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奴”无奈 “啃老”还贷
委员点评:“土地财政”不变,房地产腐败难除
新华社记者秦交锋 周宁 曹志恒
“蚁族”,一个快速流传的新新词汇,道出了多少无房年轻人的辛酸;《蜗居》,一部风靡一时的连续剧,演出了多少都市无房户的无奈;“房奴”,一种普遍认同的特殊身份,叹出了多少供房贷者的焦虑……
房地产,已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其衍生出的众多社会问题,引起了委员的关注。
房价高涨,腐败高发
【现象】今年2月召开的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严查房地产开发领域的腐败成为重要任务。目前,不少城市房价持续高涨,房地产成为“官商勾结”腐败案件的高发领域。
房地产领域的腐败,隐蔽性强、涉案金额大。反过来,腐败的黑色成本打在房地产开发中,推高了房价;“官商勾结”又一定程度上使调控打了折扣,使房价“调而难控”。铲除高房价背后的腐败,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社会焦点。
【点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柯锦华:一方面,土地供应垄断在政府手里,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拿到土地,通过各种灰色手段贿赂相关政府人员,使房地产开发成为腐败高发区;另一方面,“土地财政”又使地方政府受到利益驱使,难以下决心调控房价。如果政府不再依靠土地财政,把重心转到大量供应保障性住房,房价自然会平稳,房地产领域的腐败也会减少。
还房贷,衣、行、玩全靠边
【现象】 “蜗居”,是无房户的窘境,“房奴”,则是供房贷者的压抑。“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速度。”电视剧《蜗居》里的一句台词,引发了多少人的共鸣。“倾家荡产”也好,借款“啃老”也罢,甘愿当“房奴”。经济学名词“挤出效应”描述着“房奴”们的生活状态:为还房贷,衣、食、行、玩全靠边儿。
【点评】柯锦华委员:年轻人刚毕业就买房并不现实。然而,当前房价年年攀高,而收入上涨缓慢,于是,“啃老”做“房奴”再正常不过了。若房价平稳,大家不急于买房,不顾自身实际买房的“房奴”自然就会减少。
景天魁委员:“房奴”现象是住房消费非理性的表现,这种扭曲的消费方式是由金融、房地产、收入分配等综合政策因素造成。比如,由于收入分配政策的扭曲,中国没有出现成规模的中产阶层,这样一来,这部分消费主体本该不用贷款买房,现在却用超过自身支付能力的贷款方式购买住房,成了“房奴”。
怪论迭出,舆论混战
【现象】购房者说“房价高得离谱”“房子是为富人建的”,房地产商说“中国人太有钱、房子太便宜”“房价相比工资涨幅基本没涨”,“雷人雷语”频出,每次都会引发舆论混战。争论的话题愈发广泛,情绪性的对立也愈发明显。房地产话题成为舆论“火药桶”,一点就着,“杀伤力大”,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
【点评】柯锦华委员:房地产商、投资客希望房价“疯涨”,没房的老百姓期望“暴跌”,围绕房地产话题的种种争论,是当下中国利益多元化的表现,有其现实合理性。如果政府解决大多数人的住房问题,现实生活中的住房问题不再紧迫、尖锐,有关争论自然会缓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