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天气 > 我国南方暴雨来袭 > 南方遭暴雨袭击消息

三原因致城市频遭“积涝” 重地上轻地下应反思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10年05月17日14:54

  过度追求“水泥硬化”,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

  三大原因致城市频遭“积涝”

  据新华社电 12日开始,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地陆续遭遇5月份以来的第三次强降雨,一些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其中广州市在半个月时间里,两次水漫全城。连续的罕见暴雨让不少城市市区频繁“浮起来”,暴露出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过度追求“‘水泥硬化’,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不可忽视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已加大对城市排涝系统的改造。去年,广州就投入9亿元进行“水浸街”改造,重点治理全市228个水浸“黑点”。

  但专家认为,造成内涝严重的根源还是城市太脆弱,在极端天气的背景下,现有的排涝设施抵挡不住大水在城市的“积涝”步伐。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崔胜辉说,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出现了“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问题,在一栋栋漂亮的现代高楼大厦下面,排涝系统几乎是一片空白。同时,在城市排涝系统的建设规划上,有关部门对极端降水情况估计不足,一旦出现今年5月份以来的极端天气,城市排涝系统脆弱的一面就暴露出来了。

  国内著名气象专家李小泉认为,城市发展带来的地面“水泥化”、“硬质化”又给排涝“添堵”,使城市排涝系统不堪重负,可谓雪上加霜。

  崔胜辉建议,除了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外,城市管理者在制定城市规划时,不能因为城市开发而牺牲公园、绿地、水体,要强调绿色城市化。崔胜辉提出,要加快现有城区的屋顶绿化,有效留住一部分雨水,还可进一步绿化城市。

  此外,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关专家也提议,城建部门与气象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对城市降雨分区和未来降雨趋势进行专项研究,充分发挥气象对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强预警工作。有关专家认为,在城建规划需多增“气象元素”,不单单是一个技术理念的改进,实际上对城市编制雨水排放规划、河道治理规划,指导整个城市雨水系统的建设是非常有帮助的。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news4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