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巨头必和必拓30日宣布,已经同一批“相当数量”的亚洲客户签订铁矿石销售合同,改变之前的年度定价机制为基于到岸价(包含海运费)的短期协议。几乎同时(当地时间29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宣布推出新定价机制。这些信号意味着已经实行了数十年的全球铁矿石基准价格谈判体系发生彻底变局。
淡水河谷
轮到我们定规则了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总裁罗热-阿格内利当地时间29日说,公司今年将推出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
这意味着已经实行了数十年的全球铁矿石基准价格谈判体系很可能将发生改变。过去一直主张坚持传统定价机制的阿格内利在圣保罗会见记者时说,去年淡水河谷公司压力很大,因为长期合同本来应该是安全的,但很多客户以市场发生变化为借口,随意违背合同。“所以,现在轮到我们说市场发生了变化。”
阿格内利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造成铁矿石需求下降,很多钢厂放弃了应遵守的年度长期合同,到价格低于长协价的现货市场购买铁矿石。今年的情况恰好相反,由于需求增加,现货市场铁矿石价格超过长协价一倍。
据日本媒体透露,日本各大钢厂近日已与淡水河谷公司初步达成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近一倍的定价,在季度定价问题上也基本达成一致。
必和必拓
同亚洲客户谈妥了
据新华社报道,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公司30日宣布,已经同一批“相当数量”的亚洲客户签订铁矿石销售合同。这些合同将摆脱之前的年度定价机制,而改为基于到岸价(包含海运费)的短期协议。
必和必拓在公告中表示,已签订的合同量占公司铁矿石销售量的大部分份额。虽然声明中并没有透露这些合同的具体定价方式以及价格,但业界相信应该与淡水河谷和日本钢厂签订的“季度定价”协议类似。根据这份协议,新一财年的铁矿石协议价将同比上涨100%至每吨110美元,且在协议价格期限从1年缩短为3个月的问题上,双方也基本达成了一致。
今年3月初时,必和必拓率先将公司出口的焦煤实行季度定价,从而拉开了钢铁原料定价体制的变革大幕。
矿业巨头
长协定价实已终结
此前,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等矿业巨头已和新日铁、住友金属等日本钢企达成初步协议,以与现货市场挂钩的短期合约代替年度基准价。力拓公司执行董事沃尔什表示,力拓会采用现货市场和指数定价机制,而且青睐季度定价。
今年2月,力拓已与日韩完成首轮谈判,要求铁矿石长协价在去年的基础上涨价40%左右。然而,1个月后,铁矿石谈判价格再度飙升。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近期透露,淡水河谷向中国钢铁企业提出将铁矿石基准价格上调90%至100%。
(本报综合报道)
铁矿石价格翻倍成定局 中国钢厂应该如何应
据媒体最新报道,日本各大钢厂近日已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初步达成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近1倍的定价,在协议价格期限从1年缩短为1个季度的问题上,也基本达成一致。这个消息尚未由日本钢厂或矿山方面正式发布,但业内对这一结果的预期已占上风。业界关注:中国钢厂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形势变了
中国需求强劲、资源高度集中、长期存在价差
“凡是存在的,必然有其根源。”一名长期跟踪全球矿价谈判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已维持40多年的传统铁矿石定价机制,是在全球钢铁业和矿石供求相对平稳的时期确立的,其框架是:以长期协议“定量不定价”,价格一年一谈,确定“首发价”后,其他矿山公司和钢厂进行确认跟随。
但是,从2002年开始,中国钢铁工业进入超速发展期,由于其国内铁矿资源的“先天不足”,对进口矿的依存度不断上升,全球矿石市场的平衡出现根本的变化。据公开资料显示,去年中国内地粗钢产量已达5.68亿吨,占全球的近一半;生铁产量5.44亿吨,更是占到全球的60%以上。2000年,国内进口铁矿石仅0.7亿吨,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的16%;2009年已达到6.28亿吨,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的68%,占国际干散货海运贸易总量的13%。由于进口矿此前连续多年供应紧张,国内中小钢厂拿不到全球主要矿山的长协矿份额,所以滋生出一个中国独有的现货矿市场,而且“越长越大”。
“中国需求”的强劲支撑、全球优势铁矿资源集中于“三大矿山”的历史现实、长协价与现货价长期的“价差”,这些因素互相作用,必然会反映到矿价谈判的“肌理”中去,其趋变的动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此前多年积累所致。
据一位熟悉谈判的人士回忆,在2005年度的谈判中,必和必拓就已基于“到岸优势”提出“运费加价”的问题,当时中国钢厂的谈判小组据理力争,才打消了矿商的要求,但在共同声明中有一个共识:今后将进一步商讨完善矿价定价机制。在2008年度的谈判中,澳矿终于实现了“运费加价”的要求,虽然尚在传统机制框架内,但被业内视作“撕开了定价机制改变的一个口子”。2009年度的谈判是空前的“马拉松”,在日韩钢厂与三大矿确认了“首发价”后,中国钢厂没有跟随。传统机制的变局已是明显不过的事情。
市场变了
供求关系是主要的,只要供求转过来了,定价机制还会跟着变
面对矿价谈判的“变局”,联合金属网分析师胡凯称:“在全球矿石市场上,越来越大的现货市场已是一个既成事实,你不可能要求长协的传统定价机制一点不变。”他认为,供求关系是主要的,今后只要供求转过来了,那么定价机制还是会跟着再改变的。
从现状来看,中国钢铁业“生产之轮”依然高速旋转,铁矿石进口维持高位。另一方面,受市场的“刺激”,矿商以历史形成的市场优势,明里暗里采用“惜售”“节奏调控”等手法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商品市场中也是“见怪不怪”的通常行为。据“西本新干线”最新发布的铁矿石市场报告称,今年前2个月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石同比增加21%,进口金额同比增加41%以上。2月份国内的粗钢日均产量达到179.9万吨,再次创出历史最高值。贾良群等业内人士说,不论是钢材市场,还是矿石市场,都处在一个剧烈变动的阶段,“供求+博弈”的特征不可避免,这个特征必然会影响到“现阶段的矿价定价机制”中来。
同样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不稳定的阶段必然会过去。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新近公开表示,中国未来钢铁原料海运需求将出现重大转变。徐乐江说,未来在对钢铁原料海运需求低速增长甚至是趋向于稳定的背景下,随着供应格局从垄断到多元的转变,需求格局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中国钢企将继续追求以长协为主的采购模式、增加长协需求比重,构建长期稳定的航运保障将成为一种趋势。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也认为,市场“阶段性的现状”必须正视,但未来的方向也应乐观地预估。只要市场关系理顺了,矿价定价机制一定会“理性回归”。
底线要守
要防止铁矿石定价的“指数期货化”,坚决设立“热钱”进入的防火墙
业内人士认为,在避免情绪化应对矿价机制调整的过程中,有一点必须明确,坚决不给垄断和投机留下可资利用的“黑洞”。工信部相关人士已公开表示,希望继续坚持铁矿石长协定价机制,使铁矿石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坚决抵制和反对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任何形式的垄断行为。欧洲钢铁联盟也表示有必要调查矿业巨头在定价中是否存在垄断行为。宝钢集团负责人新近公开提议,相关各方应共同合作,合力平抑相关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
联合金属网分析师胡凯说,现在矿商提出的基于现货价的短期合同“灵活”定价,还是处于矿商与钢厂直接商谈“这样一个大框架”内,这一点应该守住。要防止铁矿石定价的“指数期货化”或大规模引入掉期合约等衍生投机产品,坚决设立“热钱”进入的防火墙。
徐乐江新近列举数据说,短期投机性资本对海运价格的炒作,导致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矿价谈判期间海运费走高已成为一种惯例。2010年铁矿石谈判前期,自2009年9月24日到2009年11月19日,BDI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又出现快速上涨,指数涨幅高达114.3%。他认为,应进一步提高钢铁企业与航运企业间长期运输合同的比重,淡化BDI指数波动的影响,共同平抑国际航运市场的炒作,避免价格暴涨暴跌。铁矿石等相关市场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应走向“投机化”的道路,钢厂、原料供应商、承运商等产业链相关各方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据新华社)
中国钢厂谈判未果
新华社上海3月30日电(记者 李荣)30日下午,记者从主持中方谈判的宝钢集团负责人处独家获悉,中国钢厂与矿商的谈判“还没有出结果”。
此前,中国工信部和商务部人士都表示,希望继续坚持长协定价机制,矿商应与中国钢铁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外电称,日本钢厂已与淡水河谷公司就铁矿石季度定价达成协议,涨幅接近1倍。但到30日傍晚为止并未获得证实。
“谈判一年比一年拖得长,甚至去年中国钢厂与三大矿的谈判无果而终。争议的能量已经过了多年的积累。”此间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首席分析师贾良群说。
有长期追踪矿价谈判的业内人士说,全球铁矿石市场在2002年之前长期保持平稳,相当一段时间还是“买方市场”。但2002年之后,随着中国钢铁业的高速发展,其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大增,在长协矿市场之外“派生”出一个规模日益庞大的现货矿市场。两个市场间明显的“价差”就是最近8年多以来矿价谈判的主要“争议点”所在。三大矿认为在这个“价差”中自己“吃亏”了,而中方认为无序但价高的现货矿市场中充满了“不真实的需求”。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最近在一个论坛上说,中长期看,中国钢铁产业将进入低速增长时代。与之相应,短期内中国钢铁原料海运需求将从强劲增长转向低速增长;从中长期来看,中国钢铁原料海运需求将趋向于稳定。
当然,一旦现阶段矿价定价机制趋向“短期化”,对中国主流钢厂的冲击是不容忽视的,不仅原料成本短期内会快速上升,而且运营、采购等生产机制也将全面调整。联合金属网铁矿石分析师胡凯说,比成本上升更可关注的是,要防止铁矿石市场进一步的“投机化”,尽量阻隔“指数交易”、掉期合约等衍生品领域对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