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环球》杂志 > 精彩报道

关于大学生就业致两会的信

来源:《环球》杂志
2010年03月10日09:52

  关于大学生就业致两会的信

  尊敬的两会代表委员: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规模迅速增长,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于大学生供给增速越过了经济增长速度。但这恐怕不是问题的根源。我认为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学生”与“人才”并不能划等号。尽管这几年具备大学文凭的人数迅速增长,但能够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人才数量却并不见得在同步增长。“大学生”与“人才”相脱节,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源所在。大学生就业难,实际上反映的并非大学生供给的过剩,而恰恰是人才的不足。

  那么,市场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国内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又存在着哪些不足?

  笼统来讲,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术硬能力,二是与人沟通合作的软能力。从这两个方面简单地对中美两国的高校教育作一个比较,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不同。

  就硬能力的培养而言,从小学到大学,中国学生都在接受着“填鸭式”的单向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其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相对而言,美国教育最大的特点正在于其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专业课堂上,美国教育鼓励学生们提问以及对老师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很大一部分的课堂时间会花在与学生的讨论当中。而这种提问以及对“权威”进行质疑的能力,正是中国学生所缺乏的。斯坦福大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曾对其教授的中国学生做出这样的评价:中国学生往往具备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却很少具有提问题的能力。

  同时,美国大学极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软能力,如社会活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交流和自我表达能力等。在课堂教育中,美国学校鼓励学生合作完成课程项目或进行演讲。对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习等,美国学校也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比较起来,美国的高校毕业生确实更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那么,如何解决国内“大学生”与“人才”的脱节呢?产品的好坏当然取决于产品的制造方——学校。我们当然听到过很多人指出国内高校存在的种种不足,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备等等,但这些听起来更像是借口而非原因。要提高大学生质量,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更根本的是要解决国内高校激励缺失的问题:一是高校本身的目标激励;二是高校教师教学动力的激励。

  对于高校的目标,当下国内各大学常常确定为六个字:“建设一流大学”。那么什么是一流大学呢?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概括了评估一流大学的9个标准。9个标准,说明构成“一流大学”的因素应该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然而,国内的高校,在完善科研环境、健全专业院系、丰富课程设置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就业、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在“一流大学”的目标中占着极轻的比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题。

  高校教师教学激励的缺失,也许是国内高校教育中更为严重的问题。为什么国内一直坚持“填鸭式”的单向式教育呢?其实一个最为直接的原因是,这种教育方式对教育而言成本最小。按照设计好的内容进行讲授,老师就不必做大量的准备以应对学生天马行空式的提问和讨论。对教师而言,单向式教育也便于对学生进行考核:一切以课堂所讲为准即可。而双向互动式的教育则更需要老师的主观能动性:需要透彻理解专业知识及其应用,需要掌握和熟悉学科前沿,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和评估——这些无疑增加了教师授课及考核学生的难度。显然,在缺乏有效教学激励的情况下,大部分老师都会偏向于单向式教育,而单向式教育,又导致了学生能力的缺失。

  因此,对于国内来说,如何把高校的目标激励和教师的教学激励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效挂钩,应该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关键所在。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

  美国纽约某资产证券管理公司

  黎新平

  2010年3月1日

  来源:2010年3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6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