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信义兄弟”犹在脑海盘旋,新洲又传出“情义父子”的故事——憨厚朴实的农民邵水清照料一名失去双腿的下乡知青,长达31年。邵水清病逝后,儿子邵长明接着担起了父亲未竟的责任。
在荆楚大地,在城里乡间,这样的人间真情,一次次带来心灵的震撼,一次次让人感动。
昨日,天气晴朗。在新洲区汪集王龙村七组,72岁的黄礼和坐着轮椅,被侄儿邵长明推到村头晒太阳(如图)。
黄礼和对记者说:“侄儿比自己的儿子还好。”其实,邵长明与黄礼和并无血缘关系。
41年前,31岁的黄礼和从汉口下放到新洲,双腿先后截去。1978年毫不沾亲带故的农民邵水清将他接到家里,从此黄礼和成了邵家的一员。
去年11月。邵水清病逝前留下唯一的心愿,希望儿子照顾好残疾伯伯黄礼和。
下放知青痛失双腿
黄礼和记得,他家以前住在繁华的汉口江汉路,父亲是市政府的炊事员。他从武汉八中毕业后,先后在武钢、武重上班。
1969年,31岁的黄礼和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新洲汪集王龙村当知青,插秧割谷接受锻炼。
1972年10月,黄礼和打着赤脚挑草头时,不慎踢破右脚大脚趾,当时没当回事,后来化脓溃烂,恶化成了脉管炎。民政部门帮他从广州买来了两麻袋毛冬青,让他每天用一斤毛冬青、一个猪蹄炖汤喝,喝了半年仍无效,只得截去右腿保命。
此后,他不能再下地干活了,便帮农民烧茶水、记记工分。
1978年2月1日,他的左腿又因脉管炎被截去。就在这一年,他父亲去世了,黄礼和再也没有一个亲人。一起下放的青年先后回城了,他无家可归。
村委会为他盖了一间小房子,安排村民轮流照顾他。比他小十来岁的邵水清是个热心人,有空就给他送饭送菜,还让妻子范幼凤帮他洗衣服、晒被子。
住进邵家成了亲人
几个月后,邵水清干脆将黄礼和接到家里住,称为黄大哥。
为何主动背起这个重担?今年已经61岁的范幼凤回忆当年,仿佛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没有爹爹婆婆。让他住到家里,只当是供养长辈。”
黄礼和截肢后,只能用手撑着两只板凳“走路”。那年3月,邵水清的大女儿出生了,夫妻俩上工时,便将孩子放在摇篮里,委托黄大哥照看。后来,邵水清夫妇又生了第二个女儿和小儿子邵长明。
邵长明5岁时,和2个同龄的孩子躲在房里玩,在床边破洞里点柴火烧蚕豆吃。黄礼和闻到糊味,喊人进屋查看,床已经冒烟了。黄礼和把几个调皮鬼叫来,每人赏了一巴掌,还让邵长明跪地反省。邵长明回忆,虽然挨了不少打,却总喜欢和伯伯睡一张床。邵长明上中专拿到第一笔奖学金,给伯伯买了一台收音机。
后来,邵水清添了两个外孙。两个小家伙也喜欢缠着黄礼和,调皮地爬上轮椅当玩具。
再穷不亏待黄大哥
邵家受了不少磨难,对黄礼和始终不离不弃。1996年的一个雨天,老房子漏水严重,邵水清爬到屋顶拣瓦,不慎掉下来摔断了腰,不能再做农活。那一年,范幼凤被毒蛇咬伤,好不容易救回一命。
家里再穷,过年也要给黄礼和做新衣服,每顿饭都请黄礼和坐上席。邵家借债盖了新房,也给黄礼和留了一个专门的房间。
1998年到2001年,黄礼和先后因胃穿孔、左手中指骨结核、两次胃出血,连续4年住院,花费逾两万元,邵家没有一句抱怨。邵水清的女儿、儿子轮班到医院照顾。医生对黄礼和说,你养的儿女真有孝心。黄礼和叹道:“他们比亲生的儿女还要亲!”
父亲病逝儿子接班
2008年7月,邵水清被确诊患胃癌。黄礼和心急如焚,抱着收音机寻找治疗癌症的信息,听到线索立即写信求医。
去年11月,邵水清去世了。弥留之际,他叮嘱儿子邵长明,要继续照顾伯伯,负责养老送终。
30多年的共同生活,邵长明和两个姐姐早已把黄伯伯当做骨肉亲人。黄礼和因肠胃不好,很少吃肉,3个晚辈经常买来整箱的水果、饼干、奶粉,给他补充营养,还给伯伯买了几件羽绒服。
除夕之夜,两个侄女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陪黄伯伯吃团年饭。邵长明夫妇给伯伯买了新衣。看着两个小外孙活蹦乱跳地玩耍,黄礼和不由得眼眶湿润。
如今,政府给黄礼和办了低保,还送来一个轮椅。黄礼和说,要不是邵家悉心照料,他早在几十年前就到天堂和父母团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