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7日公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宣布将军事手段作为外交努力无效情况下的最后选择。
相对于小布什版本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有什么转变?到底应该如何解读美国安全战略转变的实质?
就上述问题,本期圆桌邀请两位美国问题专家进行解读。
文/本报记者温俊华
核心提示 奥巴马执政以来的“多边主义”,实际上也可以描述为“责任外包”,以便美国腾出更多精力解决国内问题。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这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战略目标依然是维护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可谓“新瓶装旧酒”。
——李岩(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
总体点评
有奥巴马“色彩”
但特点不够鲜明
本报讯 前总统小布什2002年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内容突出,特点鲜明,政治分析普遍把其视为“布什主义”的宣言。相对而言,专家认为,奥巴马27日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虽然也体现了奥巴马执政的色彩,但特点并不鲜明,在维护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实质上更是“新瓶装旧酒”。
李岩认为,明确放弃“先发制人”战略,在动武问题上态度更谨慎,体现了奥巴马奉行“多边主义”的执政理念。但通观整份报告,其战略目标依然是维护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只是调整了手段和优先议程。正如希拉里27日论及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时说:“美国依然强大,但我们需要以不同方式来使用我们的实力。”
李岩指出,由于《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需要经过参众两院、国防部、国土安全部等部门的共同审议,因此奥巴马的安全战略不敢、也不能走得太远,也被美国媒体评论为与布什安全战略“实质上相差不远”。
金灿荣指出,《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是对奥巴马过去一年多执政经验的总结。在过去一年多里,奥巴马的某些政策,如改善与盟国和大国关系,提升美国道德形象方面都比较成功;但在反恐政策上并没有建树,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并没有突破,本土恐怖主义活动反而加剧。
因此,未来执政期间,奥巴马还将根据实践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调整政策,不能把《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看作其安全战略的“成型”,也还不能成为美国安全战略的重大转折。
报告解读
推行“多边主义”
实为“责任外包” 本报讯 金灿荣认为,将国内经济问题提升为国家安全基础,是奥巴马《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最大特点。
国内问题
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金灿荣认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一向对对外安全问题阐述比较多,但奥巴马在新报告中却用了大部分篇幅讲述国内问题。
在奥巴马政府看来,经济上的成功对于美国保持海外影响力至关重要,必须把推动经济增长和扭转财政乱象当作国家安全的优先任务。
报告中,削减财政赤字、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全球贫困以及教育科技等一系列经济问题都被列入国家安全威胁名单。
李岩也指出,奥巴马政府对国内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此所耗费的篇幅,是美国以往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前所未见的。
对奥巴马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纽约时报》27日发表评论说,奥巴马正远离布什的单边主义政策,转而依靠国际体系。
全球责任
意在以退为进? 报告呼吁将美国的合作对象从传统盟友扩展到中国、印度等正在崛起的大国。作为对现实的承认,奥巴马主张将包括中国、印度和巴西在内的二十国集团作为全球议程的平台。
对此,李岩认为,奥巴马奉行“多边主义”体现了民主党的传统政治理念,而奥巴马本人对国际合作与构建国际制度方面一向也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奥巴马对“单边主义”的抛弃也体现了美国实力下降的趋势,面对一些全球性议题,美国开始“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人们也注意到,奥巴马正试图借此让更多国家承担所谓的“全球责任”、减轻美国负担,意在以退为进。
对上述观点,金灿荣表示认同。“"多边主义"实际上也可以描述为"责任外包",以便美国腾出更多精力解决国内问题。”金灿荣说。
针对中国
篇幅少但强调合作 单就对中国问题的阐述,李岩注意到,小布什2006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用了一页多的篇幅,但其中充斥了对中国各方面问题的指责。
奥巴马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提及中国的篇幅虽然只有一小段,但基调却很积极,内容以中国的作用与中美两国的合作为主,即使提及中美双方的利益冲突,也强调求同存异,坦诚相待。
新闻背景 根据美国国会在1986年通过的法案,公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是每任总统的法定职责,它通常的作用是重申政府现有立场,为政府内部列出行政要务,以转达给国会、国民和国际社会,并作为国防部等部门拟定策略的框架。由于《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可以影响预算和立法,且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因此被认为十分重要。
奥巴马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是2006年以来美国公布的首份国家安全策略报告,预示着美国安全战略的调整开始。
奥巴马的前任小布什2002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首次阐明美国“9·11”后将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战略,并在2006年重申“先发制人”战略。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梅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