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委员侃侃而谈。 |
富肯定是好事,人民应该富起来,应该有富裕的生活,但是有钱了以后怎么生活?或者说一个国家富起来要富到哪?这个问题现在已经不得不思考了。昨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接受中青报、中青在线联合访谈时抛出这一令人深思的问题。春晚植入大量广告、商业大片充斥各大影院……冯骥才对时下种种文化的浮躁现象痛心疾首,他痛斥我们的社会已经滋生出一种暴发户的心态。
暴发户心态已开始滋生
“文化到底在国家是什么位置?实际上总理报告里说得非常清楚,我做了20多年政协委员,还是第一次听到国家领导人、特别是国家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正面论述文化。”冯骥才说,总理讲: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力量的决定性因素;文化可以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的精神,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总理甚至进一步又讲了,没有先进的文化、没有全民素质的提高,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
“把文化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现在富强了,富肯定是好事,人民应该富起来,但是有钱了以后怎么生活,这是我们眼下一定要思考的问题。”冯骥才说,因为现在社会已经滋生出暴发户的心态,而且这个心态已经看得到、摸得着了。
“从面子工程再到城市的审美,摆阔、夸富、拜金、显摆、张扬、挥霍……说明我们富起来以后,大家找不到心灵层面安静的生活了。我觉得回头总结,还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文化认识到位,没有搞清文化的意义和在我们心目中的意义——打比方说,使一个人富有是容易的,但使一个人有气质就不容易了。”
春晚不要有那么多铜臭味
今年“春晚植入广告”遭到网友痛批,崔永元也在两会上“放炮”: 春晚植入广告很失败。
“我觉得网民们和社会上对‘春晚’的批评是对的。”冯骥才直言,世界上很多国家比如法国、日本的电视台节目中根本没有广告,保持它的纯洁性。“如果天安门上都有广告你说你有什么感觉?”
冯骥才认为,大家高高兴兴看节目,后来警醒了,发现他们是在赚钱呢,对过节的氛围起码是煞风景,尤其是“春晚”。“如果不办‘春晚’了,意见比现在还多,但我们希望在这个时间段别增加那么多铜臭”。
为什么大片多烂片也多
2009年全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已经突破了60亿大关,可是观众对这一年的评价却是“钱景最好、烂片最多”。冯骥才分析,这还是受整个社会拜金的思潮影响所致。
“大片我觉得更大的工夫往往用在了片外没有用在片内,比如说炒作、制造噱头、制造端倪、制造新闻、制造卖点。可能一些搞电影经营的人认为是成功的,反正你掏钱进去了,可是我觉得这对中国电影是一个极大的伤害,我觉得电影还是要在电影里下工夫。”
冯骥才指出,比较成功的西方大片往往表现出了对人性的赞美、对和平的热望、对正义和邪恶之间的思考、对于人类未来的担忧。“如果老没有这些东西,我们的电影只能在短期的一个阶段里票房可能是高的,但是最后电影事业就会受很大影响。”
冯骥才眼中什么是“没文化”?
1、“发明”作家富豪榜
说到现在的作家富豪榜争相登场,冯骥才毫不讳言自己对这类“榜单”的反感:“我认为富豪榜是件很荒唐的事情,我不知道是谁发明了这个富豪榜,我觉得问题就出在发明富豪榜的这个人身上。他怎么能把作家的价值和作家的收入来一起提?如果这样说的话曹雪芹、李白是最富豪的作家,谁能卖过他们呀?”
“如果要弄这个标准的话,我们就可以把曹雪芹、莎士比亚,把他们都拿来评评历史中的作家富豪,如果这样评的话最富的是梵高。我觉得发明作家富豪榜的人是最没有文化的人。”
2、把长假称为“黄金周”
冯骥才还认为,“黄金周”的称谓也是一个“没有文化”的说法。
他的解释是,“假日和节日是有区别的,比如说每个礼拜我们放两天假,这是公民的福利,没有特定的内涵,可以以任何的方式度过你的假日。但是节日是有固定的内涵的,比如国庆节,我们要体验国家的尊严,我们要感受我们国家的历史;比如说劳动节我们要感受劳动者的尊严;我们传统的节日赋予的内涵就更多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愿望、准则、审美和诗情画意都存在于我们的节日里。把长假叫‘黄金周’,这些文化内涵就全没了”。
本报特派记者 戚庆燕 石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