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青年时报
正因为没有外在的制度压力,纳税人无法逼着政府必须公开财政,纳税人手中没有权力让政府必须听命于民,一切纯粹依赖政府的资源和自觉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财政预算收支公开成为与会代表委员们关注度最高的话题。最近,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政府公示出今年1月份公务开支明细表,详细地记录了每一分公务花费,而且就连“花1.5元购买信纸”,招待上级官员烟酒都悉数公布。如此透明,被网友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3天时间引来全国30万网友关注热议。(3月15日《新京报》)
我把这条新闻看作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最让消费者开心的新闻。家电消费中的郁闷也罢,电话消费中的怨气也罢,都比不上纳税人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消费者时更加郁闷:老百姓纳税供养政府,却无法监管政府如何花钱;作为公共服务的消费者,知情权根本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虽然白庙乡这个所谓的“全裸”还不够彻底,“全裸”也暴露出了当地财政的许多问题,但相比那些仍把财政当国家机密、仍死捂着三公消费信息的多数地方来说,这实在是跨出了大大的一步。虽然他们公布每一分钱的流向,会为公众的挑刺和质疑提供靶子,但他们会因财政公开而赢得更多的尊敬。
问题是,身处偏僻之地的、小小的白庙乡脱了,会有地方跟着脱,也像他们一样向纳税人公开每一分的公务花费吗?答案很让人悲观。
可以预期的是,巴中白庙乡的全裸,并不会引来地方的纷纷跟进。你脱你的,我仍然捂得严严实实;公众对白庙乡的热烈赞誉,丝毫触动不了一些地方政府在神秘财政上的恒心,将财政秘密保守到底。
并没有压力逼着白庙乡的领导必须要公开财政,我想,他们的全裸,纯粹是出于一种道德自觉———他们今年公开了,明年可能就不会公开了,即使明年公开了,并不能保证今后每年都公开。另一方面,说是全裸,也只是相对其他地方而言,是不是每笔费用都公开了,公开的是不是真实信息,这些都有很大疑问。正因为没有外在的制度压力,纳税人无法逼着他们必须公开,纳税人手中没有权力让政府必须听命于民,一切纯粹依赖政府的自愿和自觉。
这正是财政公开的制度性死结。日前有媒体报道公布了一个专家对各地政府预算公开的透明排名,专家发现各省之间的分数差距在缩小,在财政信息公开的进程中,各省既不愿落后,也不愿冒尖,处在观望、徘徊的被动状态———为什么不愿冒尖,为什么都在观望,就因为缺乏改革的动力,缺乏公开的压力。 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