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金权挑战高考规则 央视分析监管权力或滋生腐败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10年06月15日14:29

  这是一个关于高考舞弊的新警告,这是一个长达7个月的记者暗访,这是一个似乎能够打通各个环节、组织严密的枪手犯罪集团———考上北大、清华,枪手可以得7万元,多年操作从未失手———北京,一个涉嫌跨省组织的替考团伙浮出水面:考生、枪手、监考老师、各级主管……

  考场内,金属探测器、信号屏蔽仪、微型耳机探测器、身份证鉴别仪;考场外,准考证、身份证、学生档案、电子档案。面对高考的层层关卡,到底是谁给枪手公司发放了进入考场的通行证?

  央视《新闻1+1》昨晚集中关注了这种“疯狂的作弊”。

  作弊、违规,每年高考结束后这样的报道总会出现在媒体上,今年也不例外。在一些地方,高考考的已经不仅仅是学生们的学识了,更是在考验着整个社会的诚信甚至道德的底线。

  和屡屡以身试法、手段不断翻新的考场内作弊不同,面对今年的高考,《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北京做了一个长达7个月的暗访,给全社会发出了另外一个高考舞弊的警告。

  替考团伙组织严密

  涉嫌组织“枪手”替考的团伙成员:其它学校都是一个标准,定金8000元,清华、北大定金是15000元钱,你上重点线,就能得25000元钱,600分就是35000元钱,但是你只能得到总价的80%。

  记者:那20%要作为你的佣金。

  涉嫌组织“枪手”替考的团伙成员:对,算是佣金。

  这段录音记录的是一个卧底枪手与替考公司之间的对话,游戏规则是,一个枪手的高考分数如果超过他所替考省份的重点录取线,可以得到2.5万元的报酬,如果超过了清华、北大的分数线,他最高可以拿到7万元。

  在北京,从重点高校中寻找大一、大二学生充当枪手,经过多次测试,达到枪手标准后,再由专人带队,到外省替考,这样一条完整的高考替考链,在这个记者所暗访的组织中已经形成了多年。

  暗访“高考枪手替考”内幕的记者何春中说,那伙人的专业性、组织性和警惕性相当高。

  和以往枪手冒险替考不同,此次记者暗访发现,对于那些有意向的枪手,组织者首先要对他们进行三次摸底测试,只有测试达标,枪手才有资格替考。

  事实上,组织者为枪手的安排非常严密,去外地替考,必要时可以安排飞机。如果需要请假,还可以安排医院为替考枪手开具急诊病历。而最重要的,也是和以往枪手需要冒险替考不同的是,组织者可以为他们办理所有必需的考试证件,枪手所要做的只是考试。

  何春中说,在那么多的高校周围,光天化日之下,搞一种集中的枪手测试,而且跟这些学生的承诺,都非常令人震惊。另外他们的那种自信、那种态度感觉非常猖狂,比如说“我们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会去弄”。

  能量多大无从考证

  一场高考要涉及教育、招生、公安、学校等多个部门,一场高考也要涉及很多年轻人的前途和命运,所以,高考也设计了很多监控的环节,体检、报名、准考证、身份证、学生档案、电子档案等等。但面对这样一个替考犯罪集团,令人困惑的是:他们到底有多大的能量,能够突破这些严密的环节,最终完成替考?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央视特约评论员王锡锌对此事的看法是,其实所有的舞弊或者作弊,本质上都是对规则、制度的一种挑战或者蔑视。为什么总会有人这么做呢?无非两方面原因:一是通过舞弊得到一种不公平的、额外的利益;二是每个作弊者都要考虑成本或者风险,当有些舞弊者发现这种风险可以控制,幕后可以有一个链条来控制这种舞弊带来的风险的时候,那么这种获利的冲动就完全有可能变成现实。

  王锡锌进一步分析说,舞弊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是不公平,就像正在进行的世界杯足球赛,最重要、最核心的其实就是规则的公正、公平,且人人都要遵守。我们看到,有的时候是运动员不去遵守,更坏的是有时游戏的组织者、裁判者也涉入到舞弊中。一旦出现这种局面,那我们所失去的可能就是对整个游戏制度的信心。回到高考舞弊来看,我觉得它的危害可以说有三个层面:第一,舞弊行为会侵害那些常年累月刻苦学习、遵守游戏规则的参与者。第二,它带来的是对考试规则甚至是高考制度的公平性的一种冲击和挑战。第三,可能还会涉及到社会的心理。要知道,在中国很多人从底层能够获取某种希望和机会的,可能就是高考,至少是很重要的制度之一。这时候如果我们发现这里面不仅有一般的考生作弊,而且还有里应外合的舞弊,心理底线就可能被打破。

  手法原始危害惊人

  这次《中国青年报》披露的情况,跟我们所关注的或者想象的不太一样,因为这几年都是在说怎么用更加高科技的手段,防范高科技手段的作弊,而替考似乎是相当初级,也比较原始的一种方法。

  不过在王锡锌教授看来,这种手法看起来很原始,但是它其实击中的是一个更为敏感的、社会有可能更为关注的环节。因为利用高科技舞弊还是一种偷偷摸摸的作弊,考生至少还是本人,但这种一条龙的场外作弊,一定是舞弊者发现监管或者人这个环节有空子可钻,而且他可以真正把这种空子变成他舞弊的机会。

  在这里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一条龙的枪手来撞枪口,表明监管权力、各个环节可能已经受到了监视,它成了腐败或者舞弊的很重要的土壤。

  今年高考,在湖南湘潭的一个高考考点,一名代考的枪手在考试之前在监考老师核对其身份证的过程中露了馅儿。但是相对于《中国青年报》的暗访,湘潭这个枪手,他的作案手段似乎并不高明。

  涉嫌组织枪手替考的团伙成员:出来两张准考证,一张在家里,一张在考场。除了考场上的证件外,其他所有证件都没关系,另外跟那主考官都打好关系了。

  何春中:他们反复强调,这是在给领导的孩子,在给一些有钱人的孩子弄,中间还提到了千万富翁,说他们这些孩子有的从高一、高二就开始弄这些东西。而且他们很明确地表示,就是做高端的,低端的他们根本就不接。

  金权挑战高考规则

  所有人都在问,那些组织枪手的犯罪集团提供给枪手进入考场的证件到底是怎么办出来的?

  何春中:高考牵涉了很多部门,教育部门、招办、公安部门,还有监考老师,中间过程要填很多表格,要办一系列证件。最后层层突破替考成功,这里面没有相当大的背景,我觉得很难做到。

  从组织枪手到培训测试,再到完成替考,记者何春中7个月暗访调查,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有评论指出,根据一般的认知和常识,如果没有既能一掷千金、又能手眼通天的家长配合,如果没有教育、公安等部门“内部人”的一路绿灯,要想进行这样规模、程度的高考替考,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目前披露的情况看,这是一个仍然隐藏在地下、组织严密、危害极大的“利益链”和“腐败链”。

  谁在付大价钱雇佣枪手?谁在帮助这些枪手获得进入考场的证件?央视主持人介绍,一个替考牵出的不仅是一条利益链,而且是一条腐败链。有一个细节必须注意,就是那位组织替考的许老师,他跟替考的枪手说:“到了考场上,有任何人问你什么问题的话,你只要说,许老师让我来的,就不会有人再问你问题了,也不敢有人再问你问题了。”给人的感觉就是,幕后是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操作着这件事情。

  王锡锌认为,可能不仅仅是一只大手,而是有无数双手在辅助着它,因为我们知道,像这种直接的替考形式,在手段和形式上是非常低级的、原始的。但这种低级的、原始的在我们今天各级政府越来越强调高考纪律、打击高考舞弊的情况下,还有市场,而且可以以一个地方为中心,辐射到很多点的这种市场,如果没有一系列的人在里面运作,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后面一定是在利益链条之外,还有一种监管的权力参与到其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如果原来那种技术性的作弊还可以叫做高考舞弊的话,现在这种情形其实本质上是高考中的某种腐败,因为它就是金钱、权力和考试规则之间的较量。

(责任编辑:news3)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