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湖北长阳政协主席: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战略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6月02日15:26
  清醒认识新时期县一级执政环境的新变化,对于我们科学谋划“十二五”经济发展战略,提高科学执政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党的十七大特别是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党的执政环境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阶段中,我们县一级的执政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所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对县一级科学执政的要求变高了;二是日新月异的国际环境对县一级执政者科学执政的影响力变强了;三是追求文明富裕的广大人民群众对县一级提高科学执政水平的期望变大了。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对我们谋划“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的经济发展战略,更是具有决定性、前瞻性和不可逆向性的战略意义,也可以说是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其执政环境最新、最根本的变化。如果不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就没有从本质上把握住执政环境新变化的内涵。

  面对执政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我们在谋划“十二五”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要主动适应,科学调整。结合我县实际,要围绕已经既定的“特色农业大县、新型工业强县、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重点调整和实施好以下十个方面的经济发展战略,概括起来讲就是四句话十六个字,即“三业并举,三带齐驱,深度超越,协调发展”。

  所谓“三业并举”,就是要紧紧抓住工业化这个核心,统筹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以现代化农业和第三产业促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县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一、特色农业推动——培育龙头,突出优势。走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关系到能否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全局。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农业产业革命——农业产业化。从我国目前实践情况来看,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模式有四种,即市场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特色农业带动型。结合我们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龙头企业带动型与特色农业带动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是比较好的现实选择。要想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必须依靠扶持带动力强的龙头加工企业。比如象白氏坪经济开发区华饴木本油脂公司、一致魔芋、薯片加工、淡水鱼加工、绿色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的诞生和崛起,都是十分成功的范例。有了龙头企业,才能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农户进市场的格局;有了龙头企业,才能使农产品通过加工延伸流通领域,实现多次增值;有了龙头企业才能带动农业集约经营,改进管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龙头企业,才能真正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使一体化经营充满活力。

  二、新型工业驱动——做大总量,强化新型。工业是驱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工业化。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大力发展工业来驱动经济发展,不仅是必须的发展阶段,更是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长阳经济要实现腾飞,也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没有强大的工业就不可能有富裕的长阳。第一,要做大工业总量,特别是地方工业总量。在做大总量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力量,积小成大,充分挖掘利用各种经济潜能和资源要素。第二,在做大总量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质量。第三,要强化工业的新型特征。近些年来,我们依托本地资源优势,谋求快速发展,虽然形成了水电、矿产、建材、轻工四大支柱产业,但是除了水电以外,其它三个产业都是传统产业,与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建设的相关要求有着一定的矛盾。因此,在今后大力发展工业的过程中,要强化绿色环保、资源节约、节能降耗等方面的约束,将传统工业(支出产业)、生态环保、循环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建设目标。

  三、旅游产业拉动——发挥优势,打造品牌。长阳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有秀丽的自然景观,而且还有享誉全国的巴土文化。从长远看,生态文化旅游是长阳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影响力的朝阳产业。目前,我们县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0%左右,这说明生态文化旅游业在长阳经济发展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但其潜力还远远未开发出来。我们要抓住湖北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创“5A”景区建设的机遇,最大限度地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政策优势等,以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为目标,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当作一个主导产业来抓,在“十二五”期间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力争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或超过15%以上。

  所谓“三带齐驱”,就是要紧紧抓住“以城带乡、以区带园、以点带面”的关键措施,激活每一个能发挥作用和能量的经济要素,进而带活全县经济发展的全盘。

  四、以城带乡——推进城乡共兴共荣。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县域经济的发展进程就是城乡互动的过程,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通过资本、劳动力、资源等经济要素在城镇和乡村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就能够形成以城带乡、互动关联的良性发展格局。实施以城带乡战略的关键和核心,首先是要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消除交通“瓶颈”。在“十二五”期间,要围绕龙舟坪至磨市园区的桥隧工程,库区北线龙舟坪至渔峡口的沿江二级路、白隔一级公路、天柱山隧道等重点工程精心谋划和实施。其次是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我们县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但我们也要看到未来好的发展趋势,乡镇集镇建设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同时,随着龙舟坪老城区的改造和升级、长阳新城开工兴建、白氏坪经济开发区入住企业的增多、津洋口龙津星城的崛起,一个个功能更加完备,品位更加提高,骨架更为丰满的城市组团,将会成为带动长阳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增长极,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五、以区带园——定鼎“一区多园”产业格局,白氏坪经济开发区既是我县经济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更是我县将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已占据工业经济的半壁河山,随着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其“领头雁”的地位将会日渐凸显。怎么样充分利用这个金字招牌,吸纳更多的产业园区加盟,应该是我们“十二五”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尽千方百计让这张牌活起来。目前,已纳入或即将纳入经济开发区麾下的园区有:清江健康食品工业园、宏信产业园、长阳新首钢工业园、龙津星城创业园、火烧坪高山蔬菜加工物流园、贺家坪物流产业园、磨市新兴工业园、都镇湾天然色素产业园、清江古城巴土文化产业园等,发展势头良好。发展园区经济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地理条件,确定园区的功能定位,选准切入口,搞好规划。一是要把园区规划与小城镇建设规划结合起来,园区是小城镇的一部分,要努力使园区建设能够促进小城镇的发展,通过小城镇的发展为园区建设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二是要把园区建设与现有企业基础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利用好现有企业;三是要把园区建设和资源优势、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四是要把经济开发区的政策用好用活,处理好“以区带园、以园活区”的关系。

  六、以点带面——既抓重点项目,又抓全民创业。“十一五”期间,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我们实施了重点建设100个项目、择优扶持100家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双百工程”,并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取得了良好效果。那么“十二五”期间,我们仍然要继续坚持这种“以点带面”的经济发展战略,点面结合,双管齐下。一方面,抓住重点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放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点项目(企业)、一个县级班子挂帅、一个部门牵头、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奖励办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要真正落到实处,以确保服务优质、高效,确保项目加快推进和企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全力推进全民创业。以帮助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为重点,研究出台一些推进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长阳籍在外工作人士回乡投资创业,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本土市场主体。

  所谓“深度超越”,就是要在注重经济发展外延和量的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内涵和质的提升。在引进和定制新“蛋糕”的同时,更加注重做大做强已有的“蛋糕”。

  七、扩大外延——一如既往抓好招商引进。盘点这些年来招商引进工作的成绩,我们倍感欣喜。自2003年以来,全县纳入统计的招商引资项目达到80多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达20多个。截止去年底,招商引进新增项目实现税收2亿多元。招徕河水电站、电解金属锰、新型干法水泥等一批投资过亿、税收千万元的骨干项目,已经成为县城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项目的支撑,也才使得县域经济的实力得到增强,三次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因此,招商引进,扩大总量,仍是“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战略的“主旋律”,一刻也不能放松。一是要认真做好项目谋划和项目储备,围绕我县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对接“产业转移”;二是要坚定不移地狠抓项目推介,全力以赴的对接重点项目;三是要坚持不懈地创优发展环境。一如既往的倡导“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发展环境”,树立“谁破坏长阳的发展环境,谁就是长阳的罪人”的观念。

  八、丰富内涵——强力推进经济要素的高效整合和各类经济实体的提档升级。前不久,在宜昌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上表彰了2009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宜都、夷陵、当阳、枝江榜上有名,分别位列第二、四、七、十名。纵向比,我们自我感觉速度很快,但横向比,差距却很大。过去我们常说“弯道超越”,现在已不仅仅是有“弯道”的问题,还有“坡度”的问题。在短期内如果主要依靠外延的扩张来跟上经济发展的大潮,显然是不够的,而要在下一轮新的竞争中不至于掉队掉得太远,那么最核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内挖潜、做大做强已有的“蛋糕”。通过延伸产业链,有效整合资源要素,促使其产业“裂变”,实施“深度超越”,应该说是“十二五”期间长阳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之策。比如说,延伸锰产业链条,深度开发,在“十二五”期间达到20个亿的规模,把长阳锰业打造成中国最大的锰业航母;比如说,通过未来5年的努力,把长阳打造成“中国魔芋之乡”;比如说,通过未来5年的努力,把华饴木本油脂打造成全国高端消费的第一品牌;比如说,通过未来5年的努力,把“清江画廊”打造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的中心;比如说,通过未来5年的努力,花大力气狠抓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扶持本地成长型企业,力争使县属工业产值达到40个亿以上。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实施“深度超越”战略当中应该把握的战略重点。只有通过这种“深度超越”,才能够使我们的经济发展充满生机活力,才能够在新一轮竞争中彰显我们的优势,进而也才能实现“跻身两个前列”的目标。

  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平衡协调发展,处理和调整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人与自然的和谐进步。

  九、脱贫致富——注重效益,稳步推进。长期以来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贫困不仅仅是贫困人口自身的问题,而是摆在整个人类面前的难题之一,实现人类的生活富裕也因此成为经济发展永恒的动力之一。有效解决贫困问题,仍是我们今后经济工作中的一个重点。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长阳所面临的贫困问题情况错综复杂,为了有效解决贫困问题,确保“十七大”提出的“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清除”的目标,在“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持智力扶贫和经济扶贫并举;二是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三是要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统筹规划、分片治理的原则,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四是要突出科技在扶贫中的作用,以期达到扶贫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相协调。

  十、保护环境——深化认识,相互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复合系统,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关系。它们有如两大系统的能量交换,在交换中相互影响着对方,从而改变着世界的基本面貌。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使资源得到适度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值得我们深思。就长阳来看,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而这又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如果遭到破坏必然会直接制约和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想求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生态环境和经济环境的辩证关系,必须实施以保护生态环境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助推器”,而不是把环保看作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更不能将长阳主体功能区中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立起来,从而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阳光大道。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科学谋划“十二五”经济发展战略,适应执政环境新变化,加强领导和科学决策,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的腾飞,一定大有希望!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