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慈善事业壮大发展
“"要让捐赠者善有善报”"
特派记者李晓萌
娱乐圈“诈捐门”事件余温未退,慈善事业该如何有效监管?又应如何壮大发展?本届全国“两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针对慈善事业的完善发展踊跃建言。
“我有能力时尽量帮人,我需帮助时也应有人帮我”
“比尔·盖茨几乎把所有收入都捐给了社会,但他老了以后,各方面生活都会得到很好的保障。中国很多人拼命攒钱为什么?防老、防意外、防以后没钱。如果让热心慈善的人没了这些后顾之忧,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更主动、更积极地投身慈善事业。”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校长李茵呼吁:完善配套保障的体制机制,比如税收减免、社保等相关激励政策,形成“我有能力时尽量帮人,我需要帮助时有人来帮我”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和谐流动。
李茵同时建议我国大力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慈善文化教育内容列入教学大纲同时注重课本内容和实践的相结合,从小塑造孩子乐善好施的人生观。
制定慈善事业法防“诈捐”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移动总经理郑杰建议制定慈善事业法,进一步完善我国慈善事业法制体系。
郑杰指出,当前部分社会捐赠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资金的安全性还存在隐患。有的部门把社会自愿救助捐赠活动转为变相摊派、挪用甚至侵占捐赠款;有的社团组织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一些企业借“慈善”之名,行“宣传”之实,出现事前“承诺”、事后“赖账”的捐赠,甚至出现借捐赠名义行骗、促销等违法行为。
郑杰认为,慈善法要重点建立一套透明、规范、细化的慈善事业工作程序,规范劝募、受赠、转赠、捐赠、受益等行为的权利和义务,并建立相应的审计监督机制,对善款的来源和使用、慈善机构运作经费等进行有效监管。
“奉旨化缘”影响捐助热情
“中国企业有数千万家,有过捐赠记录的仅几十万家。”全国人大代表、恒大地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认为,中国慈善事业的整体环境有待改善,部分热心慈善事业的企业先行者甚至遭遇“奉旨化缘”,受到行政劝募等压力,影响其再次捐助的热情。
“慈善事业是无偿的,但如果能让捐赠者善有善报,必将增强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许家印建议重点建立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一是实行普惠制,企业向任一合法慈善组织捐赠都可以享受相应税收优惠。二是建立方便、快捷、易操作的免税程序。三是考虑开征遗产税、赠予税,提高奢侈品的税幅,引导富人把部分资金投入社会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