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调研:学生遇到烦恼首先求助知心朋友和同学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6月07日13:34
  在《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报告》中,记者发现,“学生遇到烦恼和困惑时,首先向谁求助”的调查结果显示:向家人求助的学生为28.7%;向知心朋友和同学求助的学生为55.3%;向学校心理教师求助的学生为11.1%;向班主任或其他学科教师求助的学生为 1.2%;向社会上的心理专业人员求助的学生为1.7%;未回答的学生为2.1%。

  朋辈辅导更易走进对方心灵

  “在我的情绪处于低谷时,同学的帮助仿佛是黑暗的房间里射进的一束光芒,在这个阳光的照射下,我知道了门在哪里。”一位接受同伴朋辈心理互助的同学在交流中感慨地说。

  学生遇到烦恼和困惑时首先向好朋友和同学求助的比例高居首位,其次是家人,求助学校心理教师的比例仅为 11.1%,而求助其他教师的几乎没有。“这一方面是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所致,也和学校心理辅导是否贴近学生心理需求有关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孟佳分析说。

  “同学帮同学,其实就是朋辈辅导。”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白玉萍副教授认为,同学之间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经历相似,同教师相比,更没有距离感,更容易走进对方心灵。

  从另一组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在遇到烦恼和困惑时更偏向于同伴之间的倾诉和交流。在“学生认为有心理问题但不去学校心理咨询室求助的原因”是:7.6%的学生反映学校心理咨询室基本不开放,2.6%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心理教师,担心被别人说闲话的学生占到41.1%,没时间去心理咨询室的学生为16.2%,认为通过别的方式也可以解决问题和苦恼的学生为30.2%,2.3%的学生没有回答该问题。

  上述数据表明,学生在分析同学有心理问题但不去学校心理咨询室求助的原因时,担心别人说闲话的位居第一位,还有16.2%的学生认为是没时间,不喜欢心理教师的比例很小。“学生对参加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仍然是心理咨询室发挥作用的最大障碍。学生对存在心理问题的自我评价大大高于他评,对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孟佳说。

  教材欠缺阻碍学生自身需求

  在目前新课程教材改革实验中,适应学生学习的教材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材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心理素养的重要学习资料。虽然在学校的心理健康课教材配备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教材(62.8%),但有些中小学的心理学课程开展得却是丰富多彩。西藏中学开设了符合内地藏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民族特点,能满足藏族学生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北京西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在内地西藏班(校)中尚属首创。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平谷中学的《心灵导航》与《放飞心灵》校本心理教材突出“贴近学生心理、可操作性强、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学生参与”4个特点,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院长王远美教授评价:“教材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和新课程观。”

  此外,调查中还发现,对开设心理健康课的认可度,曾经有过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显著高于现在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认为同学中心理问题很多的学生对开设心理健康课的认可度显著低于认为很少的学生。说明心理健康课对现实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帮助效果有限,这样的学生应该得到更充分和个性化的心理援助。

  在学生对心理咨询室态度的问题上,45%的学生表达了喜欢。对学生的调查分析还显示,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上,郊区的学生给予认可的比例显著高于城八区的学生;学校有专职心理教师的学生喜欢心理咨询室的比例高于没有的学生;不同学段的学生喜欢心理咨询室的比例差异为小学高于初中,初中高于高中。

  学生喜欢讲授与活动相结合

  调查数据表明,半数学生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是讲授与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以活动为主的方式也得到部分学生(36%)的认可,而喜欢讲授的学生非常少,仅为5.4%。由此可见,采用学生喜欢的教育形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保证教育效果。

  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个别心理咨询的比例是 26%,从来没做过咨询的学生占到 72.6%,参加团体心理咨询的学生比例也只有 34%。由此可见,心理咨询活动必须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延庆县西屯小学认识到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他们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受到学生欢迎。对学生参与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显示:学生最喜欢的心理教育内容在不同学段上差异明显。小学生最喜欢的内容依次是:自我心理辅导、学习辅导、人际关系辅导;初中生最喜欢的内容依次是:自我心理辅导、人际关系辅导、学习辅导;高中生最喜欢的内容依次是:人际关系辅导、自我心理辅导、学习辅导。

  “突发事件或伤害事件的有效应对的教育内容比较重要,尤其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的比例只有 1.7%,小学生(13.1%)和高中生(7.1%)稍高一些。”孟佳提醒说,“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注意。”

  不同性别学生最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差异十分明显,女生偏重于人际关系和自我心理辅导;男生则在突发事件或伤害事件的有效应对、正确对待网络、生涯发展规划等方面明显比女生高。

  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确定上要注意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崇文区景泰小学注意到在小学里女生普遍比男生优秀,班干部大部分是女孩子,小男生出现“娘娘腔”的人存在一定的比例。他们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康的快乐男孩、快乐女孩”,注意对学生的性别教育,将性别意识教育融入人格教育。

  “北京市大部分中小学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都以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为基础,精心设计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白玉萍说,“此外,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学生认可心理健康的表现是善于和人沟通、性格开朗、适应能力强,而不是学习成绩好,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内涵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这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成长产生的良好影响。”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