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媒体聚焦四川今天与未来
百余名记者参加四川团媒体开放日——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胡敏方小虎
3月8日上午,京城瑞雪纷飞。四川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的第四次全体会议向中外媒体开放,吸引了72家中外媒体的134名记者前来采访。
细心的代表发现,到会记者的人数几乎与四川代表团代表总人数相当。争着举手抢话筒的除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外,还有操着不太流利汉语的路透社、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塔斯社、美联社、日本读卖新闻、美国彭博新闻社、新加坡联合早报等10多家外国媒体的记者。灾后恢复重建、藏区民生改善、成渝经济区、选举法……一个个热点话题,让会场气氛持续升温——
【聚焦·灾后恢复重建】
四川灾后恢复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能基本完成吗?
□基本完成既是量的规定也是质的规定
□青川县城重建工期延长不会影响居民住房和学校进度
人民日报记者问,“两年基本完成”是什么概念?面临灾后恢复重建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双重繁重任务,四川是否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
蒋巨峰代表说,灾后恢复重建事关长远、事关全局,必须以规划为龙头。“两年”是从2008年9月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出台时起,计算到今年9月底。
一般讲的基本完成,是指完成80%左右。我们确定的“基本完成”,一方面是量的规定性:到9月底,项目和投资完成85%以上。一方面是质的规定性:灾区老百姓感受怎么样,群众的生活条件、生产环境是不是基本恢复了,社会各界认不认可。
从“量”上来讲,目前进度没有太大问题,到年底计划完成投资90%以上、项目92%以上。我们主要是强调三大安全,一是质量安全。进度要服从质量,实行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二是施工安全。三是资金安全。这是救命的钱,是为老百姓长远生计筹措的钱,必须严加管理,严肃纪律。
从“质”上来讲,我们确定了民生优先的原则。原核定需重建的农房去年底已全部完工,目前少量在建的是后来在余震中受损的。城镇永久性住房重建5月底能基本完成。学校恢复重建完工86.1%,医疗卫生机构已完工78.6%,年底前都能基本完成。38个需要重建的城镇都在建设之中,5个已经建成。到9月底以前,北川、汶川、青川县城和映秀镇、汉旺镇,都能形成主体框架、具备基本功能。
由于青川老县城存在地质断裂带和滑坡体,新县城选在老县城附近原来安置群众的板房区重建,所以涉及这部分群众的二次搬迁,工作量较大、工期相对会比较长。但居民住房和学校等的建设进度不会有太大问题。
此外,交通、电力、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到9月底基本功能可以恢复。生态修复不仅要靠人力,还要靠自然的力量,需要更长的时间。铁路等重大项目的重建也需要更长时间。
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记者问,如何增强俄罗斯与四川不仅在灾后重建时期而且也包括今后时期的合作?
魏宏代表说,在汶川特大地震应急抢险救援阶段和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世界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很多国家、地区的人民、工商界和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给予支持和帮助,四川人民将永远记在心里。我们已经通过渠道表达了希望俄罗斯在四川成都设立领事馆的愿望,以帮助双方进一步加强在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合作。今年9月前后,四川将召开汶川特大地震恢复重建国际研讨会,加强国际社会对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研究,也希望俄罗斯媒体及有关方面参加,探讨进一步合作问题。
【聚焦·藏区民生改善】
四川将采取何种措施改善藏区民生状况?
□藏区人均财力、人均财政支出,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大民生工程受到藏区群众拥戴
新华社记者关注四川藏区民生改善问题。魏宏代表说,四川一直高度重视和关注藏区建设发展,高度重视改善藏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他列出一组数字:自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四川甘孜、阿坝藏区经济发展以11.2%的年均增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幅达到25.8%;2009年和2000年相比,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3倍。他同时透露,四川藏区无论是财政供养人口的人均财力、还是人均财政支出,都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表明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这一地区的大力支持。
魏宏说,去年,四川开展了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和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等藏区三大民生工程,抓住了藏区社会事业和民生问题的关键,深受藏区人民群众的拥戴。四川正结合四川藏区实际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精神。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当地政府和藏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藏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