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缘何遭遇加强管理(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6月15日07:24
  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功臣”,到金融机构严防死守的“高风险区”,其间的起伏转折耐人寻味……
朱慧卿/CFP

  在银行业监管者眼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正日渐成为不得不提防的问题公司。

  早在2009年下半年,央行、银监会就开始了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的摸底调查。彼时,此类融资平台正为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做着自己的贡献。即使是在最新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亦高度评价了此类融资平台的作用。通知称,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所谓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即“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在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以后,中国政府推出了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加大政府投资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便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但地方政府投资的钱从哪来,地方融资平台被赋予了重要使命。

  当时,随着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各商业银行新增贷款规模不断放大。随之,有人心忧资产泡沫化加剧,流动性过剩,信贷资金极有可能流入房市和股市,但不断有来自各方的专家站出来澄清:新增信贷没有流入股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信贷的主要方向。

  据相关专家介绍,新增信贷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最主要的通道。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建设周期长、偿债能力差的特点,项目本身融资比较困难,通过融资平台公司,以土地或地方国资担保,可以突破项目本身的瓶颈。

  但很快,融资平台公司举债融资规模迅速膨胀,运作不够规范;地方政府违规或变相提供担保,偿债风险日益加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意识薄弱,对融资平台公司信贷管理缺失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通过全国信贷登记系统监测,人们发现,一些地方性融资平台的负债率达到94%,有的地方甚至高达400%,而国际上平均为80%~120%.2009年全年9.59万亿元的新增贷款有40%流入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从2008年年初的1.7万亿元膨胀到去年底的6万亿元左右,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风险陡增。

  按照银监会的统计口径,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占一般贷款余额的20.4%.而在2010年一季度的银行新增贷款中,仍有40%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在2009年央行和银监会开始摸底调查后不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就表示,要保持地方融资平台合理的投资规模,不要超出地方承受能力、盲目地扩大投资,以消除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则提出,要采取措施,把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行为和金融机构的支持行为,控制在一个合理、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4月20日,银监会召开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会议,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问题被重点关注:银监会要求各银行对贷款偿付能力和抵押品状况逐笔评估,并要求在二季度末前,如有必要,可要求提供更多抵押和担保对贷款进行重组和保全,三季度末之前必须做到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进行五级分类和提足拨备,到年底基本完成对地方融资平台坏账的全部核销。

  随后,又有消息称,银监会已经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在6月末前全面完成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工作,6月末以前,所有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必须打开项目“资产包”,解包还原,银行进行专项摸底清查。

  6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出席“中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发展第二届高峰论坛”时,更是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提出了“六个真实”的要求。即:注入平台的国有资产必须真实;平台的组织必须真实;资金项目必须真实;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必须真实;国有资产出资人必须真实;必须真实接受监管方的检查。刘士余认为,做到了“六个真实”,就基本卡住了地方平台的盲目融资。

  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功臣”,到金融机构严防死守的“高风险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起伏,令人不得不心生感慨。其间的关键实际在于三点:其一,地方政府必须根据自身的财力情况,安排基础设施投入,政府财政风险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其二,在规范融资平台的同时,应逐步建立多元化融资结构,以减轻财政压力和银行风险;其三,加强银行信贷管控和地方政府融资约束。记者 董沛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赵志鹏)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