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我国经济形势与政策 > 我国经济形势

2010年我国区域经济展望与对策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4月19日10:29
  预计2010年,各省区合计的经济增长将保持在11%左右,各省区增长范围大约在16.0%—9.0%之间;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超过东部,“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将继续超过各省区平均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势头将继续得到保持。建立布局均衡的重点开发区空间格局,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普遍增长和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点开发地区是重要的主体功能区之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和带动区。为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良好势头,建议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区域经济布局,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完善区域经济政策,改进土地财政税收政策。

  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2009年我国出台了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为目标的4万亿元一揽子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扩大内需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十大产业振兴调整规划和若干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及12个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包括珠三角、海西经济区、中部地区、横琴、江苏沿海、辽宁“五点一线”、关中—天水、鄱阳湖、图们江、黄河三角洲、广西、海南旅游岛等)。这些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使我国经济迅速克服了外需急剧减少带来的巨大冲击,成功避免了经济大幅度衰退的局面,年内率先实现了止跌回升的“V”形态势。

  进入2010年,我国还将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努力防止可能出现的恶性通货膨胀,全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确保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抵抗世界金融危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功不可没,在后危机时期,还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缓解外部冲击和影响的作用。

  一、2010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是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回升势头,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上年,中西部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将明显回升。

  2010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将止跌回升,各省区合计的经济增长将保持在11%左右,略高于上年,各省区增长范围大约在16.0%—9.0%之间;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超过东部,“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将继续超过各省区平均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势头将继续得到保持。

  2010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的重点仍然是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未来中西部地区将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已经比较高了,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包括东北地区)可能达56.8%,已经走过了所谓45%—55%的城镇化高峰发展时期;以二产和三产合计就业人员比重看,工业化也高达70%,基本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而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可能仅为40%左右,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化水平仅为53%,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总体上看,未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重点将向中西部(特别是大中部)转移。这些都将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后危机时期,我国出口下降的趋势将得到极大的缓解甚至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东部外向型经济地区将进一步扭转出口下滑态势,初步恢复出口增长的势头,经济增长速度将得到明显加快。年初沿海地区出现的“用工慌”有所缓解,有关方面估计,上年因金融危机返乡的大约2000万农民工将有50%—60%会重返沿海打工,预示着沿海外向性经济的迅速复苏。当然,沿海经济的复苏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即使出口形势会大幅度好转,但一般认为也不可能完全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因此,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会明显提高,但可能还不会超过快速发展的中西部地区。 二是在完善的多层次区域经济体系指导下,将形成我国国家级重点开发地区的空间布局。

  在完善的区划体系条件下建立重点开发地区空间格局,是今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重点开发地区是重要的主体功能区之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和带动区,建立布局均衡的重点开发区空间格局,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普遍增长和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先后出台了几十个国家级重点发展地区的规划(仅2009年就出台了12个),今后我国重点开发区空间格局将呈现如下基本特点。

  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将继续产业结构升级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将形成“三大五小”重点发展地区的空间格局:“三大”是指京津冀北、长三角和珠三角;“五小”指辽宁沿海的“5点一线”、山东胶济沿线、苏北沿海、海峡西岸和琼州海峡地区。其中一些热点地区包括:辽南城市群、图们江地区、曹妃甸开发区、天津滨海新区、黄骅港、黄河三角洲、胶济(半岛)城市群、苏北沿海、长三角(包括了沪苏浙三省区及安徽的一部分)、海峡西岸、珠三角、琼州海峡(包括海口与雷州半岛和湛江经济区)等,未来哈大地区、黑东地区、长吉地区等也可能成为热点地区。

  中西部则将出现三类重点发展地区(或称热点地区):一类是资源富集地区,如内蒙古西部、陕北、山西、宁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格尔木盐湖开发,未来还有横断山脉地区等;二类是老工业基地,如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成渝地区城乡一体化改革实验区、关中—天水开发区;三类是区位和农业相对优越地区,如北部湾、天山北路经济区、青海湟水河流域、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昆明环滇池城市圈、贵阳城市圈、环鄱阳湖经济区、皖江经济带等,未来还有伊利河谷、喀什地区等。

  三是加快城镇化步伐,建立坚实的区域经济框架体系。

  首先,城镇化是大规模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是解决我国一系列短期以及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有效抓手。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城镇和乡村是区域经济的两大基本功能区,而城镇又是区域经济的主体框架,加快城镇化步伐,建立区域经济框架体系,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区域经济更加健康、协调和快速地发展。未来我国城镇化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将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手段和形式,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以人口100万—200万人的中间规模的城市建设为抓手,形成高度集约化和紧凑型城镇建设模式,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首先,要建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完善的城镇体系。按顶层设计的思路和要求,未来我国城镇体系如下:总体上,城镇化率达70%以上,城镇人口达10.5亿人(按最新的中国人口高峰15亿人计算),形成一个大体上的“2000+18000(城市与建制镇)”的城镇体系。

  具体的城镇格局和城镇人口分布为:第一层次的城市,以现有31个省会城市和沿海大型港口城市(也就是统计年鉴中所列的35个城市)为基础,将这些城市都建设成城市人口达500万人左右的大城市,可容纳1.7亿城市人口;第二层次的城市,以现有300多个地级市和地区行署镇为基础,将这些城市和建制镇都建设成城市人口达100万人左右的城市,可容纳3.0亿城市人口;第三层次的城镇,以现有的2000多个县级市和县城为基础,将这些城市和建制镇都建设成城市人口达20万人左右的城市,可容纳4.0亿城市人口;第四层次的城镇,剩下的建制镇城市人口要达到1万人左右,可以容纳1.8亿左右的城市人口。由此形成“2000+18000(城市和建制镇)”的城镇数目“金字塔”形分布和城镇人口“纺锤”形分布的合理城镇体系,可以基本满足我国高度城镇化和更集约城镇化的要求。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