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广州公布了被称为新“穗七条”的七大住宅用地供应和监管措施。
早在2007年,广州就率先出台了地方性住宅用地供应规范措施,因该措施也囊括了7个方面内容,被称为“穗七条”。
与当时地价疯长相似,广州地价自去年来又经历了一番飙升。“从具体安排来看,新的措施要详细得多,也更具操作性。”广东中原地产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韬对本报说。
广州土地新政的出台,就在于规范土地市场、抑制土地价格。
“如何在坚持公开竞争的前提下,防止过度竞争、非理性竞争,尤其在民生用地上防止这一现象,需要加以改革和完善。”广州国土局新闻发言人解释。
增加土地供应量
按照广州国土局的计划,今年将供应5平方公里住宅用地,这比2009年的数据提高了一倍。而这一供地数量,是广州近年来年度土地供应量最大的一年。
“实际上,去年之所以土地价格涨得那么厉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土地供应量比较少。”黄韬对本报说。
而与去年广州“地王”频出相呼应的,是仅2.5平方公里的住宅用地供应。且主要集中在广州郊区——番禺和花都等地,占总供应量的81%。
今年除了增加土地供应量外,还将增加调整供地结构,重点增加市中心的土地供应。
本报了解到,在这5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中,有将近四成用地位于市中心区。而新增用地中有不少是重新盘活的存量土地。比如,通过对“三旧”改造向存量要地,其中就有1平方公里来自于“三旧”改造。
“增加土地供应,将显著平抑地价。”上述广州国土局人士说。
“穗七条”中,一组引人瞩目的数据是,今年将推出40万平方米限价房用地。
“一方面,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力度,可以平抑房价;实际上另一方面,在土地供应布局上,加大对限价房的用地量,对平抑地价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黄韬说。
黄韬进而解释,限价房的作用在于,在给定的住宅价格下,企业将充分考虑该地块的价格是否在自身的承受范围之内,并进而决定其是否作出竞拍行为。“这样肯定不会比商品住宅的地价高。”
本报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今年将采取与房价挂钩的办法,进行探索、创新。如将在以往“限房价、竞地价”做法的基础上,探索综合评标的出让方式,以抑制地价的不合理增长。
“这意味着除了价格上的竞争,还可以综合考虑其它指标,比如公共品的提供方面设定标准和门槛、建设方案的优劣等。”一接近广州国土局人士对本报解释,因此,对抑制地价也有帮助。
而这一尝试,就主要用在限价房的用地范围上。
多措施平抑地价
除了增加土地供应数量,如何保证土地的实际利用效率,是抑制地价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头几年,广州在土地供应的量上并不算少。但由于重批轻管,导致土地闲置现象很普遍。握在企业手中的地不在少数,实际上却开发得很少,囤地严重。”广州国土局人士告诉本报。
据合富辉煌市场研究部不完全统计,在广州十区,开发商现有商住储备用地量2800万平方米,后市开发用地供应充足,开发商手上并不缺地。
根据黄韬的判断,目前不仅广州,全国各地开发商手上的土地很多,都足够开发两三年。因此,将开发商手头的土地逼出来,要两方面同时抓。
本报了解,未来5个月内,国土部将全面开展清查土地开发中闲置土地、囤地炒地等违法违规用地的专项整治行动。
上述广州国土局人士称,应国土部要求,接下来广州亦将在土地利用的监督管理方面,相应加大力度。
在广州的土地新政中,就提到将进一步加强对土地市场的监管,简历供后监管长效机制。具体而言,是展清查行动,多管齐下预防和打击囤地、闲置行为。
根据广州市国土局的资料显示,此前,该局已多次开展出让合同履约开发情况的清理行动,也查处了一大批闲置土地,累计收回房地产闲置土地超过10平方公里。“接下来,力度还要加大。”国土局人士说。
近日,市国土局再次开展了全市范围内土地出让合同清理行动,旨在通过此次大清理发现历史上遗漏未查处的闲置土地。本报获悉,清查结果即将公布。
“加大对清查的力度,对规范土地市场将有一个正面的引导效果,进而可以平抑地价。”黄韬分析。
为打击企业的囤地行为,今年3月1日起,广州大幅提高了土地的闲置成本:土地闲置但尚未构成法定收回条件的,比如按土地出让价的20%征收闲置费,对增值土地调高土地出让价款,等等。
“接下来,我们也将规范企业进入土地开发市场的准入门槛。让开发企业的行为更理性一些,才能平抑土地价格波动过大。”上述国土局人士说。
相应的措施,包括存在违约、囤地、闲置的开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禁入土地市场,出让合同中约定动竣工时限,集体评估出让底价等等。同时,严格执行竞买保证金提高到底价的20%,首期地价款不得低于50%、分期缴交最长不得超过1年、动竣工申报制度、单宗出让面积不得超过20公顷等措施。
此外,全方位、全过程公开土地供应和监管信息,也是今年广州的土地重点工作之一。
比如,在过去公开土地供应计划、土地出让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全面公开房地产用地宗案的开发利用动态信息,以及违法用地、闲置土地的宗案查处信息,逐步实现土地供应和监管信息的全公开。
“这些政策对土地价格的抑制效果,从远期来看会比较明显。”黄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