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养生市场乱象频现 修脚师为招揽生意更名养生师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6月07日07:40
  北京“大道堂”宣传册上称,曾和卫生部有关部门合作培养养生师;卫生部负责人表示国家目前并无养生师职业资格认证。本报记者 吴江 摄

  养生市场乱象六问

  悟本堂被拆,一些足疗手诊养生乱象仍四处皆是;

  学者建言卫生部门加强监管,加快提高民众健康素养

  核心提示

  张悟本的悟本堂虽于6月2日被拆除,但养生市场乱象并未因此而停止,各种食疗、足疗、手诊等名目繁多的养生场所、养生书籍仍比比皆是。

  记者调查发现,在养生乱象中,中医学说被夸大;专业养生师缺失;民众健康素养率低;媒体宣传养生学者时,过分重视其个性而不是他的医学水准。

  专家建议,卫生部门加强监管媒体与出版的健康信息,并提高民众健康素养。

  6月2日,争议中的悟本堂被以“违章建筑”之名拆除,曾自称“中国食疗第一人的养生大师”张悟本走下神坛。

  身患糖尿病多年的孙华(化名)也不再喝张悟本所推荐的绿豆汤,她开始将病愈的希望寄托在另一家养生机构———大道堂中医养生研究院。

  孙华正在服用大道堂生产的养生产品“养生宝”,“已吃了几万块,效果不明显”,但孙华说,她还会继续服用,因为比吃药便宜。

  这正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教授所担心的。他认为透过“张悟本事件”人们必须看清这样一个现实:中国民众的健康素养很低,“只有6.5%的民众在健康素养方面考核及格”;卫生部门对相关乱象监管不够。

  黄建始说,不解决这两个问题,在张悟本之后,还会涌现李悟本、王悟本等各种“悟本”。

  一问:乱象几种面貌?

  调查发现,一些修脚师为揽生意更名“养生师”,各种足疗手诊比比皆是

  “张悟本算是给养生市场做了广告,”6月4日,北京一家养生馆的服务员对记者说,现在中医养生、保健和食疗成了最时髦的词,店里现在那些养生师都是原来修脚、按摩的,“最近才改的称呼,这样能吸引更多顾客。”

  店员还向记者推销一种特效养生红豆杉枕,售价980元。

  左安门内大街,一排美容美发店,均打出中医保健、休闲养生的广告招牌。

  还有一家新开的养生馆,店门显眼处张贴着布幅“神奇太极养生减肥术”,称“太极推拿,特技点穴,汇集道家、儒家的养生术、中医推拿与祖传秘方于一体,标本兼治减肥、糖尿病、脂肪肝、经血不调、便秘、子宫肌瘤等疾病”。

  随后,记者又来到孙华女士所说的大道堂中医养生研究院,咨询窗口上贴着一则说明,“本院不是医疗机构,只对顾客养生咨询调理,促进人体平衡,欲求医治病者请到医院就诊,凡发烧怀孕未满百日者本院暂不接待。”

  孙华说,以前并未见有这张说明,“可能是张悟本被曝光之后贴的”。

  大道堂的咨询须知显示,院长刘逢军的咨询收费标准为10分钟820元,3到5分钟收301元,1分钟以内31元每人次。

  据孙华介绍,31元的收费是最近才有的。“而且最近普通挂号费也从50元降到5元了。”

  记者以咨询者身份想约院长刘逢军。工作人员称刘院长的咨询号一周前已排满。

  一名普通“养生师”为记者“面诊”,观察不足10秒,说“你其他一点毛病没有,肝气不足,脸色发暗。肝不好你所有机能都能出问题,甚至会引发各种癌症。”

  “面诊”后他为记者开具了154元的养生宝。

  记者在咨询室外简单统计,几名养生师短短半小时内为10多位顾客咨询,均称咨询者气血不足,开具养生宝调养。

  在刘逢军写的《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中,几乎所有的病都可以调养,通过补气能恢复健康。

  调查中记者还了解到,目前除了这些养生咨询外,还有足疗、手诊等名目繁多的养生方式,比如手诊,看一下手掌便开出1000多元的调理品。据说还有很多高级官员光顾这些养生场所。

  二问:学说是否科学?

  专家表示,养生基于中医理论,很多观点无从证伪,宣传时又被夸大

  张湖德从来不光顾这些养生场所。在他看来这类“养生”只是为了赚钱,食疗赚钱就搞食疗,中医按摩赚钱就搞中医按摩。“养生按摩会所里的那些小姑娘,几乎不懂穴位和经络。”

  张湖德,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是北京中医学院)养生教研室主任,参与编写了中国最早的高校养生教材《中医养生学》。

  张湖德说,养生在国外被称为预防保健;而在国内,它是在中医药理论基础上发展出的一套使人延年益寿的学问。

  《周礼·天官志》、《吕氏春秋》都有所提及。而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现在一些养生名人所说的食疗,只是中医饮食养生方法中的一部分。”张湖德说,除了食疗外,还有食养、食补、食忌。

  张湖德认为养生是一个很完整的系统,包括精神养生、环境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等10多项内容。“要形神共养,不能单一而为。”

  中国医学科学院健康科普研究中心主任袁钟也同意这样的观点。他说,“中医养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它很大的一个问题是许多观点无从证伪。”

  袁钟举例说,比如本草纲目曾说旧房子房梁上的尘土可以入药,有明目醒脑的作用。但这样一句毫无科学依据的话,能在现在推广吗?

  “而中医养生的作用,现在就是被许多别有用心的人做了虚假宣传,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袁钟说,因为看病难、看病贵,今天许多老百姓更容易相信这种“价廉物美”的灵丹妙药。

  袁钟现在即不看养生电视节目,也不看养生书,“太粗糙”。袁钟记得以前电视里一个专家说脑血栓,用手指压住静脉,就能好,“这不是扯淡吗,这样肯定耽误病情,和谋杀有什么区别”。

  三问:资质何以鉴定?

  卫生部称,目前国家并未正式认可养生师这一职业资格认证

  在如今的养生市场,人们总能看到各类养生师的身影。

  记者在大道堂中医养生研究院咨询时,看到里面的工作人员一个个都佩戴着养生师的牌子。

  大道堂的“咨询须知”这样说,2004年和2005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有关培训部门与1993年成立的北京大道堂中医养生研究院共同合作,举办了四期养生师培训班。

  刘逢军还曾对媒体说,全国所有的养生师都是他的学生。

  记者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网站上,并没有找到关于养生师的文件以及养生师的职业资格认证,更没有与大道堂合作培养养生师的消息,卫生部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并无国家正式认可的养生师这一职业资格认证。

  大道堂一名负责人不愿对上述问题作出回应,只表示他们关于养生师的资格培训是针对内部员工的培训。

  记者要求采访院长刘逢军。该负责人表示,须请示领导。此后便没有回复。 在采访中张湖德表示,其实目前,有正规学历和养生专业知识的专业养生师非常少,全国也就只有几百个。“中国高等院校曾经开设过养生专业的,一共只有5家。”

  张湖德所在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就是其中一家。

  1984年,张湖德向学校提出开中医养生学的课程。领导给了他500元,作为支持。“这与其他学科开课费比起来少多了。这是中国高校第一次开讲养生学课程。”

  1987年,张湖德又向学校提出开设中医养生系。随后三年,北京中医学院招了三届中医养生专业学生,每届30多人。

  进入养生系的学生,必须学习养生学、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等30门学科。经过5年时间方能培养一个合格的养生专业学生。

  但当时的养生市场并未成熟,该校养生专业的招生时断时续,进入21世纪后,这个专业被取消了。

  “主要原因是,就业问题无法解决。”张湖德回忆说,只有不到10%的养生专业毕业生,继续从事中医养生行业,主要留校任教。

  张湖德的一个学生曾遍访医院与学校均称没有与此专业对口的工作,最后只能留校做了一名远程教育的录音师。

  张湖德认为,正是专业的养生人才奇缺,反而给了现在这些养生人士机会。他说,目前这些所谓的养生人士也就是一些养生爱好者。

  四问:媒体助推乱象?

  出版界人士称,包装养生大师首先需要他有鲜明个性,而不是有较高的医学水准

  在市场上,充斥着“养生大师”、“健康教母”们出版的养生书籍。北京公务员张女士是养生爱好者。市场上每出一本养生书,都会买来看,电视上的养生专家讲座也是每期不落。

  她还将理论结合实践,从林光常的红薯到张悟本的绿豆,她都尝试过。

  如今她开始迷糊,很多养生理论相互矛盾。这个说要健康,一天三餐不能少;那个说要健康,晚饭不能吃。有的说白萝卜睡觉前吃能排出身体浊气;又有人说睡前吃辛辣食品影响睡眠。

  “现在又有人说,要健康,得吃生泥鳅,喝童子尿。”这些,张女士不敢试了。

  鄢良认为,这个养生市场之所以乱,媒体、出版机构需要承担一定责任。

  鄢良是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的总经理,从1992年起开始负责,将中医科学院的技术成果推向市场。他目睹了“养生市场”成形的全过程。也是他,挖掘出张悟本,让其进入各社区普及养生常识。

  “其实,养生是最近两年才火的。”鄢良说,上世纪90年代,人们虽然已开始重视健康,但那时人们只是注重营养保健品的消费,加上虚假广告的宣传,使得三株口服液、红桃k等营养品出现脱销。

  随后不久,那些伪神医、伪疗效被人们识破后,热潮退去。而如今,人们开始对养生知识和养生服务产生需求。

  也正是察觉到市场有这需求,吴晴(化名)他们便开始策划相关的养生书籍。

  32岁的吴晴曾是一家图书出版公司养生类图书资深的策划编辑,如今已退出这个圈子。

  她起先策划的书籍是介绍国外的养生观点。但她发现,那些观点只能吸引文化层次高的人,不好赚钱。于是开始寻找国内的养生人士。

  据吴晴介绍,他们需要这些养生人士,个性鲜明,观点标新立异。他们的养生知识、医学水准则是次要的。

  鄢良说,他也写过养生书《中医养生宝典》,但只发行1万册,大部分送给亲戚友人,“不畅销,是因为写得太专业。”

  吴晴告诉记者,作者的语言一定要具有煽动性,“这样才能运作成畅销书”。书畅销了,就可以出光碟、开讲座,随后进行纸媒和电视的互动宣传。

  “只有书没有电视,吸引不了最广大群众的眼球,只有电视没有书,后续开发的产业链就会断掉。”吴晴说,养生大师包装成功后,就可以进行养生品的商业开发,“那是最赚钱的”。

  五问:卫生监管空白?

  卫生部下属机构表示,今后将加强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媒体不良健康信息

  袁钟既是中医科学院健康科普研究中心主任,也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同时还参与多家出版社的编审工作,“有的图书公司会拿出几十万,让我写序。我一看内容,发现错漏百出,就拒绝了。”

  袁钟发现,目前媒体在传播养生知识时,缺少鉴别力,缺少门槛,“哗众取宠的人都能上电视。”

  袁钟曾看了张悟本在某电视台做的养生节目,发现犯了很多常识性错误。便联系电视台,要求严格审核节目和张悟本的资质。该台工作人员,不置可否地说了两句,便挂了电话。此后张悟本的节目仍在该电视台播出。

  袁钟也曾就张悟本所出的书,向相关出版社联系,告知书中存在错误。出版社工作人员对此也不置可否。

  袁钟有时也能理解,媒体为何钟爱这些非专业人士,无论是胡万林、林光常还是张悟本,他们都敢打包票称自己能包治百病,能形成卖点。“而专业人士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知道哪些话不该说。”

  但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很难找到对此负责的相关职能部门。

  记者联系中医药管理局。该局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养生市场的乱局多为书籍、电子产品的良莠不齐,这主要是出版部门的监管职责,“我们也试图从医药管理角度来加强市场监管,但制度还在制订中,目前不够完善。”

  记者随后联系卫生部。卫生部下属的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也认为,主要是媒体的责任,“他们没有做好把关工作。”

  袁钟对此有不同看法,“传播文化时可以发表个人观点,但个人观点若涉及治病时,就需要通过科学检验和权威部门鉴定。如果没有鉴定,卫生主管部门就需要介入查处。”

  记者随后上网查询了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发现其有这样一职能“协助卫生部负责医药卫生类报刊杂志、电视频道和出版社监督管理”。

  在随后的电话中,毛群安表示,今后确实会增加监控社会不正确健康信息的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出版社或媒体中出现的不良健康信息,并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另一方面,鄢良在负责制订另一项标准———全国保健服务业的行业标准。这是由国标委负责,今年1月已立项,鄢良为立项小组组长。他说,“养生服务也需要有标准可循。”

  六问:素养如何提高?

  卫生部已开展全民健康促进工作;专家表示,民众只有掌握正确健康知识,乱象才无生存空间

  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教授更关心的是民众健康素养的提高。他认为“只要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骗子就没有机会了。”

  黄建始说,卫生部早几年曾组织专家编辑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和《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但有关部门并未对此进行大力推广。

  “至2009年,只有6.5%的民众在健康素养方面考核及格,”黄建始认为,健康教育常识的普及工作还任重道远。

  记者查询得知,中国疾控中心曾出台了一个《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纲要要求,广泛开展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至2010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0%、70%、60%。

  记者联系疾控中心,得到的答复是,该规划执行已由卫生部其他部门负责。随后又了解到,卫生部下属的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有这样一职能,“开展大众卫生科学知识传播活动,向社会提供预防保健的相关知识范围,建立健康教育与卫生新闻宣传信息网络,推广经验及成果。”

  记者采访该中心主任毛群安,他说,健康教育是需要过程的,我们也在组织相关专家到基层去进行保健养生方面的科普宣传,但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起到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难免被骗子钻了空子。

  就在调查临近尾声时,记者又发现,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火了后,一本叫《把吃出来的病喝回去》的养生书又成为各大书店的畅销书。

  该书作者的头衔有“国学大家”、“中国首席中医养生专家”、“易学家”、“作家”、“历史文化学者”。该作者想教给人们的是“喝水与养生的关系”。

  他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张悟本”,谁也不得而知。(陈宁一 黄玉浩)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