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已有政协委员直接提出了与印刷包装业相关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蔡建国建议制定规范食品外包装生产使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建立相关标准体系并对食品外包装展开检测。全国政协委员唐瑾建议尽早在毕昇故里——湖北英山建活字印刷博物馆,用历史文物和事实证明活字印刷术源于中国。
莫让外包装成为食品安全潜在危险因素 关键词:包装安全
建议人: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
据新华社3月4日消息,在食品安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同时,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提醒,警惕食品的外包装成为食品安全潜在的危险因素。我国需尽快制定有关法规,在保护食品本身安全的同时,对食品包装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管。
蔡建国委员表示,食品外包装非但没有保护反而影响食品安全的情况绝非危言耸听。从有关方面获悉,在我国大部分食品包装用材料中含苯,苯主要被用于复合包装材料用的黏合剂以及塑料印刷油墨的溶剂,而苯被公认为是具有较强致癌可能的物质之一。
更有专家进一步指出,由于食品软包装材料在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用到胶水,而胶水中部分含有比较多的芳香族和脂肪族等,可能对健康人体产生干扰,某些有害物质会在加热过程中游离出来渗进食品。此外,食品包装印刷中上色所用的各种油墨中,也多少含有诸如铅、铬等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重金属。
蔡建国委员指出,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但是食品包装的法律法规却依然缺失。现在对食品本体已经有明确的检测要求,对食品的外包装却迄今尚没有列入检测的行列,使一些不法生产和包装企业有机可乘。
蔡建国委员建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应会同专家尽早制定规范食品外包装生产和使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使食品安全管理不留下盲点。此外,组织专家对目前被应用于食品包装的材料、食品包装印刷专用油墨和胶水等进行梳理,列出允许使用的产品目录清单,实施生产和使用的许可认证管理,引导食品加工企业使用通过认证的无毒无害包装材料,并在相关标准体系建立后展开检测。
(记者左志红整理)
毕昇故里应建活字印刷博物馆 建议主题:印刷博物馆
建议人: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唐瑾
建设出版强国,首先需要出版强企;设立国家阅读日,是为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倡导全民良好阅读风气;出版“走出去”,要有专业机构培养一流翻译人才……3月9日上午,一个半小时的采访里,全国政协委员唐瑾的每一句话,都与她从业了20多年的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然而,她最关心的,还是尽快建立中国毕昇活字印刷博物馆。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世界印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点一直为国人所自豪。但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权,却有可能被韩国“抢走”。唐瑾说,今年两会上,她提出了《关于建立“中国毕昇活字印刷博物馆”的提案》,呼吁在毕昇故里湖北英山或湖北省城尽快建立中国毕昇活字印刷博物馆,用历史文物和事实以正视听。
唐瑾说,1990年,湖北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发现了毕昇墓,历经6年考证,毕昇墓已获国家认可,后又发现了毕昇的家族墓,至今发现的毕昇墓碑等关于毕昇的文物已达300多件。毕昇的胶泥活字版印刷术比德国谷登堡的活字印刷术早近400年,而韩国学者却凭借一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古老金属活字印本的古籍,声称韩国是活字印刷术发明的祖先,这令中国学者非常不满。
“湖北有这么好的条件,应该尽早建设一个有个性的活字印刷专题博物馆,珍藏有关毕昇和活字印刷的文物,展示活字印刷术是中国率先发明的有力证据,弘扬中国的印刷历史文化,搭建一个中外印刷历史文化与学术文化研究平台。
目前,我国已经有中国印刷博物馆、上海印刷博物馆和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3个印刷类博物馆,在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唐瑾认为,前两者的规模较小,而后者是雕版类专题博物馆,都没有把活字印刷和相关文物展示给众人,因此有必要建设一个有关活字印刷的专题博物馆。
“湖北是我国中部大省,其出版产业规模与发展具有代表性和领先性。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湖北独有的印刷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在湖北建馆具有中部地区出版行业的代表性。”唐瑾说。她认为,可以把建湖北中国毕昇活字印刷博物馆,作为国家和新闻出版总署共同支持促进湖北省建设中国中部地区新闻出版强省的标志性文化项目。(记者王玉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2010两会发布台
2010两会热点关注
两会高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