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是一项爱的事业。教育如同一条长河,缓缓地流淌了几千年,岁月流逝,大浪淘沙,带走了无数浮华的沙石,沉淀下来珍贵而永恒的金子——爱和责任。爱和责任让教育的世界变成“美丽的伊甸园”,在这里,生命之树茁壮成长、萧森繁茂。教育工作者在这片土地上精耕细作,他们应该是用爱心和责任抚育生命的天使,普通教育者如此,教育家更是如此。
温总理在2006年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2007年,总理又强调“要提倡教育家办学,要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刚刚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从校长办学走向教育家办学,是社会转型期对学校教育的新诉求,时代发展到今天,呼唤更多充满爱和责任的教育家来撑起中国教育的灿烂星空。教育家是教育的集大成者,是艺术的经典化身,如何让更多校长走进教育家殿堂,是我们当前的教育亟待考虑的关键。
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刘彭芝校长堪称教育家办学的典型。对刘彭芝校长而言,教育完全融入了她的生活,教育的使命已深深地镌刻在她的生命里。“仰首是春,俯首是秋”,从三尺讲台,到一校之长,再到辐射全国教育的“黄埔军校校长”,刘彭芝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用敢为她人先的魄力,在基础教育领域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从1997年到现在,刘彭芝不仅带领人大附中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不仅让人大附中成为基础教育界的“领跑者”,更是带着学校师生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牵手一些学校共同奔跑,为国家的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冲锋陷阵、一马当先。十几年来,刘彭芝用大爱和责任,带领着人大附中用大手笔把“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的办学理念挥写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她也书写了一位在教育中诗意栖居的人民教育家的大我传奇。
独善修身篇: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少年时代曾说:“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是一种“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期待,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追求,也是刘彭芝校长所向往的极致人生境界。卓越、完美是刘彭芝校长的不懈追求,“细节决定成败”是她时时激励自己的信条。
教育家要有心系国家教育的博大胸怀,但教育家不是一个空名,每个教育家的身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育人情怀和大爱传奇。并且,作为一校之长,首要任务是要把自己的学校办好、办精,否则做校长都不称职,谈何教育家,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今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对此,刘彭芝认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应该有世界一流的中学来支撑”,没有世界上一流的基础教育,建设一流大学就只能是空想。因此,作为一所学校的管理者,校长首先要努力把自己的学校做到一流,这也是国家教育发展对每一位校长提出的责任。怀着追求卓越极致的生活信条,带着完美认真的做事态度,刘彭芝在人大附中这片天空下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壮举,完美地演绎了一校之长的角色定位。
刘彭芝经常说:“教育是我的人生大事,爱,是我在教育岗位上进德修业的源动力”, 从一名平凡的教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在她的整个教育生涯中,贯穿始终的是爱和责任,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责任激励着刘彭芝一直追求完美、追求卓越,永不退缩。校长的思想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高度,在刘彭芝校长上任的第五天,她便向全校教职员工宣布了人大附中的奋斗目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虽然这一目标在当时引来了很多人的怀疑,但是刘彭芝并没有动摇,而是以拼命三郎的干劲,带领学校师生朝着这一卓越的目标奋力迈进。“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刘彭芝用行动捍卫了自己的教育誓言和人生信念。
在十几年的超常规发展中,人大附中在方方面面都做到了极致。除了学习成绩上一次次演绎着高考成绩居北京前列的“神话”外,人大附中的学生还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神话:人大附中的12名学生参与国家重点课题“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世界权威杂志《NATURE》上首次出现了中国中学生的名字;人大附中还创造了在正规中学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专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新模式——“三高足球俱乐部”,并谱写了中国足球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次出现俱乐部球员成为博士生,第一次全部由学生军代表中国出战世界“大运会”,第一次在世界中学生大赛中夺冠……2010年2月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人大附中艺术团获得器乐组一等奖第一名、群舞组创作第一名、表演第三名、声乐组一等奖第二名。此外,人大附中的交响乐团还获得第35届维也纳国际青年音乐节上交响乐组金奖第一名,大赛评委会盛赞他们的演奏展示了“一流的音乐教育”;因为艺术团学生的出色表演,纽约、芝加哥等城市还专门把演出的时间设为“人大附中日” ,美国当地媒体称“来自中国的人大附中艺术团,在美国投下了一颗原子弹!”……
对于人大附中而言,对于刘彭芝校长而言,荣誉数不胜数,并且很多成就都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奇迹。2006年,美国麻省州立大学校长威尔逊博士一行到人大附中参观访问,座谈中他由衷赞叹:“我到过世界上很多中学、小学,人大附中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学校”是对每一位人大附中人的最高褒奖,也是刘彭芝校长卓越、完美的教育人生的最好证明。一所学校追求卓越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国家教育发展给一所学校赋予的社会使命,因为只有每一所学校发展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教育水平才能提高。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对于校长这个职业,刘彭芝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她认为“校长是个领跑人”,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领着全校的教职工不停地奔跑,领着一茬又一茬的孩子不停地奔跑。事实证明,在中国基础教育前进的整个赛程中,刘彭芝和人大附中无疑已经跑在了最前列。
兼济天下篇:不辞辛苦出山林 俯首甘为他山石
乔纳森在评价才华横溢的法国文论家罗兰?巴特尔时曾说:“巴特尔是一位拓荒播种的思想家,但他总是在这些种子发芽抽条的时候,又亲手将他们连根拔去,”这个评价用在刘彭芝校长身上也很贴切,她是基础教育的许多领域的拓荒播种者,但是当每一棵创意之苗成才之后,她又将它们移植到那些相对贫瘠的教育土地上,让那里的教育也能绿树成荫。在教育这项灵魂工程中,独善其身是本分,兼济天下更体现出大爱和责任。
“我们不仅要"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这是刘彭芝时常讲到的一句话,一位教育家不仅仅要办好自己的学校,更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了深入阐述自己的理念,刘彭芝先后发表了《把握时代脉搏,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社会责任最大化》等文章,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一位校长办好自己的学校是尽本职,人大附中取得的成绩是对刘彭芝本职工作的肯定;一位教育工作者把自己的眼光放在整个教育层面,心系国家和民族的教育发展,这是一位教育家的所为,这一点刘彭芝做到了。刘彭芝常说:“学校如果不履行社会责任,那就不是学校而是"学店";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具备社会责任感,那就只是"教书匠",而绝不会成为教育家。”
2010年2月份向社会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要议题之一,如今的《规划纲要》已经走过轰轰烈烈的讨论期,开始进入接下来更加艰难、更加重要的实施期,《纲要》中的许多承载着人们美好期待的政策都要一步步落实。“促进教育公平”不是一个口号,需要切实落实,在促进教育公平的举措中,当今的优质学校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帮扶农村、西部等薄弱落后地区的学校,在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和谐均衡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一点上,人大附中无疑是走在最前列的。刘彭芝说:“一所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形成,不仅有该校自身的因素,也包含公共财政的投入,所以它不仅属于这所学校,也应该属于全社会,它所惠及的对象不应仅包括本校学生,还应更广泛地惠及社会、服务社会,”这是一位教育家对于责任的清醒认识,也是一所优质学校的大气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人大附中对于其他学校的帮扶,并不是盲目的、一刀切的,而是探索性的、研究型的。“当前最缺乏的是有着先进教学理念的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否则,有再好的教学硬件设施也照样办不成优质教育。”谈到中国基础教育问题,刘彭芝一语中的。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人大附中率先开始了优质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
近年来,在刘彭芝校长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怀着兼济天下的胸怀,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为教育的发展、为教育的均衡化贡献了自己的社会责任。近几年来,人大附中与中西部七个省区的12个地区“手拉手”联合办学:在北京山区与延庆县永宁中学联合办学;帮扶北航附中、农大附中“共建”,与宁夏六盘山中学结成友好学校……与此同时,人大附中还成立了基础教育资源共建联盟,通过网络现代技术,实现对全国各地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集成和共享,联合全国200多所优秀学校,将优质课件和互联网P2P联合输送到西部12省市的薄弱学校,供他们无偿使用;定期为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学校的干部、教师提供短期培训……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刘彭芝却带领人大附中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传播着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实现了一所学校、一位教育家的社会责任的最大化。来自宁夏六盘山的一名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说:“我们不知道人大附中为什么会对我们这么好,但是我们唯独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这名学生后来考上了清华大学,我想,这名学生当时没有想明白的答案就是责任,一所优质学校对于国家教育发展的责任,一位教育家对于民族教育振兴的责任。
除此之外,刘彭芝还把自己辛苦培养的优秀人才输送到别的学校,帮助他们发展,正如刘彭芝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不如给人派一个组织打渔的领头人”,人大附中派出去的优秀干部和教师把人大附中的优秀教学思想、经验传播开来,不仅促进了被帮扶学校的提升,也是放大了一所学校、一个人的生命和价值。“我们采取的是研究型的帮扶模式……这样,将来我们国家会有一百个人大附中、一千个人大附中、一万个人大附中”,刘彭芝骄傲地说道,这种输送人才的帮扶方法是一次改革,也将会成为人大附中在未来帮扶其他地区和学校的主要模式。“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人大附中的教职员工在帮扶别人的同时,也增强了自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了精神境界,在刘彭芝看来,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作为一位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家,刘彭芝不仅带领自己的学校履行社会责任,更是身先士卒、身体力行,把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落到实处。刘彭芝除了担任人大附中校长外,更是身兼数职。她筹划和开办了“中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培训基地”、“卓越教师培养基地”,并亲任主持人,为“双基项目”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她有个心愿:“为了实现教育家办学,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培养更多的卓越校长和卓越教师,必须打造面向全国的中国基础教育的"黄埔军校"。”2009年11月13日,刘彭芝校长被温总理聘任为国务院参事,在教育领域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老百姓服务,她感慨地说:“成为参事后,我会更加关注教育问题,也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和研究成果通过更加便捷的渠道提供给决策部门”。
行者无疆篇: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月的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冰心老人的这首小诗是对人间大爱的诗意诠释,也是冰心老人一生执着的教育理念—— “爱的教育”的美丽注解。是啊,教育是一项灵魂工程,是一项爱的事业,要用爱播洒种子,用爱浇灌希望。刘彭芝是中国基础教育疆界中的播种者和守望者,古人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而这最高层所飘荡着的就是爱和责任,高尚的责任感和无私的爱成就了刘彭芝校长一位优秀的人民教育家。
刘校长几十年来都在忘我的工作,平均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以上,有时只有两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刘彭芝工作了四十多年几乎相当于别人工作八十多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不舍昼夜、只争朝夕的无私奉献,教育的使命和刘彭芝的生命已经水乳交融、不可分割。有人说,教育的力量便是爱的力量,在刘彭芝校长四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爱是支撑她在教育的人生旅途中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这爱既包括她对人大附中的每一位师生的付出,更是对国家、对民族教育的大爱。回顾自己的教育人生,刘彭芝把自己最深的感受总结为简单的两句话:“作为一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教育的使命写进自我的生命。”、“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 ,因为爱教育,所以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
一路耕耘,一路收获。在出任人大附中校长的13年来,刘彭芝和她的教育团队取得的累累硕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教育家身上流淌着的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更值得我们敬重。人大附中先进的办学模式和理念固然值得借鉴,但以刘彭芝校长为代表的人大附中人身上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值得发扬,更值得钦佩,这份责任、这份热忱应该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最珍贵的底色。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有诗云:“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教育就是刘彭芝的人生大事,从教四十多年,她把她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教育事业,这不仅是她的职业,更是她所钟爱的事业。
刘彭芝不仅是一校之长,更是将自己置身于教育发展、社会和谐、人类和平大背景下的人民教育家。有许多人曾经问刘彭芝校长“办好一所人大附中已经很不容易,已经忙得你分身无术,寝食难安,为什么还管那么多?”面对这些,刘校长委屈过,也曾当众掉过眼泪。她至今还记得自己当时的回答:“人们如果能懂得我这颗心,就能明白我是忧国忧民忧教育;但如果不理解,就当我是天下第一傻子吧!”也正是这种为教育甘心当“傻子”的精神,让刘彭芝为自己的付出无怨无悔,不计得失。正如刘彭芝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已经没有了自己,我已经化作无数的细胞,洒在了人大附中的每一寸土地上,洒在了广袤的教育土壤上”,这种以校为家、以教育为生命的精神也深深影响到了人大附中的每一位师生,也带动了一批关心教育的人。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在《评刘彭芝<人生为大事而来>》一文中写到:“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时代也成就了伟大的教育家,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出现更多的刘彭芝,才无愧于我们所生活的伟大时代!”我们的时代,我们国家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有责任感、有胆识和魄力的教育家。
当然,对于一位改革者和创新者而言,非议和怀疑总是难免,但也正是这份对教育的赤诚使得刘彭芝在争议和怀疑中执着地向前走,最终走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这是一个智者的胸怀,是一个走在时代浪尖上的教育改革者的气度。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管是荣誉还是非议,对于刘彭芝而言都只是浮云而已,教育才是她的人生大事,教育的使命才是她的生命。学生的一句“刘妈妈”就是刘彭芝心中至高无上的称呼,是对爱的最好诠释,有了这些,再累也是快乐,再苦也是甜蜜。可以说,刘彭芝校长就是凌晨独自行走的教育使者,见过最美的风景,便不惧这一路上的风风雨雨,任何的荣辱得失都羁绊不了这位教育家前进的步伐。
最近,五年一度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刘彭芝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从教以来,刘彭芝头上的光环不计其数,但她却始终把自己当做一位普通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带着对学生、对教育、对国家的挚爱和热忱,带着这个美丽的誓言,刘彭芝校长在教育一线谱写了一位大爱者异彩纷呈的教育人生。
温总理说:“我经常在思考,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就不仅要有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更要有人遥望星空,坚守精神家园。”刘彭芝既是站在教育的巅峰上仰望星空的理想者,也是在教育的世界里跋山涉水的实干家。我们相信,大爱无疆,所以行者无疆;我们相信,把教育的使命写进自我生命,教育人生必定青春永驻!
(责任编辑:re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