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科技创新引领沈北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组图)

来源:沈阳日报
2010年05月28日04:34


  请科技部专家来上课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能听到科技部的权威专家讲解中国"十二五"农村科技的发展目标,了解到未来新品种创新与种业科技的有关信息,真是受益匪浅。”5月27日,沈北新区供销联社主任邸永光高兴地对记者说。

  当天,由沈北新区区委、区政府主办的“科技与现代农业讲坛”在沈北新区正式开讲。科技部农村司副司长曹一化应邀作了《对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理解和体会》的报告。本次活动得到沈阳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沈阳市各区、县(市)科技局、市属科研院所领导均参加了本次活动。沈北新区农林局、水利局、动监局、供销联社、科技局、科协领导以及各乡镇街党政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及科技助理、科技特派员;各开发区主管领导;蒲河新城相关部门领导;辉山乳业、辽宁中稻等近50家农事企业负责人,总计200余人听取了报告。

  曹一化的报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现代社会中农业出现的几种形式(传统农业、农业产业化、高新技术农业、现代农业)以及对现代农业的理解和体会。重点分析了现代农业基本特征、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现代农业的具体模式、现代农业的功能以及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前景,提出我国下步要发展以农业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即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型轻纺产业,新型建材、化工、助剂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生物试验材料产业。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我国“十二五”农村科技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报告由浅入深,系统地介绍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与科技创新的密切关系,让沈北新区这些涉农的干部们耳目一新,上了一堂生动的农业科技课。

  “我们举办这样的讲坛,就是要让沈北新区涉农干部充分了解现代农业与科技的关系,更好地促进全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沈北新区负责人说,“科技与现代农业讲坛”,为沈北新区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拓展了思路。

  现代农业格局已形成

  沈北新区经过四年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南部农产品加工、东部果品、西部优质米、中部五味子花卉、北部畜禽等五大农产品生产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优势突出,形成了粮油、乳品、果蔬饮料、畜禽、饲料五大加工中心,集聚了228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9家,中国名牌企业15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19家。特别是辉山农高区生产的22类近600多个品种产品,已经远销美、日、韩、俄、东南亚等28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沈北新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产值实现440亿元,占全市的半壁江山,拉动周边农户230万户,带动就业5万人。已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中国名优食品产业基地。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惠及民生,沈北新区构建了统筹城乡的普惠制就业服务体系,有就业意愿的居民都能实现稳定就业。构建了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100%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实行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比2005年翻了近一番。新区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充满幸福感和自豪感。

  科技资源最密集

  在科技创新上,沈北新区充分整合利用和引进培育科技资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

  建设起公共技术研发平台。重点建设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45个,其中:引进和扶持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市农业科学院等独立科研院所20家。依托科研院所,建立了辽宁省农产品加工工程、辽宁省工厂化高效农业等17个技术研究中心。以企业为依托,成立了辽宁禾丰牧业、沈阳辉山乳业、雨润食品、华美畜禽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5个。累计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300多个,在北方粳稻育种、设施农业与农产品加工等关键技术开发领域取得较大突破,获得市级以上奖励217项,实施成果转化项目493个。科技贡献率达到56.1%。

  建设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建设了5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其中:国家级的有国家加工食品检验中心、国家食品添加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绿色食品检测中心。省级的辽宁省食品加工环节信息监测中心和辽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建设了企业孵化平台。重点建设了23.7万平方米的企业孵化平台,其中: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3.7万平方米,包括:创业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展览展示中心,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试基地20万平方米,包括:辉山中小企业创业园、国际科技合作园。累计孵化农业科技企业213家。

  创新的管理体制机制

  在沈北新区重点建设的辉山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国家级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了园区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了园区工作效率和质量;打造了良好的软硬环境,建立了政策、金融等服务体系,为园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园区打破机构对口设置模式,按需设置机构,科学、合理配置部门职能,实行一局多能,一人多职,一职多责。由综合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从签约、开工、竣工的“一站式”全过程服务,成为企业家“愿意来”、“留着住”、“发展好”的最佳投资区。园区内部实行“公开选拔、全员聘任、档案封存、竞争上岗、绩效考评、奖优罚劣”选人用人机制,不拘一格用干部,使园区始终充满活力。

  一站式审批服务。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为企业提供从签订、开工建设到投产经营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简化审批事项。目前需审批事项共69项,是全市审批事项最少的地区。

  提高审批效率。平均审批时限2个工作日,是全市审批时限最短的地区。

  建设无费区。取消了除国家法定之外的所有行政、事业性等所有收费,园区不设任何收费项目,是全市收费项目最少的地区。

  制定优惠政策。园区在土地供给、产业政策、金融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了23项优惠政策,是全市政策环境最好的地区。

  建立信用融资平台。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盛京银行、招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沈北富民村镇银行等多家银行,还有邦银、沃德、三立、华泰、宏基纬业、蒲东等多个小额贷款公司,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以及沈阳融信达中小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为企业担保贷款4.6亿元。沈阳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为园区企业创投基金6000万元。园区还设立上市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上市支持和服务,给予每家新上市企业200万元补贴。近三年来,沈北新区聚集了近10家投融资机构,累计为沈北新区融资38亿元,仅2009年就融资13.8亿元,融资力度位居全市第一。

  设立农业科技服务平台。重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5个,其中:农民专业协会12个;农业专业合作社53个。引进和培养实用科技人才929名;建成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专家大院、农民科技研修基地等22个,年培训农民6.2万人次。下派7个科技特派员团队和70余名科技特派员。

  “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园区建设成为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有影响力的创新型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成为破解农村二元结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示范样板。”副市级干部、沈北新区区委书记蹇彪这样描绘了辉山农业科技园区的未来,到2015年,园区要实现主要经济指标比2008年翻两番,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农产品深加工产值达到1000亿元。

  本报记者 李海英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