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年时报
学校已给孩子安排心理辅导
家长:倾听讲述,正确引导
时报记者 郑艳琼
时报讯
昨天一大早,时报家长QQ群里,《一小学男生从三楼跳下》的报道引起家长们的探讨。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激烈的方式?该怎样避免自己的孩子做出这样的行为?这样的新闻该不该和孩子探讨?如果孩子已经知道了,该怎么对孩子进行教育?叹息之余,家长们也有一丝迷茫。
另外,家长们也都很关心孩子现在怎么样了,记者昨天去了红会医院重症监护室,院方告知,孩子情况稳定,将对下肢进行手术。
五(1)班昨天第一节课:关爱生命
昨天又是一个雨天,记者在中午时分探访采荷一小。校门口的传达室里,一名白净的小女孩在喝妈妈送来的药。
“昨天的事,那位学生还安全的,别担心。”妈妈提起了前一天的事,不过很快,她和女儿谈起了学校里的其他事,两人神色都很平静。
在靠近校门口的大礼堂里和礼堂外的空地上,孩子们依旧追逐嬉戏。不知什么时候,一只野猫闪进校园,立刻有两名小男孩惊喜地往野猫出没的地方寻去。淡绿色的教学楼在雨雾中显得格外清新,校园恢复了平静,也恢复了往日的活泼气氛。
副校长曹京蓉说,校园已恢复平静,老师和学生都在正常上课。昨天上午第一节课,学校心理辅导站站长老师给五(1)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关爱生命的心理辅导课,市疾控中心也派人入校,对情况进行了解,制定心理干预方案。
网友希望老师不要因噎废食
“老师在上课期间没收孩子游戏机,并进行批评的行为属正常教育行为,并不出格”,除了对此事感到痛心以外,不少网友对老师表示理解。
网友“不断努力”说:“必须理性对待,不能因为出了这件事,就否认老师正当批评教育的权利,如果老师们因此不敢批评教育了,才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
不少家长对出意外的孩子表示同情,但也希望老师和学校都不要因噎废食,“现在不少学校已经怕组织春游了,孩子们缺乏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也有的学校规定孩子不准跑啊跳啊,孩子缺乏运动,最后只会让我们的孩子变成平庸的人。”时报读者“wjw817”这样说。
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为何这么弱
痛心之余,许多家长们都提出疑问,“为什么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这么弱”、“怎样避免孩子再发生类似的悲剧?”。
网友“喜欢当妈妈”指出,这件事提醒了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孩子去选用了如此成人的方法,我觉得需要深思。”
市面上书籍、电视剧中自杀情节也不少,是不是无形中会诱导给孩子模仿呢?有几位家长对此很担忧。一名学校心理老师分析:媒体大量报道“跳楼”事件,孩子潜意识里把“跳楼”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跳楼”的心理成本下降了。
时报读者“开心就好”坦诚地说,自己小时候也流露过自杀念头,遗书都写了好几回会,电视里学的,但幸好自己后来没去做。她感慨,我孩子有时也会来这么一句“作业这么多,我跳楼算了”,所以我现在不敢和孩子讲这种新闻,怕他们模仿。
不说,怕孩子从其他渠道得知,自己陷入被动处境,说,怕把握不好度。该不该怎样和孩子探讨这件事,家长们觉得很矛盾。
家长经验:倾听讲述、正面引导 借机表达父母的爱
事发时,学校第二节课的上课铃刚打第二遍。有一个班级的学生正在上体育课,孩子们在教学楼走廊上活动,该班部分学生目睹了此事,另外一楼班级的部分学生也看到了现场。
家长们得知事情后,纷纷安抚孩子。
五(1)班的一位妈妈接到女儿电话后当即请假回家,她先安抚孩子冷静下来,然后让女儿叙述整个事件,并逐一进行分析。
“女儿叙述了老师批评的话,我听了以后认为没有任何过激语言,我告诉女儿这是正常的批评教育,上课有上课的纪律,不能玩游戏。另一方面,我告诉女儿,对待错误要勇于承担,做错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以改正的。我还跟女儿说,再大的委屈都要说出来。”经过这位妈妈的分析,女儿情绪渐渐平静下来。当天,女儿做完作业,休息了一会,按时睡觉了,后来也没有做噩梦。
时报读者戚卫平和自己女儿、濮家小学二(4)班学生戚浩蓝进行了探讨。戚卫平觉得,现在的孩子因为学业繁重,玩伴少,少了很多童趣。情绪低落,产生负面想法并不奇怪。与其被动,还不如主动告知孩子,及时进行正面引导,这样还可以主动表态,表达家长对孩子的爱意,让孩子珍惜生命。
专家看法:三种孩子,家长不必主动谈自杀事件
这样的事该不该告诉孩子,省立同德医院副院长冯斌认为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情况来把握,有三类孩子不用主动提。“自杀是会引人模仿的,香港明星张国荣自杀的时候,一批歌迷因为悲痛纷纷模仿,也自杀了。”
冯斌说,对于平时容易悲观的孩子,这样的事家长不要主动提及。另外,对于太小的孩子,也不适合提,因为他们对生命本来就似懂非懂。对于长期患病的孩子,也不要主动提及这样的事。
不过,冯斌说,当孩子已经接触到这样信息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及时进行探讨。“家长要告知孩子生命的珍贵,父母养育的不容易。”
另外,时报家长QQ群里的一位教育机构咨询顾问蔡宏提醒,家长自身也要有健康积极的态度:“悲观的家长往往会造就悲观的孩子,家长对孩子影响是老师的十倍。”
记者手记
这次采访令我很纠结。牛通社里的孩子给我温暖太多,我第一次这样忧愁满面地去进行采访,有点无所适从。
他做了这样一个惨烈的决定,却又如此冷静地进行,我很不解。孩子,你小小的身体,盛放着怎样的悲伤?
我曾试想他是个忧郁的孩子,可是学校的小记者们告诉我,他还算活泼、阳光,他在班级里也有好朋友。
我曾试想他因为父母离异,缺乏亲情,可是家长们告诉我,他妈妈几乎每周来看望他一次,从萧山赶来,保安说,他爸爸几乎每天来接他,他常常在保安室边做作业边等爸爸。
我曾试想他憎恶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可是他同班同学的家长、也是我在时报的一位同事说,他曾经多次自豪地提起小妹妹,惹得我同事儿子听了,也去央求爸爸生个妹妹。
采荷一小是时报牛通社第一个站点学校,我去得比较多。学校在细节上有一些很关心孩子的做法。比如,每个教室的饮水机是不插电的,因为学校怕万一忘记关电源从而引起爆炸,夏天,孩子们喝饮水机里的冷水,冬天保安会烧好开水,一桶一桶往各楼层送。
孩子,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人生就是痛并快乐着的。既然来了这世上,就要好好过下去,张开双臂,拥抱生活。
时报记者 郑艳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