行为目标基本上可以简化为“择”名小学、名初中、名高中,考名大学。正由于这种被择校者看重的“教育质量”不是10%(哪怕更多)的流动教师可以带走,所以这一招肯定无力化解择校热。
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实中,目前最大的不均衡恰恰是生源的不均衡。而生源的不均衡至少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学生、家长基于个人教育理念的择校,另一个方面则是学校以各种方式、手段来“掐尖”、“择优”,并以此获得在当前教育体制和运行、评价机制里的美誉和地位。
由此可见,择校的魔杖其实被两只手所挥舞:官方(包括校方)既不能一味批评民众择校,民众也不应一味指责政府分配教育资源不均衡。因为生源也是教育资源,而择校也是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砝码之一。同理,也可以得出探索并建立教师流动轮岗制度的实际意义,即:以优质教师的流动和轮岗,来示范并放大其核心价值观和德行操守,示范并放大其责任心和爱生之心,示范并放大其育人理念和教学技能,从而让更多的教师真正养成教师的灵魂、学会教书育人的本领,让更多的学生从更多的优秀教师那里身心受益。
我想,这才是教师流动轮岗应该实现的长效目的。(戚若予) (来源: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