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为“三无”老人奉献爱心当志愿者 被虚拟养老院以“户籍问题”婉拒
自认遭“身份歧视”农民工欲上法庭讨说法
一个还处在温饱线上的农民工要做志愿者,被兰州市虚拟养老院拒绝后,他认为自己受到了“身份歧视”的伤害,于是想要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
农民工想做志愿者
33岁的农民工汪效利是天水市甘谷县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他在兰州打工18年,做过看护、建筑工人等,生活一直处在温饱线上。可是,他看上去并不像个“农民工”——穿牛仔裤、夹克,脚蹬白色运动鞋,经常背着一个电脑包。汪效利有自己的博客,写一些反映自己生活和心情的文章,虽然有些语句不通,甚至有错别字,但也有一些人跟帖、回应。他还印有自己的名片,上面有电子邮箱,也有手机号码,引人注目的是,上面还有“关注农民工”、“影响、唤醒、融化、改造”等字样。
春节前夕,汪效利打算利用春节假期做志愿者,为兰州的“三无”老人奉献爱心。他通过114查询发现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招募志愿者,便决定去报名。
2月7日,他来到位于兰州市庆阳路附近的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填写了志愿者注册登记表。在表格中的专业一栏中,他填写了“护工、抹灰工”的字样,在有何技能特长一栏中,填写了“做饭、洗衣、搞卫生”等字样。
汪效利在自己的博客上撰文说,“做志愿者是我一直以来有的想法,我想在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自己的能力做志愿者,向社会,尤其是向三无老人奉献自己的爱心。我今年过春节不回家,打算在春节期间给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义务提供服务。”
“户籍”成了拦路虎
汪效利说,他出生后几个月母亲就改嫁了,他随着母亲和继父一起生活。后来,母亲患病去世,他就和继父相依为命。继父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人,除农活外,闲时就去野外开荒地、修路。继父去世后,当他看到继父所开的那些地别人去种,去收益,继父修下的路为别人提供了方便,他感觉继父做的这些事情对社会很有意义。他说,自己从小就有一个朴素的理想,长大以后,要为社会尽一份责任,为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老人助一臂之力。
到兰州打工时,他选择最多的工作就是当护工——护理老人。他认为,照顾老人是一种高尚的职业。当然,汪效利还有一个理想,就是不但要当好护工,还要去做志愿者,义务护理老人。
可是,在2月10日,他收到了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副主任石继勤的短信,该短信说:“您愿意为我辖区老年人提供义工服务,让人感动和敬佩!今天我们开会研究了您想加入养老院志愿者队伍之事,大家对您的行为和精神所感动,但因您户籍不在兰州市,所以会上没有通过,特发短信告诉您!祝您春节愉快!”
这条短信无疑给汪效利做志愿者的热情泼了一瓢冷水,汪效利很难接受,他认为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以“户籍”问题拒绝他当志愿者,是对农民工身份的一种歧视。
汪效利在博客上撰文说:“我是农民工,外地户口,想当志愿者做义工给老人提供服务也很难,我心里也难受。也没想到志愿无偿服务还有这么多要求和条件,讲究太多!国家没有规定不让农民工、外乡人到社区做志愿者、给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提供服务。”汪效利在博客上表示,他想通过行政诉讼讨公道!汪效利说,他的目的只是追求和城里人一样平等、公平的权利!
汪效利这篇博文立即有了回应。2月13日,有网友发帖说:“ 这是对外乡志愿者不尊重也不公平,做善事还要限制?”还有网友分析道:“ 这是管理出了问题!”
“误读”了短信的内容?
2月22日上午,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副主任石继勤、李银书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石继勤、李银书对记者说:“城关区的虚拟养老服务共提供7大类179项服务,注册老人超过4万人,已服务老人2800多人、2.2万多人次。我们有志愿者1400多名,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并且从来对志愿者的身份没有任何限制,也不存在对农民工的身份歧视问题!”
石继勤对记者说,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推行的是“居家养老”,志愿者要上门入户服务,这就要求志愿者在被服务对象附近有自己的住所,也要求志愿者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素养,具体说就是要有服务技能。因为志愿者并不是单单为老人干一些体力活,还应当为老人传授一些饮食与保健知识,排解疏导老人的内心寂寞。考虑到汪效利没有固定的住所,也没有固定的收入,她就推荐他到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的加盟企业——江子为民家政服务公司去做有偿服务,这样,汪效利既能为老人服务,实现自己的理想,也能有些收入,这样比较现实。可是,当江子为民家政服务公司总经理给汪效利打手机主动联系时,汪效利说,他是申请做志愿者的,并不是找工作应聘。
石继勤说,鉴于这种情况,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综合几种因素,为了不打击汪效利做志愿者的积极性,以“户籍”问题拒绝他当志愿者。关于“户籍”问题,只是一个委婉的借口,并不存在任何歧视的意思,汪效利认为含有身份歧视,实际是汪效利“误读”了短信的内容。
打算通过诉讼讨说法
当日,汪效利对记者说,对于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拒绝他做志愿者一事,他打算通过诉讼来解决问题。他说,这个事件对他来说意义重大,对于农民工来说意义更重大。可是,他要提起诉讼,已经出现两个障碍,一个是经济方面的障碍,他咨询了兰州的几家律师事务所,有律师告诉他,要委托一个律师代为诉讼,需要代理费5000元左右。另外,还有一个法律障碍,就是目前我国关于保护志愿者权益的法律尚存空白。如果提起诉讼,法院是否会立案也是个问题。曾接受汪效利咨询的甘肃勇盛律师事务所律师彭贤华对记者说,从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的角度来讲,应该鼓励汪效利的这种行为,这毕竟是社会倡导的。但在目前的社会现实下,志愿者还确实存在一个加入组织才能从事这项工作的前提条件,他必须取得一个身份,才能得到社会和服务对象的认可。
本报记者 郝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