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家家有房住 本报记者探秘组屋 新加坡政府半价卖“组屋”,解决了九成居民的住房问题
本报新加坡专电 特派记者 聂玉虎 今年年初,重庆在全国率先开建公共租赁房,计划在3年内先期建设1000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解决既不属于廉租房保障对象、又暂时买不起商品房的“夹心人群”的住房问题。重庆的公共租赁房建设刚刚起步,各种政策和制度正逐步完善。
放眼世界,对于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最成功的莫过于新加坡。50年间,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以下简称建屋局)建造了90万间“组屋”,协助了九成住户购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全球唯一近乎达到百分之百拥屋率的国家。
新加坡的“组屋”制度究竟有哪些特点,哪些值得我们借鉴?昨日记者采访了新加坡“组屋”建设的主管单位———新加坡建屋局,对新加坡“组屋”制度进行详细了解。
郑文山是新加坡建屋局高级公共关系员,他在新加坡建屋局工作了22年,是建屋局的老员工。4年前,他担任了建屋局高级公共关系员的职位。
“每隔一两个星期,我都会接待一两个考察团,他们来自世界各国。4年的时间我一共接待了80多个考察团。”尽管郑文山一再强调,各国在住房保障方面都有自己的好政策,但是言语之间依然流露出对自己工作的自豪:“在全世界,新加坡的‘组屋’保障率是80%,在中国香港是50%,在部分实行‘组屋’的国家也只有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