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唐家岭中街,几个学生提着行李搬家。也有部分人对于搬迁采取观望态度。本报记者 韩萌 摄 |
城郊50重点村年内迁完
2/3村庄原村回迁,本月起分批公示规划方案;农民安置房人均50平米
本报讯 (记者马力)北京今年将启动改造城乡接合部的50个重点“挂账村”。北京市规划委副总规划师郭援昨天表示,50个重点村的规划实施方案已经全部审查完毕,本月起将分批公示。按照部署,50个重点村将在今年年内完成搬迁。目前有14个重点村已经开始实施城市化改造,搬迁也已经启动。
回迁房设计需村民认可
“在规划中,首先保障的是农民安置的要求。”郭援说,这50个重点村的农民搬迁安置用房规划选址方案已经全部确定,下一步将加快安置房的方案设计,而且从设计到将来的建设,都将要求高标准和高水平。在所有的农民安置房设计方案制定期间,设计方案都要和村民见面,得到村民的认可后才能继续实施。
据介绍,农民安置房的面积标准为人均50平米,安置房在户型、功能、形式、节能等方面,也将设计合理,服务设施配套完善。
村建公租房纳入住保体系
此次规划中还为各村安排了产业用地,按照每个劳动力安排50平米建筑面积的产业用地标准。发展集体产业,安置劳动力。“考虑到重点村外来人口很多,基本上都是周边功能区就业的外来人口,因此在规划的集体产业用地上,鼓励集体经济有组织、高质量地建设公租房,解决外来人口的租房需求。”郭援说,这些公租房将纳入北京的保障性住房管理体系。
同时,村集体还可以利用这些产业用地,根据自身实际,发展一些产业。“比如一些产业园区配套的服务设施。内容很广,包括商业、会议、酒店等等。”
对话
三分之二村庄将原村回迁
北京市规划委副总规划师郭援表示,50个重点村的村民都将在所在乡镇范围内回迁,三分之二的村庄将原村回迁。农民安置房如果有富余,可以作为公租房来出租收益。
改造后农民将转为居民
记者:城乡接合部的改造,似乎北京一直在提,今年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郭援:去年,市规划委牵头,相关部门一起制定了北京市中心城城乡接合部规划实施的建议。结合北坞村和大望京村试点经验,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今年本着先难后易的原则,先期启动50个重点村的整治改造。
记者:城乡接合部改造之后,农民都要转为居民?
郭援:是的。还有一系列保障措施,比如社保等,相关部门正在制定政策。
农民安置房可做公租房
记者:这些重点村整治改造后,农民的安置是原址回迁,还是集中到其他地区安置?
郭援:各种情况都有。三分之二的村庄,都是在原村域回迁。但全部50个村都在所在乡域安置。
记者:农民家里富余的安置房是否可以用做公租房来出租?
郭援:这是鼓励的,但用来出租的公租房需纳入北京保障性住房管理体系。
记者:出租后农民怎样收取租金?
郭援:会有统一的政策。
村集体可入股集体公租房
记者:集体经济建设的公租房,农民是以参股分红的形式获取收益吗?
郭援:会根据各个村庄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总体是由集体经济组织的形式拥有。村集体可以通过入股的方式,解决农民收入。
记者:除了50个重点村,城乡接合部其他村庄的改造是否也会采取同样的模式?
郭援:我们鼓励各个区县推进其他村庄的改造。对于城乡接合部需要城市化的村庄,政策和要求都一样。
案例 1
唐家岭村
航天城附近建公租房
【位于海淀区北部西北旺镇,是此次50个重点村中的重点。户籍人口3000多人,外来人口4万左右。因为“蚁族”等热门词汇,唐家岭村成为关注焦点。】
根据唐家岭村的规划实施方案,改造将按照村民自治、宅基地腾退搬迁的模式进行。需要腾退搬迁的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其中宅基地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集体企业53万平方米。
按照原先的城市规划,唐家岭村和附近的土井村、西北旺村,将全部集中在西北旺镇中心安置。而此次规划方案中,唐家岭村和土井村,都将采用原村回迁的方式。
郭援说,这次规划调整,也是根据村民的意愿,村民因为未来利益保障等原因,都愿意在本村居住。
两个村的安置房用地虽然是集中在一起的,但也是按照村界,在村界两边各按比例来分配。同时,在靠近北侧航天城的位置,还安排了部分农民的产业用地,鼓励建设公租房。
探访
有人离开 有人观望
昨天下午,唐家岭中街的一处公寓外,刘北渝正从一辆农用车上卸行李。在唐家岭启动改造的第四天,他正式成为了这里的一名新住客,“可能是要拆吧,房价比年前便宜,能住多久住多久吧”。
对于官方“年底腾退完毕”的说法,部分村民都认为“不可能”,唐家岭中街一名房东说,唐家岭不同于北坞村,“拆迁涉及面广,几个月内肯定完不成”。有的房主也认为,在回迁房建设好之前,村子不会被拆迁。
尽管房东“信誓旦旦”,但房客们大多在“见机行事”,出租车司机贾悦才是唐家岭村华伦公寓的租户,今年1月起,他将一次性支付半年房租改为了 “一月一付”。昨天,他和部分租户到附近的软件学院看房,不少人当场交了定金。在唐家岭的一个网络论坛内,69个人参与了搬家时间的投票,6成人选择在3个月内离开唐家岭,超过3成人则表示“何时拆迁何时搬”。
本报记者 傅沙沙
案例 2
夏家胡同管委会
回迁房位于地铁站旁
【位于丰台区的南三环附近。50个重点村中的重点。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倒挂现象更为突出。户籍人口只有187户404人,流动人口却有6518人,比例达1比16。】
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夏家胡同并不是一个村庄,而是花乡农业公司的下属企业,零散地分布在纪家庙村。它位于南三环南、北两侧,万柳桥以西,铁路桥以南。该地区违法建设多,许多已建成四五层的楼房,出租房屋多,安全消防隐患突出。
这位负责人表示,由于夏家胡同本身缺少建设用地,因此采用的并不是原村回迁的方式。由于人口不多,只有187户,所以回迁安置房位于纪家庙村,为2万平米的安置房。安置房选址在地铁10号线二期玉泉营站的周边。
同时,夏家胡同的原址将安排2公顷的产业用地。这位负责人说,目前丰台区的初步想法,是在产业用地上,一半用来建设公租房,另一半将发展高端商业,弥补南城商业不足的问题。
探访
楼房间的“一米阳光”
汽车在万柳桥的辅路上拐了一个弯,驶进一个3米宽的路口,环路上的喧嚣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个有些脏乱的住宅区。门牌显示“夏家胡同”。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实是丰台区花乡农业公司下的一个单位。
夏家胡同内楼房林立,3层的、4层的。一栋楼贴着一栋楼,有的楼间距只有1米宽,下午4点,有人家已经打开了电灯。村口的修车铺里,能听到各种方言。
昨天下午,55岁的司桐喜和老伴儿在家看电视。司桐喜家的院子距离村口不远,是村里少见的平房,“像待在天井里,终日不见阳光”。上世纪90年代,村里来了很多外地打工者,司家陆续将8间房子出租。现在,8间出租房每月给他们带来2400元的收入。
说到搬家,司桐喜有些矛盾。“搬到楼房,不但有阳光,也不担心房子会塌了。”但“上楼”势必会减少房租收入,而且也没有了宅基地,这会让生活变得更困难。
本报记者 傅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