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引起国家主席胡锦涛关注的地方
新快报特派记者王剑平/文宁彪/图
广西那坡县百省乡那布村水弄屯是中越边境地区的一个苗族山寨,两年前,这里的贫困状况曾经引起了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关注。自去年8月以来,这里遭逢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群众饮水出现严重困难,村民千辛万苦寻找到的水源,却被证实在越南境内。
一个引起国家领导人关注的山寨
2008年11月7日,一份新华社内参引起了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关注。
该份内参主要反映了生活在那坡县百省乡那布村水弄屯苗族百姓所面临的严峻的生活现实:群众住的全部是茅草房,家里没有一样家具;日常生活仅靠一台石磨磨出的玉米粉维持,村民们经常为一日三餐发愁;道路不通,行路难。胡锦涛当即作出重要批示: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边境线村屯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力度,帮助边民解决饮水、用电和行路难等问题。
当地政府对胡锦涛主席的这一指示精神极为重视,立即成立指挥部进驻水弄屯。据百省乡人大主席李章军介绍,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当地政府就为水弄屯全部28户村民盖了新房,开辟了道路,新建了一个大蓄水池,为每家修建了沼气池,并为所有人家配备了包括生产工具、桌椅板凳、床和床上用品等在内的所有家当,“小到一根筷子,都一一配齐。”祖祖辈辈住在大山里的村民还第一次看上了彩色电视。
为了增加水弄屯的“造血功能”,县乡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还为水弄屯免费提供了小猪仔、鸡仔和生姜种子,组织村民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委书记郭声琨在内的各级领导先后到水弄屯考察调研,那坡县还把水弄屯列为“强基兴边”工程示范点。
山寨
缺粮缺水的村民
那布村水弄屯位于中越边境,从屯里往上走200米,就是中越界碑。由于这里海拔较高,有人甚至称他们为“住在云端的人”。过去,村民们吃水主要靠两个大蓄水池,但自从今年元月起,这两个蓄水池里的水就见了底。
其实,整个那布村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那布村集中安置场(山上条件太差,政府将周边10个自然屯的村民集中安置),46户近200名群众自1998年起就喝上了自来水。“主要是从6公里外的一个溶洞取地下泉水。”到了今年2月,溶洞的泉水就彻底枯竭了。那布村支部书记赵国红坦言,“这让很多当地百姓感到吃惊,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家说,过去,他们从没见过那个溶洞有不出水的时候。”
尤其令村民们感到忧心的是,当地的春播一直没有进行,“一粒种子都还没种上,太旱了。最近再不下雨,今年就没多大指望了。“赵国红感慨:“前些年,每到4、5月份,我最发愁的是村民找我写证明要救助粮,现在,我最发愁的是村民找我说没水吃。”
小学
水荒困扰的师生
百省水弄屯少数民族学校位于水弄村一处山岗上,全校共有6个年级,154名学生,由于各山寨到学校的路途都比较远,而且道路崎岖,当地政府出于安全考虑,安排全部学生在学校集体寄宿,相关费用由政府统一安排。该校教师李健东告诉记者,从去年11月到现在,全校师生就被严重的水荒困扰着,“154名学生,不说洗澡洗衣,单是吃饭、洗脸、喝水,一天至少也需要2吨水。”为了让学生们安心学习,全校老师紧急行动起来,在课余时间骑摩托车到一公里外的水源地拖水。但整个学校只有4名老师、2名厨师,为了保证水的供应,他们可谓费尽了心思,也特别辛苦,有时到了晚上还在拉水。这所学校还有5名越南“留学儿童”。据李健东老师讲,这些越南儿童全部住在边境地区,由于离水弄村较近,就选择在这里就读,“经过向县里请示,这5名越南儿童享受与中国儿童一样的待遇,学杂费全免,食宿全免,有困难还特殊照顾。”面对旱灾,李老师表示,“只要有我们一口水,就有他们的。”
水源
可望难及的越南
那布村村长李文海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由于村内所有的水源都已枯竭,今年初,他们组织全村党员和青壮劳力四处找水,经过近一个月的奔波,“虽然发现几处水源,但后来发现,这些水源地都在越南境内,无法采用。”
今年3月中旬起,那坡县和百府乡党委政府开始组织人员,每天用运水车往包括水弄屯在内的整个那布村送水,“都是先将水送到学校,保证孩子们的需求,然后再分配给各山寨的村民。”
在水弄屯附近,驻扎着广州军区某部一个哨所,该哨所也是广州军区目前海拔最高的哨所。据连指导员王旭介绍,自从旱情发生以来,该哨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吃水困难,6名战士一周时间才能洗一次澡。尽管如此,每当连队的运水车前来送水时,他们还是首先拿出一部分送给水弄屯的乡亲们。昨天下午,当新快报记者在水弄屯采访时,正好赶上广州军区某连官兵给水弄屯村民送水,每家三桶,75公斤,够他们用上一天时间。
记者还了解到,几天前,广东加多宝集团向那坡县捐助了价值108万元的矿泉水,其中一部分已经被送到水弄学校,“每个学生每天一瓶矿泉水,包括那5名越南学生。”而该校的4名老师,则坚持烧开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