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李延声日前表示,现在的孩子们对电脑的依赖性过强,很多都是提笔忘字,更别提书写正规的书法了。他建议教育部对高考时用毛笔写作文的学生实行加分政策。(据3月12日《齐鲁晚报》报道)
对此我不以为然。毛笔书法是宜于写在宣纸上的,要是此建议被采纳了,毛笔而外,得给考生配发宣纸。这还好说,但以此逻辑,要是有考生钟爱魏碑,是不是最好得给配发石头?有考生偏好简帛,是不是最好配发竹简、锦帛?有考生青睐钟鼎文,是不是最好配发金属器皿?有考生属意甲骨文,是不是最好配发兽骨、龟壳?要是还有考生更“古”,是不是索性发绳子,让考生初民一样的结绳记事——大家来猜谜?
纵览书写史,从先秦甲骨文算起,及钟鼎文、简帛书法……至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汉时的诞生致使的此后的草、行、隶、楷各体毛笔书法的盛行,从中可见的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即书写所采用的工具或介质的进步,必然随之带来书法艺术的形态上的变化。而所以能够如此,即在于新的工具或介质更实用,而能为大众所选择,接受。而所谓“现在的孩子们对电脑的依赖性过强”现象,也正是同一本质的具象反映。正所谓“一时代有一时代之书法”也!——当上世纪圆珠笔、钢笔传入中国后,也曾衍生出今之所谓“硬笔书法”,如庞中华即此中名家;钢笔、圆珠笔同样能把草、行、隶、楷各体写好,要是“毛笔写高考作文可加分”,“硬笔书法”好,该不该加?
李委员此建议加分对象的预设,当然只会是少数考生,——要是你加我加他也加,大家都来加,加分的存在意义也就失去了。而既如此,在我以为,此建议也就是叠床架屋的。因为少数具备书法特长,有志书法艺术的考生,他们完全可以去报名参加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招生,艺术类专业中是有书法一门的,而艺术类专业的招生比于普通高校文、理类招生,文化课成绩的要求是要低上很多的。
另外,不容忽视的一个背景是:高招腐败现象时有所闻,“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业已成为一个“最不坏的选择”、“没有办法的办法”。随手可举的一个“新例”是3月12日《中国青年报》一则题为《河南部分低分学生上本科大学“黑色捷径”曝光》的报道:河南部分考生考试总分只有200多分,参加个体育单招的培训班,交上个6至10万元,即能拿上个二级运动员证书,将一本、二本高校招生环节打通,参加单独考试顺利入读;再联想起去年的浙江高考“航模门”事件,等等,此情此景,所以可见,各式各样的高考加分,当下所需要的无疑是清理,而非贸然添加。而李委员此一建议,却不啻是在火上浇油,能不叫人忧虑吗?
在我以为,“用毛笔写高考作文加分”建议,既叠床架屋,又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