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总局昨日发布了网络交易新规,从7月1日开始实施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个人开网店必须实行“实名制”,向平台经营商提交个人姓名及地址等真实信息,具备登记注册条件的,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出台保护了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过,也有人担心,实名制网店的下一步将是向卖家开征营业税。
网络购物自其诞生之日起,信任度问题就一直屡遭质疑。网络交易具有交易双方不见面的特点,尽管大多数网店经营者出于生存与竞争需要会保障消费者权益,但仅靠“自律”当然是不够的,难免会有部分经营者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谋求自身利益。在这种情形下,工商总局力推实名制,建立全国统一监管平台,无疑将对规范网购市场、减少网购纠纷起到作用,从而更为有效地维护网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目前的疑虑在于,随着实名制的推行,工商登记、缴纳税收等会否随之而来。一旦如此,势必将导致网上交易运营成本增加,使网购不再具有 “物美价廉”的优势,从而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网购行业产生负面影响。不得不说,站在卖家的角度分析,这样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作为新政拟定者,工商总局应当对此有多些考量——早在两年前,北京市工商局曾公布网店新规,要求该市营利性网店必须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以便把卖家列入其管理范围。当时新规因面临“扼杀就业机会”的压力而不得不叫停。
两年后的现在,“实名制”后网上交易是否要交税,何时收费,仍是最受关注的点。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纳入考虑——据了解,目前的网购生态正逐渐多元化,消费者、商家等组成的新的虚拟的网购商圈正在形成。5月中旬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仅淘宝一家,全国共有106万用户在网上实现直接就业,另有302.1万人因网购产业链而间接就业,其中包括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此外,除了解决就业问题,网络购物对物流、模特、加工业都有推动作用。
有鉴于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实名制可以先行,但营业税暂不能简单地一收了之。一方面,“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推行“实名制”建立起健康、规范的市场,让更广泛的消费者后顾无忧地参与到网络购物的消费群体中;另一方面,暂缓收费,化解消费者与经营者对网店实名制的恐慌和焦虑。无论如何,网店“实名制”是网购行业走向规范化的必经之路,官方的尝试切不可掉在钱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