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天气 > 西南旱灾 > 云贵旱灾最新消息

专家建议积极发展农业保险防范干旱影响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3月30日08:58
  留守儿童”马友才说,近日来,村里最主要的农活是挖水沟、找水源,然后从沟里挑点水给农作物“输液”。

  显然,随着时间的缓慢推进,这场旱灾的烈度已经超出了人们最初的想象。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曾经奔流汹涌的河床已经干涸,曾经温暖湿润的空气已被烤干;拍出过“水帘洞”的黄果树瀑布几近断流;连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泼水节都被迫缩短了时间……

  为了多打一桶混浊的泥水,古稀之年的老人也颤抖着扛起了扁担;唇角干裂的青年挥镐抡锹,日以继夜地挖掘着一个个“可能存在”的水源。

  那里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山水西南。

  那里是旷日持久的干旱。

  不管是因为厄尔尼诺还是全球变暖,不论是事出水利设施老化还是密集的水电站,现在那里的人民,念头只有一个:

  救人!救畜!救田!

  一个旱区农户的生活实录

  春雨贵如油。这话对旱灾重灾区而言,太合适不过了。

  四川攀西地区盐边县已经有200多天没有下过雨水了,对于盐边县红格镇金河村的村民来说,眼下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老天”能下一场透雨。红格镇金河村支书宋金银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果老天再不下雨,禾苗就要都干死了。”

  最主要的农活是找水

  通过宋金银介绍,3月24日,记者来到村民马友才一家。

  马友才,今年50多岁,是个地道的老实巴交的农民。马友才一家4口,有一位70多岁高龄的老母亲宋远凤,还有爱人、儿子。他们家种了3000多株芒果树,养了4头猪和一头大水牛。近年来,他们凭着自己的勤劳,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家里不仅修了个小的四合农村小院,还买了个小摩托车。

  可去年秋天以来,天一直不下雨,这下可苦恼了马友才一家子。马友才黝黑的脸上写满了朴实,也写满了愁苦。

  “如再不下雨,3000多株芒果树可能无法正常开花挂果,禾苗干死了,也没有蔬菜吃,也就更没法育秧苗了……”马友才说,近段时间的“农活”就是要到处找水源,到低洼的地方挖水井。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天刚麻麻亮,马友才就起床出门挑水。因为早点起来挑水水质相对较好,水面没有太多的浮尘,水也很清澈。

  “如果起来晚了不但挑不到好水,也可能挑不到水了。”马友才憨厚地笑着说。来到井边,马友才放下了水桶。

  井水是从石头缝渗出来的,不是很多,估计只能够挑几桶。马友才小心翼翼地用水瓢一瓢一瓢地舀,好像生怕惊动了什么。

  他说,“用瓢舀水一定要轻,不然水会混浊,舀到浑水,这样的水回家要沉淀很久,人才能饮用。”

  马友才一家平均每天要用四桶水才勉强够用,因为做饭要用水,煮猪食要用水。现在禾苗都干枯死了,也没法煮猪食的,就将干生糠拌点水喂猪了,因为“实在没有办法了”。

  回到家里,马友才取出米来开始烧菜做饭,他慢慢地舀出半碗水放进罐子了,生怕漏出来一点一滴水来。

  洗脸用水自然不能浪费,不能打肥皂,因为要把水节约下来喂牲口,放了肥皂对牲口不好,有味道的水牲口是不会吃的。

  只有一点“牛皮菜”可以吃了

  “现在是没有蔬菜了,很多蔬菜苗干枯死了,只有一点"牛皮菜"可以吃了。”马友才说,淘菜用的水都要节省下来,因为要喂牲口,不能有半点浪费。吃饭时饭也就只能拌点咸菜吃了,“牛皮菜”是要等到有客人来的时候才能够吃到的。

  马友才说,家里来客人就要跑到数十里之外的镇上去买菜,这个季节菜很贵,最多能买点四季豆、莴笋之类的蔬菜。莴笋可能都干枯死了,因为这一带从去年九月份以来就没有雨水了。

  喂牲口的水大都是淘菜水,至于水牛,因为饮水量比较大,洗脸和淘菜用水显然是不够水牛吃的,喂水都是在河沟低洼处挖的沟道。

  记者在田里看到,现在村民种的辣椒已完全枯死,只有四季豆还处于“半昏迷”状态。如果再不担水去浇的话,生机渺茫。

  芒果树在炙热的太阳下,耷拉着树叶。由于缺水,芒果树结出的果子,个头都非常小。

  马友才说,他一家人种了3000多株芒果树,挂果的有2000多株,去年芒果卖了2万多元,收入非常不错。今年遇上干旱,到现在心里面一点底都没有,如果再不下雨水,可能很大部分芒果树都要绝收。

  “芒果树太多,实在没有办法去挑水来浇灌,也没有那么多的水来浇灌啊,3000多株啊。没有办法,只能靠天了。”

  马友才今年还撒了两百多元的豌豆种,准备收豌豆苗卖。尽管每天坚持给豌豆地浇水,结果还是收效不大,很多豆苗都干死了,今年豌豆苗也就只卖了一百多元,连本钱都不够。

  为何不买农业保险

  记者闲谈中问马友才,有没有买农业保险?“没有,农业保险意义不大。”

  马友才认为,他们平时很少遇到这样的自然灾害,如果遇上了,真吃不起饭,“相信有民政部门救济资金解决缺粮问题”。

  在村路一旁,一头水牛在吃洒落在地上的干枯玉米梗。

  红格镇的镇党委书记沈虹说,“天干旱,耕牛都没有吃的,不知怎么办才好,如果再旱,只有组织人员送水了。”

  马友才说,近日来,村里最主要的农活是挖水沟、找水源,然后从沟里挑点水给农作物“输液”。

  金河村支书宋金银说,他们已经挖了十多天了,才找到一口水源。

  找到水源十分不容易,村民们挖了一周后才出水。当时村民非常高兴,带头的村民还特意把女婿找过来帮忙。

  宋金银动情地说,村里要给乡亲们建个大的蓄水池,解决村民的用水问题。

  记者看到,这个“大”蓄水池面积大约6平方,深度4米左右,方才见到不足半米的水量,水很混浊。这是乡亲们的饮用水。大旱中的艰难生计

  3月底,在云南曲靖市已是仲春时节。火辣辣的太阳烘干了大地,走在干燥无雨数月的乡间路上,狂风吹来卷起阵阵尘土,让人无法躲避。

  由于连续数月的干旱,云南曲靖市目前有128.2142万人出现饮水困难,其中学校师生8.1309万人。

  在曲靖市驾车乡钢厂村,乡党委书记高朝位向记者介绍说:乡上要求干部职工下到村组,划片定村,包村包组,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抗旱自救,采取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村内相互调剂、群众自救拉水、乡政府组织有计划送水等措施,不让一个村、一户人家发生吃水缺水困难,不让一头大牲畜因缺水死亡。

  记者跟随高朝位来到钢厂村小学,查看学校水窖的藏水情况。由于连续数月的干旱,水源得不到及时补充,学校仅有的两个水窖里的水已“所剩无几”。

  高朝位告诉校长,乡上将尽快采取措施,向学校送水,全力保障全校师生的饮水安全。

  看完学校,高朝位对记者说:“听说钢厂村距东川方向5公里有一股清泉,我们去找找,看能否引到村里来。”便匆匆与记者告别,徒步向山里的方向走去。

  蓄水塘变成“游乐场”

  钢厂村是曲靖市会泽县旱情最为严重的村庄之一。记者刚到村口,就遇到78岁的张顺富和77岁的孔祥富等老人,他们正要翻山越岭到6公里外的水源点背水。张顺富说:“反正我们还能动,闲着也是闲着,就出来背点水,不拖累大家。”他们使用的塑胶桶每只可装25公斤水,这对已过古稀之年的高龄老人来讲,桶已经够大了。

  钢厂村是一个有1800人的大村落,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陆续修建的水渠、水塘一直供养着这个村子里的人们。现在,60年不遇的大旱让全村的水源完全断流,蓄水塘完全干涸,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钢厂村数十年一直供全村人饮用的大蓄水塘旁,记者看到水塘显然已经干涸多日,看不到一点湿气,风一吹掀起了阵阵尘烟。塘底宽阔平缓,村里的不少孩子在塘底玩耍、嬉戏。显然,宽大的水塘俨然像一个天然的“游乐场”,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事实上,从2009年7月以来,云南曲靖市降水明显减少,高温、少雨天气一直持续。全市降水比历年同期偏少了34%~66%,其中马龙、沾益、师宗、罗平、宣威5个县(市)偏少了50%以上;2009年7月至今年2月,平均气温较历年平均值偏高1.4℃~1.8℃,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分别为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值和最高值。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曲靖市3月降水量偏少,4月降水量正常,5月降水量偏少,雨季开始偏晚,大致在5月下旬开始。由于曲靖干季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3%,3月和4月是曲靖的季节性干旱期,多年全市月平均降水量仅为24毫米和37毫米,3、4月的降雨难以解除旱情。

  极有可能的是,在接下来的近两个月的时间内,钢厂村蓄水塘的“游乐场”功能仍将继续。

  大旱中加深的贫困

  本该是农忙的时节,但钢厂村的百姓除了取水外,大部分三三两两聚在干涸的大水塘周围,无所事事地晒着太阳唠嗑。

  小春这一季,整个钢厂村农作物全部绝收。因为秋冬季节的干旱,全云南省秋冬播农作物受灾面积最大,达到322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7%,绝收1451万亩。预计全省小春粮食(夏粮)将因灾减产60%左右,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70亿元。

  据曲靖市民政部门统计,目前,该市受灾人口达398万人,冬春缺粮人口42.5万人,当前因旱缺粮人口40.2万人,预计到8月份缺粮人口将达82.7万人。

  而扶贫部门统计显示,截至3月20日,因灾返贫人口39.4637万人,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83.0421万人。

  与此同时,曲靖市发改委价格监测、统计,粮食价格涨幅较大,2月份全市本地产粳米(标一)、外地产粳米(东北)、面粉(标准粉)、面粉(富强粉)、玉米零售均价,分别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5.9%、32.5%、9.38%、6.25%、11.76%。

  尤其是蔬菜价格涨幅较大。监测的15个品种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涨37.51%,大白菜价格涨幅最大,上涨150%;茄子价格涨幅最小,上涨3.36%。

  不仅如此,各地还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抗旱任务。

  如在广西省河池市,由于人畜饮水困难点多面广,加上持续的干旱天气,偏僻山区的人畜饮水困难日益加重,饮水困难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也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为五保户、困难户、老弱病残户、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送水任务加重。而且,大石山区水源干枯面不断扩大,能提供饮水的水源水量不断减少,加上交通道路不便,路途遥远、送水量大、难度高,送水成本大大增加。

  干旱“重创”罗平旅游

  云南省水资源总量排全国第三,人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4倍。而罗平县一直是云南省雨水最丰富的一个地方。如今,这里也因干旱闹起了“水荒”。

  罗平是云南省旅游景点较为集中的一个县。除了有九龙山瀑布,还有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油菜园。每年三四月份,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这里就成了一片黄色的海洋。2002年6月1日,上海吉尼斯总部把罗平30万亩油菜花评为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

  2月下旬,记者在罗平却没有看见大片油菜花。由于干旱,看到的只是有的山坡上已经枯黄的油菜杆。

  “天太热了,今年油菜花提前开了。”罗平县旅游局的有关人士说,旱情已经重创了罗平县的油菜花观光等旅游产业,原定2月3日至4月19日举行的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也不得不提早“草草收场”。

  据了解,因为干旱,今年油菜花花期比往年提早了一个月。更让人揪心的是,由于油菜花花期提前一个月凋谢,导致前往罗平的游客量急剧减少。

  此外,因受持久旱灾,罗平县各景区景观花草树木部分干枯死亡,辖区九龙瀑布群景区经常缺水、多依河景区河流水量减少、鲁布革三峡库区水位下降等,严重影响景观质量和效果,景区游客相比同期也大为减少。

  “由于干旱影响,罗平今年各景区旅游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千万元以上。”据罗平县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因干旱已造成农作物、水利设施、旅游业及林业直接经济损失7.95亿元。目前旱情仍在持续发展中,全县抗旱形势异常严峻。

  但在今年一个多月前的“春节黄金周”期间,这里共接待游客12.7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80.23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10.59万元。而在去年,罗平接侍国内外游客1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人7.3亿元。

  往年的2月底,原本是罗平北部油菜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候。而今年,当地农民却大捆大捆地割掉了自家田里的油菜去喂猪。要知道,这是往年他们一年一半的收入,牛、马等牲口是绝不能进田的。

  根据罗平县农业局的统计,全县的60万亩油菜已经全部成灾,绝收约30万亩,损失产量6000万公斤以上,损失金额2亿多元,高达计划的75%以上。当地农民介绍说,每年分两季种油菜和烤烟,虽然不如烤烟赚钱,但每亩油菜籽至少可以赚上千元。但今年的油菜大部分都绝收了,“投下去的种子钱、化肥钱每亩地好几百块,这回要白白亏掉了”。

  在去景区的路上,记者偶尔还能见到三两匹马或一群牛在油菜地里悠闲地吃着油菜花,旁边往往还坐着村民。“反正也绝收了,干脆喂牲口了。”当地农民抱怨道,“种油菜就是看天吃饭,老天不帮忙就什么办法都没有。”

  干旱重创了罗平旅游,也迫使罗平旅游开始转型。据罗平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罗平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挖掘人文、历史、社会等方面的新元素,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突破季节限制,拓展发展空间,打造罗平“春看菜花、夏看瀑布、秋看峰林、冬看民族风情”的大旅游格局。

  亟待建立“多层次风险防范机制”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历史上旱灾给我国人民带来过惨痛灾难。据统计,我国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间发生过较大的旱灾1056次,平均两年一次。

  在1949年―1998年间,全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3.24亿亩,相当于耕地面积的1/5,其中成灾面积1.31亿亩。全国平均每年因旱灾损失粮食123.8亿公斤。50年中有10年发生严重干旱灾害(1960、1961、1972、1978、1986、1988、1989、1992、1994、1997年),受旱面积均超过4亿亩,成灾面积超过2亿亩,相当于五年发生一次重旱。

  面对频繁的旱灾,不少有识之士多次呼吁“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大国家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通过保费补贴等手段扩大投保范围;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手段,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进入农村保险市场,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商业保险;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等。

  而记者在实际采访中发现,许多地区的基层干部、群众对“农业保险”认识不足,投保意识淡漠,绝大部分农户根本没有投保。

  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建成水库总计约8.7万座,其中病险水库约3.7万座,占水库总数的42.5%。据水利部统计,中国现有的18.3亿亩耕地中,尚有9.59亿亩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已建成的8.67亿亩灌溉耕地,灌溉水利用率也只有46%。

  因此,有专家强调,各级政府在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提高农业保险意识,建立现代农业保险市场,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多层次风险防范机制。60年来的中国大旱

  1959年~1961年

  河南、湖北、陕西、湖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西、山西、江苏、云南等省1959年夏秋季节少雨、高温,干旱严重。1960年华北和西南等地春夏连旱。1961年上半年北方大部少雨干旱,江淮地区伏旱严重。3年全国受旱农田16.4亿亩,成灾6.9亿亩;3年全国共减产粮食611.5亿公斤。

  1972年

  山西、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宁夏、内蒙古、辽宁、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等省市区北方旱区长期少雨干旱,共减产粮食103.5亿公斤。

  1978年

  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山东、上海、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受旱。不少地区江河断流,水库、塘坝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人畜饮水发生困难,庄稼旱死。

  1988年

  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湖南、江苏及河北、山西、陕西、浙江、内蒙古、辽宁、四川、贵州等省区冬季雨雪稀少,春季山东、河北、湖南、湖北、云南出现旱情。夏季黄淮、长江中下游一带伏旱。秋季北方冬麦区又出现不同程度干旱。全国受旱农田4.9亿亩,成灾2.3亿亩。

  1997年

  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宁夏、吉林等长江以北地区降水显著偏少,春夏秋三季均出现旱象。黄河断流累计长达222天。当年全国受旱农作物5亿亩,成灾3亿亩。

  1999年

  山西、河北、陕西、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南、北京、天津、甘肃、黑龙江等省市区北方冬春连旱之后,夏秋又出现大范围严重干旱。全国累计受旱面积4.52亿亩,成灾2.49亿亩。

  2000年

  河北、山西、内蒙古、北京、天津、山东、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安徽等省市区全年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全国年内受旱农作物6亿亩,成灾4亿亩;有3800万城乡人口一度因旱出现饮水困难。(作者:李菁)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