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刘栋
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今年带着4份大会发言和4份提案来到北京。令人颇感惊讶的是,这些提案和大会发言全部与世博会相关;而去年全国“两会”,他也提交了有关世博的提案。过去几年,这位“世博委员”不但把他的研究生团队带进了“世博生活”,而且和他的委员朋友们一起研究着“世博影响力”的扩大。
去年4月,蔡建国以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在上海接待了前来访华的土耳其大国民议会代表团一行。接待过程中,他向土耳其议员们介绍了上海世博会的筹办情况。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些议员对即将于一年后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并不熟悉。
“生活在上海,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关于世博会的消息,可一走出上海,尤其是在国外,这种声音似乎变轻了许多。”由于工作关系,蔡建国常常会接触外国友人,但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对上海世博会很陌生,“日本举办过五届世博会,国民具有浓烈的世博情结,上海又是日本的近邻,按理说上海世博会应在日本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但我几次访日都发现,很多日本民众还不太了解上海世博会。”
为了让更多外国友人了解上海世博会,蔡建国在平时的外事交往中不遗余力地进行着宣传。与此同时,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闪过: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一次经济的盛会、科技的盛会,也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会,为何不能借助这个平台大力发展民间外交和公共外交呢?
时下,了解中国、重新解读中国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需求。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消除因缺乏了解而产生的误解、偏见,民间能发挥积极作用,以补充官方的局限。从去年5月起,蔡建国就世博会与发展公共外交这个课题专门进行调研,并于今年全国两会前形成了一份近5000字的大会发言。
自这次专题调研开始,蔡建国对世博会的关注一发不可收拾。去年4月和今年1月,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先后两次就世博会在国内外展开调研,蔡建国不仅全程参与,而且还执笔了有关调研报告。在参与调研的过程中,如何让上海的城市精神得到更好演绎成为了他新的思考。
“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参观者观赏到的不应仅是一群展馆和展品,而应是一座完整的城市。上海需要以一种和谐、融洽的方式,展现出这所城市的文化底蕴和自豪感。”蔡建国又找到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深化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意义。
短短几个月内,他的研究生团队深入世博场馆、走入市民家中,一份份调研报告出现在他的电子信箱中。“今年我能提交这么多份大会发言和提案,多亏了这些研究生们。”“启发”蔡建国的,是一位研究生从日本友人处听到的故事:2005年爱知世博会时,一场大雨引发了排队入场观众的混乱。“听到这个故事,我一下子想到上海世博会同样需要提高对一些可能存在的非传统安全因素的重视。”他立刻请这位研究生对世博会可能存在的非传统安全因素进行了整理。今年全国两会,他结合这份材料撰写了一份名为《要重视上海世博会期间的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大会发言。
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盛会,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蔡建国希望,自己在今年两会上提交的大会发言和提案能为办好世博开拓出新的思路,“我想,每个中国人都希望上海世博会能给所有参观者留下最美好的印象。毕竟,这是国人百年来的一个梦想。”(本报北京3月4日专电)
蔡建国的世博建言:
■上海世博会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要重视上海世博会期间的非传统安全因素
■应深化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意义
■以世博会为平台,大力推进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