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网友新创“疼痛”造型 |
还在拍照时下意识地摆出“v”形手势吗?不得不说你已经out了。近日,一则题为《告别v造型》的帖子在网上不胫而走,如果你已经厌倦了一看到镜头就伸手指的条件反射,却又对摆什么pose甚感困惑,这个帖子或许能帮你的忙。
毋庸置疑,“v”形手势是目前最广为使用的拍照造型,可相信对其由来知道的人并不多。众所周知,“v”是英文“胜利”(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入侵西欧各国,一个名叫维克多·德拉维利的比利时人流亡至英国。每天,他利用电台从英国向比利时进行短波广播,号召同胞们奋起抗击德国侵略军。一天晚上,他在广播里号召人们到处书写“ V”字,以表示对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几天之内,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和其他城市的大街小巷、树干和电线杆上、影剧院里,甚至在德军兵营、岗楼和军官的住宅里,都出现了“V”字,大大鼓舞了比利时人民的斗志。这个故事流传甚广脍炙人口,朋友们见面用 V字手势打招呼成为一种时尚。
而以“v”作为招牌动作并将其发扬光大的,是二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十分喜爱这种手势,据说有一次,他在地下掩体内举行记者招待会时,地面上突然警报声大作,丘吉尔闻声举起右手,用食指和中指同时按住作战地图上的两个德国城市大声地对与会记者说:“请相信,我们会反击的。”这时,一名记者发问:“首相先生,有把握吗?”丘吉尔转过身,将按在地图上的两指指向天花板,情绪激动地大声回答:“一定胜利!”这一场景出现在第二天出版的各大报纸上,从此这一手势便在世界迅速流行开来。
和平年代,“v”手势所承载的“胜利”寓意淡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可爱、潇洒甚至性感等种种解读,各路明星用这样一个pose谋杀了太多菲林——但显然,随着“v”的曝光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认为这样做太老土与找不到更好的拍照姿势之间纠结不已。
在《告别v造型》中,作者精心选择了多幅照片,其中主角或以手叉腰,或敬礼,或遮额远眺,或做拔枪状……没有“v”的pose,个个精彩,网友形象地将各种动作总结为身体疼痛:掐腰为腰痛、抚脸为脸蛋痛、摸头为头疼,疼出妩媚和精彩。
帖子本身似无太多技术含量,拍照时是否伸指头似乎也只是个见仁见智、无关痛痒的生活细节而已,但《告别v造型》却在短时间内受到网友追捧。“所谓流行,总免不了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如果说第一个摆‘v’手势拍照的是可爱,那到现在,上至八旬老太下至两岁孩童看到镜头就伸指头,简直已经可怕了。我的观点是,拍照时的pose是否新奇酷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动作、姿态发乎于心,毫不造作,自然才是最美的。这才是我看这个帖子最大的收获。”一个网友说。(据《扬子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