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巨头施压 专家:定价金融化将引来投机热钱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3月31日09:35
必和必拓昨天宣布,已和亚洲客户在更短期的价格基础上达成铁矿石协议,取代以往年度价格合同。几乎与此同时,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最大钢铁商——新日本制铁与另一家铁矿石巨头巴西淡水河谷达成初步协议,为下一季度铁矿石每吨支付100至110美元。
铁矿石巨头一反常态的高调,显然是冲中国钢企而来,向其施压,迫其就范。不过,今年的调门高得有点邪乎。
-矿山巨头强推“季度定价”
铁矿石谈判尽管仍在进程中,矿石巨头的开价已是一览无余。“今年的价格未免太夸张了,简直是强取豪夺。”一位从事20多年铁矿石研究的业内人士惊讶淡水河谷的价格。淡水河谷与日本钢企达成的2010年离岸协议价每吨110美元,相比上一年每吨55.5美元,几乎翻了一番。
推高价格只是一方面,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确立的“铁矿石年度定价长协机制”也面临崩盘的可能。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今年都更加明确地表态,需要建立包括季度定价在内更短期的价格机制。
中国钢铁行业的特殊性,决定国内中小钢厂拿不到全球主要矿山的长协矿份额,这些中小钢厂只好高价购买印度矿石,所以滋生出一个中国独有的现货矿市场。
印度矿供应商和贸易商近几年在现货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令以长期合同供货为主的三大矿山公司不平衡、不甘心。
这次,矿山巨头强制推行季度定价,实际是“分步走”的第一步,最终的目标是抛弃长协机制,建立完全的现货矿价格机制。
-警惕铁矿石定价金融化
“要防止铁矿石定价的"指数期货化"或大规模引入掉期合约等衍生投机产品,坚决设立热钱进入的防火墙,决不给垄断和投机留下可利用的空间。”联合金属网分析师胡凯提醒。
三大矿山巨头近年来不遗余力推动的一件事,就是指数定价,实际上是现货市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指数定价,使得三大巨头能够更好的操控、炒作矿石市场。指数定价一旦实施,宏观经济状况、市场供需关系、矿山投资、盈利、运价、汇率、供货规律等等,任何因素都会被当做推高矿石价格的手柄。
“这样的大幅波动并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是被国际资本炒家随意控制的,这个风险将无法估计。”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侯志芸对记者表示,由于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很低且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钢材价格上涨弹性非常有限,钢铁企业面临超预期的行业风险。
其实,金融化也是把双刃剑。当2008年下半年市场转入衰退时,受最大影响的就是现货供应商,现货价格连续暴跌,订单寥寥无几,让曾经志得意满的印度矿山狼狈不堪。
-“主导权”比“首发权”更重要
兰格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表示,现在的铁矿石谈判关键不是“首发权”的问题,而是“主导权”的问题。因为拿到“首发权”不一定拿到了低价格,更不能代表胜利,“主导权”比“首发权”重要得多。
早在2002年,中国就成为“全球钢铁行业增长的火车头”。2009年全球9.65亿吨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65%流向中国,流向日本的不足11%,流向韩国的仅为4.4%。三巨头正是看到了中国对铁矿石的刚性需求,谈判中寸步不让。
进口矿价格疯涨,钢企原本就难以消化,三大矿山又控制70%的海运市场,控制发货节奏,利用海运费再敲一道竹杠,中国钢铁企业陷入夹缝中,大大削减了钢铁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随着铁矿石的涨价推高钢材成本,钢铁生产企业成本将向下游传导,业内人士分析,“铁矿石涨价将影响整个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原料成本上升,带动汽车、家电等制造业市场价格上涨。”
但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使得中国的铁矿石谈判年年受制于人,钢材市场也常年在铁矿石谈判的轮回中起伏。众多钢铁企业寄望于国家规范铁矿石进口秩序,以矿业公司的形式集中采购,另外,加大钢铁企业海外投资开矿控股力度,标本兼治双管齐下。孟为 (来源:北京日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