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深圳填海区惊现“楼陷陷”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04月09日07:20
  最近,深圳填海区一些楼盘地面发生沉降,裂缝赫然蜿蜒在广场上和一些楼盘底部。

  专家认为,深圳填海造商品房,使海岸线缩减,海湾城市特征减弱,与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目标背道而驰。

  “楼陷陷”演绎骇人场景

  近日,记者在深圳填海区看到,一些楼盘地面发生沉降,严重之处,地面和台阶之间撕裂形成的缝隙,足以塞进一个拳头。

  深圳市宝安区政府附近的熙龙湾小区位于填海区内。一位居民反映,自从搬来这里就看到地面陆续开裂,原先水平的人行道现在却成了斜坡,尽管裂缝不断被水泥堵住,但堵住这里,那里又开裂了。

  专家表示,在国外,填海区通常要经历30年左右,经过海水冲刷和地表充分沉积才可以大规模建设。近年来深圳房地产急剧扩张,导致有的填海区完工不足10年就进行房地产开发,土地根基不稳,地表或继续缓慢沉降。

  大规模填海为谁而“狂”

  记者调查发现,“楼陷陷”事件背后的房地产狂热,弥漫在深圳不少填海区上空。包括前海、后海、宝安中心区等在内的填海区,被称为“大前海”地区,将成为深港合作共建现代服务业的示范区,但这里最为抢眼的却是鳞次栉比的高档豪宅。

  位于深圳南山区后海大道附近的填海区,近年来集中开发了“三湘海尚”、“鸿威海怡湾”等十来个价格极其昂贵的高档楼盘。在“三湘海尚”销售处,售楼小姐告诉记者,房价飙升得很快,拿高层住宅来说,去年9月5日,每平方米均价才3.2万元,当月29日就涨到每平方米均价4.2万元。

  当地市民质疑:填海造地,沦为少数开发商牟取暴利的工具。一些近年的填海区规划是否经过科学的论证和市民的听证?兴建高档住宅的规划是如何批下来的?记者多次联系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要求采访,但至今没得到答复。

  暴露政府“土地财政”思维

  深圳“楼陷陷”事件只是填海造地的一个初步后果。从长远看,大规模填海正在改变深圳原有的海洋城市特性。当地群众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海岸线越搞越短,船舶越看越小,海风越吹越淡。

  记者还了解到,深圳西部海区水质从上世纪90年代的二类养殖水质变为三、四类水质,而且仍在不断恶化中,其中,珠江口海水水质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基本属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四类或劣四类,为严重污染水质,“大量围填海项目是引起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

  深圳有关方面也意识到填海有可能引起生态环境问题,曾明确提出“深圳沿海总体上不宜进行大规模填海工程”,但实际上,填海工程却远未停止。据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网站资料显示,2020年前,深圳填海造地将接近100平方公里,目前已填海面积30多平方公里,所有已列入深圳市各类城市建设研究的待填海区,超过已填海面积的两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就发展理念而言,以填海造地获取发展空间,其实是一种土地依赖型的发展思路,并不符合深圳实际。深圳空间狭小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应是调整城市定位与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结构,而那种依靠量的急剧膨胀,并不能长期持续。

  (据新华社广州4月8日电 记者蔡国兆、刘大江、彭勇)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