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物业人员当起房地产“掮客” 两年内进账15万块

来源:法制晚报
2010年03月07日13:59

  热情服务赢信赖 物业员工挣外快 买家卖家把他爱 两年进账15万块  业余掮客会来事 边修马桶边赚钱

  人物简介

  人物:李明(应被访者要求化名)

  性别:男

  年龄:35岁

  职业:东三环附近某高档公寓物业工作人员

  不到1.7米的个头,略黑的圆脸,半旧的深蓝色工作服,时常挂着胸牌在小区里走动……要想形容35岁的物业工作人员李明的相貌,真的有点费劲,他完全符合大多数人印象中“物业人员”的外形标准,一张“大众脸”普通到扔进人堆就找不到。

  但他又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别的没有,就是嘴甜。”妻子小赵这样描述他,凡是打她老公李明嘴里说出的话,既让人高兴,又不感觉虚假,不知不觉你就会信任他。

  绝少有人知道,这样一位月收入2000元出头的普通物业工人,背地里却是一位房地产“掮客”,利用工作“便利”,帮有意出售房屋的业主找买主。

  两年来,李明在自己工作的小区,已经介绍成功了6起房屋买卖,从中获利超过15万元。

  第一印象

  “自来熟”挺有人缘

  春节后的一个午后,记者来到李明工作的东三环附近一处高档公寓。

  “咱这小区不一般,老外、香港人、台湾人占了多一半儿。”李明一边引领记者到办公室,一边操着字正腔圆的老北京话儿“侃大山”,那架势,一点儿不像头次见面。

  “哈喽,密斯凯斯。”看到一位高鼻梁的外国小姐在不远处朝他挥手,他立刻用“京味英语”问候对方,还非要把“哈喽”的尾音拐出好几道弯儿。

  李明的工作简单但琐碎。接听业主电话,上门解决他们报修的问题;定期收取水、电、暖、物业费;还兼顾着为业主传递小区周边信息,例如,哪个超市比较便宜啦、那个幼儿园水平较高啦,什么机构找的保姆比较靠谱啦等等。

  这天下午,一位来自香港的业主打电话,称卫生间的下水管漏水。撂下电话,李明就背着工具袋出门了。“只要手头没活,我都会马上去。”李明说,“干活从不拖拉”是自己和其他同事不太一样的地方。

  “是李明啊,太好了,您来我就放心啦。”50多岁的香港女主人看到李明,立刻热情地招呼他进屋。

  “我们搞物业的,每位业主都认识,但是业主能叫得上名字的物业人员,就只我一个。”李明得意地说。

  “去过这么多户,就数您家卫生间收拾得最干净。”李明一句话,女主人就乐了,竟然一个人进卧室十余分钟,放心留李明一个人在外面,半天没出来“监工”。

  经过检修,业主家马桶的胶皮管出了问题,需要更换一个。业主二话不说,就让李明更换了自己带来的零件,给钱的时候也没砍价。

  “我家出了问题都是他来解决的,我们特别信任他。”女主人告诉记者,小伙子干活利落、人实在,而且会说话,业主有事都愿意找他。

  第一桶金

  本想帮个忙意外赚了3万元

  待人热情、实在,让李明受到不少业主的赞赏和信任,也意外地为他打开了另一扇“赚钱之门”。

  2008年春节刚过,一次上门收取水电费的机会,他发现一位独居的美籍华裔男业主正把书柜上的书打包装箱,累得满头大汗。为人热情的他,随意问了句“要不要帮忙”,结果便和业主搭上了话。

  原来,这位业主因工作需要,很快要回美国了。他希望短期内把房子转手卖掉,却又不知该求助什么地方。

  碰巧的是,当天下午,便有一位女士找上物业,询问小区是否有房子出售,声称自己急着买房。李明便把房子的信息如实转告。

  原来,这位女士是帮婚期在即的儿子找婚房,听完李明的介绍,非常感兴趣,便请李明约房主见面商谈。

  “买卖双方都是头一次交易,没什么经验。”李明回忆说,那段时间,他没少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帮两人咨询二手房交易的步骤和手续,多次陪两人看房、办手续。一来二去,他竟把二手房买卖的步骤和手续了解得一清二楚。

  不到半个月,房子便成交了。让他意外的是,双方对此都很满意,不仅多次表示感谢,还分别给了他1万元和2万元的酬劳。

  黄金时期

  金融危机中成交3套房子

  意外收获的第一桶金,让李明尝到了不小的“甜头”,看着妻子接过3万元钱时喜出望外的表情,他突然想到,不妨好好开发这个“赚外快”的路子。

  从那之后,他开始利用工作的便利,仔细地留意起每位业主的动态来。而每当有人找上门打听买房的事,他都会详细地记录下对方的要求。适当的时候,帮双方牵线搭桥。

  李明给记者看了看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本,上面工整地记录着每一位来咨询过房子的人的资料和要求。一些人的资料后面,还有“给儿子买婚房”、“准备接外地父母来住”等小标注。这些都是他选择“牵线搭桥”的重要指标。

  “买卖最好的时候,是金融危机那会儿。”李明清楚地记得,2008年底由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到了北京,由于公寓业主很多都是国外或港台在京经商或驻华企业的负责人,那段时间,先后有十余位业主向他提及过转让房子或希望回国发展的念头。

  这下,他平日收集的买主资料可派上了用场。从2008年12月到2009年2月,短短3个月的时间,他便“牵线”成功了3笔买卖。

  最让李明高兴的,是一位50多岁的中年女买主,通过李明的介绍,2009年1月,以14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公寓里急于出售的一套100平方米的三居室,女主人十分感激,不仅给了他2万元酬金,还为李明一直在家待业的妻子介绍了一份保洁的工作。

  当然,李明也遇到过怀疑和误解。有一次,一位台湾业主声称想卖掉房子,希望李明全权负责,然而当李明找到买主后,该业主却数次把房价抬高。

  总也见不到房主,每次商谈房价却在不断提高,让买主一度怀疑是李明“从中作梗”,企图捞取好处。

  这次经历,让他总结出,再热情也不能全权代表一方出面,不然“买卖不成还惹一身腥”。

  平稳现状

  没把掮客当职业

  经历了金融危机期间的“高峰”,如今的李明,对待这份“掮客”的兼职,显得更加熟练,心态也变得平和。

  入行到现在两年的时间,李明共“卖出”6套房子,从买卖双方获得的报酬超过15万元。

  “我不在乎卖出多少套房子,更在乎买卖双方是否因我的服务而满意。”李明说。他从没想过把“掮客”当职业,也没考虑把触角伸进其他小区。对他来说,这份兼职更像是物业工作人员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他更享受的,是暖暖的午后,背着手在小区里踱步,检查环境;或背着工具袋上门服务,看到每位业主的笑脸。

  至于兼职获得的收入,李明笑称,自己一不抽烟喝酒,二不炒股,“全都让媳妇儿存着呢。”他弯着眼睛笑出了声,“等将来我儿子长大了,也让他出国留学,回来有出息了,让咱也住高档小区。”

  李明自述“掮客”守则

  说起自己的兼职,李明不同意记者称呼他为“中介”或“掮客”。“我的出发点就是给人帮个忙儿。”他说。

  但记者通过采访,还是总结出了李明“卖房”的几大特点:

  1.嘴甜点儿没坏处:不论是当面交谈还是打电话,李明都非常有礼貌,特别善于观察细节,言谈间透着关心和周到,但又不让人感到在奉承或讨好。

  2.实话实说,不利用任何一方:买卖双方的情况,他从来都如实相告,不会为了急于卖房,就向买主隐瞒房子的缺点,也不会利用任何一方的信任从中抬价。

  3.搂草打兔子,从不急于求成:虽然不主动鼓动业主卖房,但李明平日就注意收集业主的信息,留心观察对方的情况。

  4.没有固定报酬,从不主动要钱:李明从不主动提及报酬,也不评论谁给的钱多谁给的钱少,他自信自己的服务能够打动买卖双方,报酬多少都是对自己的奖励。

  本版撰文/记者孙杨摄/记者张颖川图/谢驭飞

  由于工作的便利,物业掮客只要在买卖双方间穿针引线就能赚钱

  

责任编辑:王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