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海珠区“群闸联控”明演练 赤沙涌告别黑臭(图)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06月22日09:36
整治后的赤沙涌水清草绿,一派水乡风光。符超军摄

  海珠区“群闸联控”明日演练

  珠江活水放闸河涌痛快洗澡

  经过一年半的埋头苦干,海珠区酝酿了多年的河涌“群闸联控”,终于要在明天变为现实!届时通过控制水闸调水补水,珠江水从石榴岗河水闸进入海珠区河涌网,为大塘涌、五凤涌、上冲涌、黄冲涌、北濠涌、西碌涌补水。“邋遢”了多年的河涌终于可以洗个“痛快澡”了!

  赤沙涌告别黑臭

  “北修湖,南建闸”是广州市针对城市河涌流域性特点制定的治水思路。北部白云区的河涌落差大、水流急,修建白云湖为河涌补水,可使河涌“常年水满”;南部的海珠区、荔湾区属感潮型河涌,通过控制水闸开闭,放珠江水为河涌补水,使河涌由“死水”变“活水”。

  记者昨天来到海珠区赤沙涌,这条一年前淤泥堆积、河水黑臭的河涌,如今已经成为一条风景优美的水道,水质不黑不臭,河涌水深也达到1.02米。岸边水草摇动,绿草如茵,让人觉得仿佛置身公园。

  “一年前这条河涌还是一条断头涌,淤泥都露出来了,臭得不得了。”海珠区河涌管理所所长曹作进告诉记者,赤沙涌海军基地段西岸原来有一大片“家庭作坊”式的工业企业。河涌沿线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常年直排河涌,导致基地营院四周臭不可闻。更严重的是,由于河道淤塞,每逢台风和连续大雨,两岸必遭水淹,居民苦不堪言。

  经过截污、雨污分流、河涌整治,现在的赤沙涌已经“脱胎换骨”。记者采访时,还遇到一群海珠区志愿者正在这里举行“碧水蓝天迎亚运”的宣传活动,他们用手中的画笔将眼前的美景画了下来。一名志愿者对记者说:“这条河涌治理得很好,我们要把这幅画送给治水人!”

  赤沙涌一头接着黄埔涌,一头接着石榴岗河。黄埔涌和石榴岗河都与珠江相连,现在已经实现了与珠江水同质。海珠区在赤沙涌一头一尾各建水闸,把珠江水经石榴岗河引入赤沙涌,现在赤沙涌的水质与珠江也是一样的了,彻底告别了黑臭。

  海珠明日正式调水补水

  赤沙涌是海珠区“群闸联控”的一个缩影。海珠区作为一个岛区,被珠江前后航道所环抱,利用珠江潮汐进行调水补水是海珠区的先天优势,而调水补水的核心是要让整个海珠水网能够形成稳定的单向流。利用自然潮汐,控制水闸开闭。珠江涨潮时引水入涌,退潮时降水放出,将河涌死水盘活。

  曹作进兴奋地告诉记者,“6·30”在即,海珠区的治水工作也进入了最后冲刺。截污是调水补水的前提条件,如果在截污没有完成的情况下进行调水补水,就会将污染直接冲入珠江。昨天,海珠区的河涌截污已经完成了99%,这意味着“群闸联控”的最后一块拦路石终于搬开了。今天,海珠区将对全区河道进行最后的“清扫”。明天,海珠区酝酿多年的“群闸联控”就将进行正式调水补水。

  曹作进说,经过反复研究,海珠区敲定了“调水补水”的最佳方案,就是通过石榴岗水闸进水,从北濠涌水闸出水,实现河水单向流动。这套“最佳方案”将使大塘涌、五凤涌、上冲涌、黄冲涌、北濠涌、西碌涌等6条主要河涌直接受益,在珠江水的冲刷下,“邋遢”了多年的河涌终于可以“洗白白”。经过两三次换水,上述河涌水质将有较大改善。

  针对墩和涌、康乐涌等距离珠江较远、潮动力明显不足的上游河涌,则是通过打通断头涌,并在内河涌的重要节点设立水闸和泵站,把水抽到上游为河涌补水。比如海珠区最中心的康乐涌,不仅断头,而且与珠江前后航道相隔很远,直接补水难以实现。工程人员就在康乐涌与下游杨湾涌交汇处建泵站,通过泵站将水抽到康乐涌上游进行补水。同时打通康乐涌和瑞宝涌,使两者相连,康乐涌出水从瑞宝涌流向调水补水的主要出口———北濠涌水闸。

  曹作进说,通过群闸联控和调水补水,海珠区主要河涌将实现与珠江水同质,告别黑臭。不过他也坦言,康乐涌和西碌涌等污染最严重的河涌在截污上还需要“查漏补缺”,因为目前还存在一些污水偷排乱排的现象,这会影响最后的补水效果。

  此外,按照河涌沿线绿道建设规划方案,海珠区将在今年6月底完成43.2公里的河涌沿线绿道建设,8月底完成所有河涌沿线78.7公里绿道建设,其中包括在海珠区辖内的省一号绿道12.4公里。目前,海珠区河涌沿线的绿道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建成后将以万亩果林周边公园以及海珠河涌为主线,串连岭南生态水乡及大学城,途经上涌果树公园、海珠湖、潘鹤雕塑艺术园、三滘公园、龙潭果树公园等,形成独具岭南水乡特色的生态旅游线路。

  荔湾大冲口涌重现游鱼

  全区新建17座水闸调水补水,居民称“钱花得值”

  与海珠区情况相似,广州南部的荔湾区也属于感潮型河网带,因此荔湾区也是通过水闸控制水流,用珠江水为内河涌补水。6月30日后,荔湾区大冲口涌、地铁ABC涌等主要河涌将告别黑臭,实现“与珠江水同质”。

  河涌治好引回老街坊

  与珠江直接相连的大冲口涌北出口段是荔湾区最早治理好的河涌之一,这段河涌长342米,工程投资2700万元。荔湾区水务和农业局副局长吴岳告诉记者,珠江水从大冲口涌北端的水闸进入河涌,为大冲口涌补水。河水在涌内经过两天沉淀后,水质不仅不黑不臭,而且比珠江水还要好,透明度达到60—70厘米,已经超过了治水对水质的要求(本轮治水要求中心城区河涌水质透明度大于25厘米)。吴岳说:“我估计这里的水质已经达到了Ⅲ类水的标准。”

  大冲口涌北出口段上有清朝古桥毓灵桥,还有一株三人合抱的大榕树。住在附近冲口市场的王老伯坐在榕树下乘凉。他告诉记者,这桥、这树在他小时候就有了。小时候,王老伯经常沿着这条河涌走到码头去乘船,那时候水很清,夏天经常有人跳进去游泳。上个世纪80年代后,大冲口涌水质急剧恶化,很少人再到这里来。王老伯对记者说:“现在的水质虽然还是比不上上世纪80年代以前,但是看上去也差不多了。如果要打分,我觉得起码可以打个70分。”一年多的治理让河涌水质回到30年前,王老伯认为这钱花得值。

  花地河水闸9月30日前建成

  从大冲口涌上溯,珠江水将分两条线路为荔湾区的内河涌补水。一路是沿“大冲口涌—芳村地铁A涌—沙涌”,最后汇入珠江;另一路是沿“大冲口涌—地铁A涌—地铁B涌—地铁C涌—建沙涌—花地河”,汇入珠江。

  吴岳介绍,为了实现调水补水,荔湾区在全区新建了17个水闸,其中在花地河4个主要出入口各修建了一个水闸。水闸的修建,可以使河涌常年保持景观水位,大大增强了河涌的自净能力。比如在较早实现补水的大冲口涌,现在河涌里已经有鱼了,每天都吸引来垂钓者。一旦实现全区范围内的“群闸联控”和“调水补水”,地铁ABC涌等众多河涌将实现与珠江水同质。

  不过吴岳也坦言,受工期影响,一部分水闸将在9月30日前建成投入使用。比如花地河水闸目前进度仅五六成。记者了解到,由于佛山方面对广州在花地河建闸有不同意见,建闸一事一拖再拖。最后经省政府协调,广佛双方才达成一致。花地河南、北出口及葵蓬涌口3处水闸去年12月才进场施工,而花地河广佛河口水闸要另外选址。

  专题撰文南方日报记者曾妮刘静

  通讯员卢绍琨李忠邓莉姜文明

(责任编辑:news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