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政交锋
两会交锋“分蛋糕”
在全国两会上,越来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代表委员们,从其立场或群体利益要求出发,或直率或委婉地表达着对于“分蛋糕”的意见
《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 | 北京报道
开发商们显得很激动,还有点傲慢。
3月2日,全国“两会”还没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地产500强”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就对媒体说:“本身没有买房能力,就不要来埋怨政府、社会和开发商。”
附和声随之四起。有的说“泡沫不破就不叫泡沫”,也有的让买不起房的人“回老家”。距茅永红发言一周多后,北京市政协委员、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还在挺他:“买不起房子就别指望房子降价。”
一同参政议政的代表委员,尽管出言委婉,也不无回应。或调侃“你喝XO,别搞得我喝米酒都喝不上”;或表示期望房价“收敛式”增长、防止其“非理性上涨”;还有人建议“谁的房价低就把土地卖给谁”;更有住建部官员直接回应,北京房价两年涨到4万可能性很小。
而会场之外,舆论的反击则更加直白。
对于在全国两会上形成高潮的这场房价交锋,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充满兴趣,他说要仔细研究房子和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之间的关系。
陆学艺一直关注中国的社会结构问题。他的观察是:并非所有其他社会群体和阶层都反对开发商。对于房价的交锋,可以生动反映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分化的结果,“没房的、一套房的、两套房的、许多房子的、盖房子的,他们在争论中存在不同的利益,角色也不一样。”
而如此立场鲜明、会内外互动的讨论争议,呈现在全国两会这样的参政议政平台上,更让人兴奋。在过去几年间,不知不觉,全国两会上的意见交锋日益热烈。
今年,无论房价或是医改、教改、民资出路,其指向都是中国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
已有论者指出,中国社会财富的分配正处于改革节点。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对做大“蛋糕”后的分配原则进行了明确表达。
而在全国两会上,越来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代表委员们,从其立场或群体利益要求出发,或直率或委婉地表达着对于“分蛋糕”的意见。
代言者挺身而出
2008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为富人代言”并引发激烈辩论。似乎从那时起,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在这样高层次的参政议政平台上,闯入人们视野。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时,人们争论的话题之一还是代表、委员是否应该为自己所代表的群体说话。而在今年的大讨论之中,人们并不会对此多做诘难。
一些意见交锋体现了代表委员们的忧国忧民。如不少委员联署提案,为弱势群体呼吁。同时,引人关注的是,也不乏挺身而出者,以社会群体代言人的身份主张权利或回应质疑。
2008年刚刚新晋为中国首富的张茵在提案中有三点主张: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取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降低富人税负;鼓励企业进口先进高效的节能环保设备,并给予免税优惠。
当时《劳动合同法》刚刚施行,对于民营企业工人福利低下的指责正炽,张茵的前两点建议因利益指向明确而引起轩然大波。
同时备受关注的还有房地产行业,有此背景的代表委员出言声辩时往往引发交锋;而去年“两会”上,多位医药卫生界人士表示,中国看病不难、不贵,是患者求医标准过高,也引起争议。
其实,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房地产界就对外界质疑做了回应。如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提出以政府让利为主的“三控房价”,意指高房价由政府造成。
到了今年,房地产业界的意见表达更为直接。除了茅永红,全国政协委员、星河湾控股集团董事长黄文仔表示:“我不认为现在房地产有多大的泡沫。泡沫不破就不叫泡沫,说房地产泡沫说了这么多年,到现在也没有破,说明需求很大。”全国人大代表、一家建筑公司负责人陈华伟抛出“买不起房回老家买房”的观点。在会场之外,北京市政协委员、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则在微博上“炮轰”国家发改委“4万亿资金没有一分钱流入楼市”的说法,指这是在对房价变化“推卸责任”。
有时很火爆,有时很无奈
在一直关注两会的复旦大学选举与人大制度研究中心主任浦兴祖看来,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和分配制度不够合理的情况下,新社会阶层屡屡成为交锋的主角并不奇怪。“不同利益诉求肯定导致分歧,这种交锋的激烈程度也反映了社会分化的程度。”
根据此前公布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构成情况,约有400位代表委员属于新社会阶层,人大、政协各半。
陆学艺认为,这个群体虽然数量不占多数,但能量很大,比如媒体更愿意关注他们,使其更容易获得“话语权”。加之另外一些社会群体与其存在利益关系,因此他们在意见交锋中经常获得强势地位。
但无论如何,浦兴祖觉得这种交锋还是在制度内进行表达,“十六大、十七大以来,中央一直在强调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他说,这种辩论本来就是两会功能的体现。
值得玩味的是,尽管新阶层的意见表达有时非常“火爆”,但有时却又显得弱势、无奈。
在全国政协工商联的小组讨论现场,本刊记者目睹了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民营企业家左宗申的发言,他用15分钟一字一句讲述了曾经遭遇的对民营企业的歧视。
这位中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企业负责人有些委屈地提到,2009年以来的拉动内需政策鼓励汽车消费,但全国仍有近200个城市限摩。他忍不住多次强调:“汽车企业都是国营的。”
“这些事情我说了很多年,没有用。”左宗申对本刊记者说。
同样对于房地产调控问题,新阶层代表委员也把矛头指向了政府举措。全国政协委员、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总裁张力在福利保障界别的分组讨论中就说,采取行政或政策手段硬性压低房价,并不能最大化地解决普通民众的住房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表示:“地价推高房价是不争的事实。”
此类高房价源于土地财政的观点,一直是两会上房地产界的主流声音。而官方回应并不明显。
在两会热议的领域中,医疗卫生和教育也都牵扯了政府利益。
其中,民办教育界希望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的机会,取消对其的歧视性政策。但除了教育部一位司长在两会前的座谈会上出言安抚外,并没有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公办教育机构人士作出回应。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黄腾说,还是我们太弱小了。
而医药卫生界别的小组讨论上,多位卫生界人士、特别是出自卫生主管部门的委员,对于一些种类医保资金的控制权热烈发言,论证其不应由其他部委掌握。
怎么才能“辩得起来”
按照制度设计,全国人大的职能之一是监督政府。但当新阶层代表委员成为话题中心,场内外争议炽烈之时,官员则较少现身。
按照两会日程,3月6日下午开始到7日是各代表团、界别审查、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的时间。《望东方周刊》记者在几个会场听到的十几次发言,很少涉及政府预算。一个事实是,对于政府预算的讨论多年来都很平静,难有争议。
浦兴祖分析说,本来代表有质询权把官员引入争论,“但往往担心它过于刚性、激烈。”此前虽然有代表曾联名提出过质询案,但最后未列入会议议程,因而成为一般询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今年两会上强调,2010年将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加强对经济工作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监督。
关心意见交锋的人们常常还会面临这样的窘境:许多争论场外热闹,场内沉寂。不少争议迅速偃旗息鼓,一阵喧嚣过后,闻者辨不清双方孰是孰非。
“1956年周恩来就提出过人大可以自由辩论。应该建立平台,把官员引进来。”浦兴祖说。他认为,目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官员比例较高,因此也很难“辩得起来”。
全国两会上日渐激烈的意见交锋,无疑体现了民主的进步,会内会外日益活跃的互动,使得任何一个阶层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表达“分蛋糕”的意愿。而对于这个中国人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舞台来讲,人们看到的探讨争议,并不仅仅是“火爆”那么简单。
“我们关心两会新闻,不是为了看争论、看热闹,是希望看到问题解决的实在办法。”一位网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