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邓贤:曾孤身卧底入毒窟 知青一代的代言人(图)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6月04日08:33
  著名纪实文学作家邓贤的新作《大转折》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成都书博会上受到了广泛关注。邓贤以写作知青题材和抗战题材而著称,《大转折》则聚焦于国共内战,显然,最能勾起他创作欲望的是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邓贤的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出身于没落的“有钱人”之家,7年知青生涯后考上云南大学,他的《大国之魂》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描写“中国远征军”的作品,《中国知青梦》等作品则为他赢得了“知青代言人”的称号……

  高考作文获满分

  1977年10月,邓贤从广播里听到了高考恢复的消息,他对此将信将疑。但是,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机会。才读了初中二年级的邓贤也开始准备。他和几个知青共用一本教材,在高考恢复的消息公布后的50天里,大家连平田改土中间休息的时间都用来复习。

  他自觉,自己尽管数学不行,但是杂书读了很多,其他科目问题不大。在历史方面,他读了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等。文学方面,他读过了北大版的《中国文学史》,中国科学院文学所出的《中国文学史》。此外,他还读了大量哲学著作,至少写了十几本读书笔记。

  12月10日,邓贤直接从工地去了考场。先考语文,作文题目有两个,一个是《青松赞》,一个是《攻书莫畏难》,考生可任选一个。他用70分钟一气呵成了《青松赞》,作文写到农场时有次下起暴雨,他和连指导员抢救牛圈的情景,把指导员象征成青松。写完以后,他看到剩余时间实在太长,就把《攻书莫畏难》这篇作文也做了,但是特别在文后注明:考试作文以《青松赞》为准。他甚至还写了首感慨考试的打油诗,看看手表,还剩下10分钟!下午考数学,他会做的题目都做了,但他只学了一元二次方程,估计数学肯定不及格。

  没想到邓贤的高考作文获得了满分,并被《云南日报》发表——这是他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因为这样的成绩,邓贤进入云南大学后就被任命为77级学生党支部书记。

  邓贤开始重拾小学时代做过的作家梦,这时,他的愿望是做托尔斯泰那样的作家。他疯狂地交流,疯狂地阅读,疯狂地写作,疯狂地投稿。但是,在整个大学期间,邓贤只在学生刊物上发表了一个短篇小说,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小块豆腐干的文章,还有几首诗歌。他对自己很不满意。

  大学毕业第一个月,邓贤用一个星期根据老一辈作家航鹰的短篇小说改写成的电视剧本《明姑娘》,播出后获得了全国首届大众电视金鹰奖。这给了他写作的信心。为此,他放弃了堂兄资助他去美国的机会。安心留校任教。

  由虚构而纪实

  1986年到1988年,邓贤发表了《列车,滑向深谷》、《疯狂的枪声》等10部中篇小说,而《昆明虎案》则是他由虚构走向纪实的重要转折。

  1987年,他准备创作一本写知青的书。在云南省作协那边请了两个月的创作假,带了200块钱路费上路,结果在松山大垭口遇到塌方,被堵在了那里。在帮路边的一个老石工打石头的时候,这位老人告诉邓贤,这里曾是中国远征军和日本人作战的战场,曾有十几万中日大军在此激战。日本守军全部战死,中国远征军伤亡逾万,血流成河。这座山满山战壕,以及坦克壕、烧坍的地堡,松树上还有弹痕。

  邓贤产生了极大的敬畏感和重新探索历史的冲动。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他背着书包,在怒江两岸的松山、腾冲和高黎贡山脉走了两个月,他坐过客车、牛车、拖拉机,或者步行,采访那些因伤病后来在当地安家的远征军军人。在他采访的上百人里面,有一半是当年在这打过仗的,还有军医,远征军少校,另外还有当地的居民等。在腾冲博物馆,他翻印了大量滇西抗战史照片。回到昆明后,邓贤在云南图书馆住了半年,把跟云南抗战有关的档案,以及书、报纸等资料全部读完。

  1989年年底,邓贤交出了《大国之魂》初稿。人文社副总编何启治提出:删去作者家世的有关部分,在31万字中选用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近20万字在《当代》杂志刊发。1991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大国之魂》单行本,在海内外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这本书先后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首届直属出版社优秀编辑一等奖、首届中国青年优秀图书奖和人民文学奖。后来,邓贤还出版了《在同一面战旗下:中国二战老兵回忆录》,关于抗战题材的著作,他还写过《落日》和《黄河殇(1938·花园口)》。

  被誉为“代言人”

  如果说,《大国之魂》首次让邓贤有了全国性影响,那么,《中国知青梦》、《中国知青终结》、《天堂之门》等作品则奠定了邓贤“知青作家”的地位。

  云南建设兵团的知青开始为返城而抗争的时候,邓贤正在读大学。突然有一天传来消息说,上面同意知青可以回家。那一段时间,邓贤在学校成为了搬运工,专门给同学帮忙搬运行李,知青回家那种大溃败的场面,邓贤看着非常心酸。这些人到云南的时候都很年轻,朝气蓬勃;回去的时候,很多人拖儿带女的,都很憔悴而且疲惫不堪。几乎每个人都拖着破破烂烂的包袱,有一点东西也舍不得丢,还有人带着家具回家。

  1991年,经过批准,邓贤带人做了一个电视片,出了一本成都知青纪实文学合集《青春无悔》的书,在成都最大的四川展览馆搞一个“青春无悔”的展览。一个知青老板出资,邓贤等人回到云南,走了3000公里,28个农场,拍摄照片,搜集各种资料。云南农垦总局很支持他们。邓贤在农垦总局待了半个多月,把当时知青下乡到回城的档案全部梳理了一遍。

  1992年,邓贤的《中国知青梦》在《当代》第5期刊出,这部作品以丰富翔实的资料,首次披露了知青大返城的内幕……很快,这部作品就轰动文坛。 2003年,邓贤又完成了《中国知青终结》一书,描写了一批怀着激情跨越国境、支援世界革命的知青命运,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于知青运动的关注,而邓贤则被誉为了“知青代言人”。

  孤身卧底入毒窟

  1998年夏,邓贤到泰国参加一个笔会,同行的还有周梅森、邓一光等人。一天在旅游车上,导游怕大家睡着了,没话找话,提到金三角,说金三角已经部分开放,总部在美斯乐的前国民党残军已经交枪,大毒枭坤沙也向政府投降,他本人亲往参观,还买了一些纪念品。

  回到成都以后,邓贤重新办签证,带着筹集到的4万元人民币,5000美元又去了曼谷。这时候,已经是秋天了。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多为李弥前第八军的老部下,他们不少是因为邓贤曾在《大国之魂》中专章描写过第八军血战松山的悲壮场景而接受了他的采访。加上邓贤是在云南7年的知青,写了《中国知青梦》。而当年不少流浪到金三角的知青都曾在当地学校教书,被现在金三角华人的后代视若恩师,有时候,他们的名字就成了邓贤的敲门砖。他采访到了金三角总指挥雷雨田将军,并参加了第三军军长李文焕的葬礼,还接触到一些大毒枭。

  有一天,邓贤去看金三角汉人的坟场。金三角孤儿寡母多,残废男人多,公墓乱坟多。他在那些坟茔间徘徊,直到落日时分。突然,邓贤发现,数以千百计的坟墓,一律整齐地面向北方,而北方是中国的方向!后来,邓贤陆续考察上至汉人领袖、下至各处汉人难民村墓地,发现它们居然全部惊人地相似,无一例外。这些流浪的中国人,无论他们生前都做过什么,当兵打仗、离乡背井、走私贩毒、龙蛇争霸,他们死后都亲热地拥挤在一起,背向金三角,背向异域和陌生的印度洋,他们永远面向北方,那是他们共同的祖国和故乡!那一刻,邓贤流泪了。邓贤伏身而跪,向死者重重磕了三个头。

  2000年6月,邓贤的《流浪金三角》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起印3万,马上就销售一空。当时,加印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等加印的图书出来时,到处是盗版。最终,这本书在人文社卖了近13万册并且出了日文版本。对于一本大畅销书没有让自己获得更丰厚的版税,邓贤颇为遗憾:“如果起印三四十万册,当时肯定也卖光了。”

  而邓贤接下来将投身自己的家族史写作,他对自己的爷爷七八岁进城要饭,创建一个纺织王国的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而他父亲是华罗庚的学生,一个非常优秀的工程师和教授,早年以富商之子的身份报名加入远征军进入印度与日本人作战,他一生都在运动中间度过。“那个火本来可以燃得很大,但是就不给它氧气,它就闷着,冒了一辈子的烟。”邓贤说,“我的经历也很典型,我们三代人是一百年,这也是中国的一百年。”

  (摘自2010年5月26日《中华读书报》)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