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老人住窝棚九年 捡垃圾为生身边仅小狗做伴(图)

来源:华商网-新文化报
2010年06月17日00:18


  “苦都在这儿呢,我啥也不说”

  6月6日下午,长春市宽城区上台新村小区东墙外,那块没有平整的空地上,68岁的刘永军正坐在凉棚里发呆,10米外便是他的家——一个无法遮风挡雨的窝棚。门前那条叫“发财”的哈巴狗满身泥污,望着一趟轰鸣驶过的列车。窝棚东侧的铁轨一天都不停歇。

  6年前,老伴在窝棚里过世,刘永军越发感觉孤独。经历了无数沧桑,刘永军总结:“人活着,年轻时咋的都好说,老了最难。”

  简易的窝棚

  不到3平方米,里面黑漆漆的,没水没电

  第一次看到那个窝棚,穆先生还以为是拆迁留下的“尾巴”,或是一堆废弃的垃圾,直到刘永军出现在他的视线里。穆先生一年前搬到上台新村小区。

  “他有时在窝棚前整理垃圾,有时一个人在那儿呆坐着。”穆先生说。

  窝棚在一片施工未完的土堆中间,是用旧木头和木板搭起来的,外面包了一层旧毯子和塑料布,低矮破烂,不显眼,没有路通向那。窝棚没有窗,变形的木门上两块碎开的塑料布,一半被风掀起来,呼啦呼啦飞舞着。

  刘永军坐在不远处的简易凉棚里,四根木杆上面盖着一层塑料布。“不到深夜,他都会一直在这里坐着。”穆先生说。

  穆先生带着记者走过去,冲着刘永军喊:“去你窝棚看一眼吧?”

  刘永军脑袋晃得像拨浪鼓:“不去,没啥好看的。”

  “就看一眼,来这儿了也得请我们进去坐坐吧?”

  刘永军思量了一会儿,起身往窝棚那走。“我这没水没电,啥也没有。”他不好意思地解释。

  打开门,所有人都停步不前,不到3平方米,里面黑漆漆的,发出一股霉味,人弯腰才能进去,只有一个人的空地,里面是个单人床大小的炕,上面零乱地堆着黑乎乎的棉被。用泥土垒的灶台上斜放着一个生锈锅。

  孤独的老人

  有四个孩子,住窝棚9年

  刘永军68岁,他花白的头发因零乱而显得憔悴,长满老茧的手指甲里塞满黑垢,那双浑浊的眼睛夹杂着红色的血丝,透露着伤感和孤独。

  穆先生和他是第二次见面,虽说第一次只是简单地打个招呼,但他们这回能像熟人一样聊天。

  “你是从哪来的?”穆先生问。

  他说:“我家在榆树,和老伴打一顿仗,跑到长春。我在这16年,住窝棚9年,这是第四个。”

  “你没有儿女吗?”

  老人抬头瞅了穆先生一眼,说:“问这干啥?我有四个孩子,俩闺女俩儿子。”

  “儿女都知道你住这儿吗?”

  老人摆了摆手,对于儿女的情况再也不提,随后说了一句让人似懂非懂的话:“人吧,斗志别斗气,你有钱,能挣,我没有也不冲你要。”

  他的脾气很倔,他不想回答的问题,多追问几句,他就会生气不再开口。

  老伴埋在不远处,回去时背着她

  说起住窝棚的事,他似乎有着难言之隐,无论怎么追问,他都不做解释。从他只言片语的话里得知,他年轻时专门杀猪、牛、马这类牲畜,有手艺。

  “我年轻时,要是在外面干完活进屋,不听到锅响,都不愿意。”他说这话里眼神里透过骄傲。

  他说到了长春,老伴也跟过来,他们租过房子,也盖过房子,但是现在都不属于他了,至于原因,他不细讲,只说在9年前,他开始住窝棚,第一个窝棚搭在长新路附近,从此,家的概念便逐渐从他的记忆中走出。

  6年前,老伴患病去世,在距离现在窝棚不远的那个无法御寒的窝棚里闭了眼。他手指向窝棚的不远处说:“我就把她埋在那,我和老伴生活40年,我现在守着她,等我回去(回榆树)时,得把她背回去。”

  他说先前住过的几个窝棚,都是被人撵走的,换到这里,是因为这块空地还没被利用,但这里似乎也住不久了,前些日子就有人来撵过他。

  靠捡垃圾为生,一天挣三五块钱

  “你吃饭怎么办?”记者问。

  “我捡破烂,一天挣三五块钱,要是挣五块钱,就够我吃两天。就在小区里面捡,你也别偷人家,也别抢人家,他扔了你就捡点,人穷啥样都不能干缺德事,人啊,不论是年轻的还是岁数大的,都得把心眼放正。”

  他拿起窝棚外几斤大米,很是感激地说:“这是小区里的人送来的,够我吃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怜他,老人有时到小区里捡垃圾也会受到别人的斥责。“有回保安就冲我喊,"别捡了,以后不许来。"可我不捡怎么活啊?”老人说。

  没煤取暖,就把液化气罐点着

  有一个与刘永军年纪相仿的老汉走过来,冲他说:“老刘,你有啥就说啥,这时候还藏着瞒着干啥?要是有人管你,你还能住这地方吗?”

  刘永军冲那人挥了两下手:“说那干啥,说那干啥?”

  老汉说:“他都在这住好几年了,冬天窝棚里面得零下20多摄氏度,夏天窝棚里闷得要命,那大蚊子,嗡嗡乱飞,可遭罪了。”

  他盖的被记不清年头了,从来没有拆洗过。冬天夜里长春室外气温能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窝棚里的温度也有零下20多摄氏度,老人没煤取暖,冷得受不了,就把液化气罐点着,蜷缩在被里,堆坐在冰凉的炕上发抖。

  刘永军拍了拍胸口:“别说那些了,苦都在这儿呢,我啥也不说,就这么活着吧。”

  温暖的狗

  “发财”每天像卫士一样守护着老人和他的家

  记者掏出烟递给他一根,老人连连摆手:“抽这个嗞溜一下就没了。”他从兜里掏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烟叶:“我抽这个,30块钱买一斤,够抽一个多月了。”

  推让了几下,他接过烟点着,轻轻吸了一小口,放在眼前打量着,“要是有人对你稍微好一点,这心里成高兴了。”

  这时,又有人走过来,老人养的那条小狗大叫不止。“这狗吃肉吧?”来人开着玩笑。

  老人当真急了:“你要吃狗肉我花钱给你买,别吃它。”说着从兜里掏出一沓钱,上面是一张20元,里面有六七张1元。这是他的全部财产,很爽快地拍到木板上。

  “发财”是老人的一个干儿子抱来的,养了两年多。虽然老人家徒四壁,但它却每天像卫士一样守护着。老人说:“谁说我穷?我有"发财"呢。”

  真诚的心

  他种的菜任何人都可以摘,他说“浇花浇根,交人交心”

  刘永军在窝棚旁边种了高粱、豆角和黄瓜,菜地里长了许多荒草。“我有锄头,可挠两下心都要跳出来了,小区里有个小伙这两天要来给我铲地。”

  “这老头(刘永军)好啊,小区里的老头也总去找他唠嗑,没一个人是看热闹去的。”小区居民对老人的评价很好。

  老人虽然在这里是最穷的,但是他却也是最大方的,他种的菜居民可以随便去摘。刘永军说:“我种这点玩意一分钱都不卖,谁来了,我就告诉他,那有菜你薅(拔)吧,我种的菜新鲜,不上化肥。人啊,浇花浇根,交人交心。”

  小区里的老人时常聚到他的凉棚里

  在当下的季节里,老人的穿着让人感觉怪异,套着一件辨不出颜色的棉马甲,里面格子线衣露出的两只衣袖布满黑渍,那条黑色的裤子,大腿前面就像一块泛着黑亮油光的纸板。

  “我这衣服去年10月洗过一次,再没换过。”老人说。

  他解释夏天穿棉衣,是因为腿上的伤,他经常腿疼,可却没钱买药,就硬挺着,捡垃圾时,每走上百八十步就得坐在地上休息一会儿。

  老人撩起右侧的裤腿,露出半截小腿,上面仍能清楚地看出那道手术留下的长疤。他说:“我右腿大骨折过,花了5000多元钱做手术接上的。右边小腿的小骨也折过,那时候没钱去医院,就弄俩板子自己夹上。这一唠起来,心里不好受,跟谁说?天天早晨起来脚都迈不动步。”

  老人喜欢喝酒,每次自己到外面的小店装上一瓶散装白酒,顿顿都喝上一两,他说:“不喝这口酒,我这脑瓜子整天嗡嗡嗡地响,手脚都哆嗦。就是喝这一两酒,我还得兑水,要不到嗓子眼咽不下去。”

  夏天里,小区里的老人时常三五人聚到老人搭的凉棚里,玩3角钱的扑克,这也是老人最开心的一段时间,他也忘记了一切烦恼。

  他最不喜欢的是每天的饭时或是过节日,因为这时候窝棚边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人。他和“发财”眼巴巴地望着小区里的一扇扇窗户,自言自语:“人活着,年轻时咋的都好说,老了最难。”本报记者 张南

  刘永军的人生感悟

  “斗志别斗气,你有钱,能挣,我没有也不冲你要。”

  “不论是年轻的还是岁数大的,都得把心眼放正。”

  “浇花浇根,交人交心。”

  “人活着,年轻时咋的都好说,老了最难。”

  窝棚前老人开垦出一块菜地自称为“开心菜园”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 李洪亮 摄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