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质疑为何听证会上,19名代表竟只有1人反对?政府重新选择按次收费,年票制度实行近10年是否陷入危机?
最近,武汉的车主们纷纷在网上发表言论,批评该市即将取消路桥年票制,改行计次收费的改革。
武汉横跨长江与汉江,“两江分隔,三镇对立”,江上共有9座桥梁,8年来一直实行年票制,有效促进了武汉“三镇”(武昌、汉阳、汉口)的融合。许多市民在江的这边居住,到江的对岸工作,出行极度依赖这些桥梁。而这项改革,将让武汉车主的路桥费负担增加1.5倍。
6月26日上午,武汉市召开“贷款建设城市道路桥梁隧道车辆通行收费标准听证会”,19名听证代表就备受武汉市民关注的“六桥一隧一路”ETC(不停车收费系统)收费方案进行了讨论。这是场涨价听证,然而,听证会上却只有一名代表提出了反对意见,其余18名代表均表示同意或“原则同意”。
取消年票:
“江城”过桥费涨1.5倍
已执行8年之久的武汉城市路桥年票制即将取消,今年内,武汉市将对市中心路桥隧道计次征收通行费。原小轿车统一980元/年的年票将取消,全市贷款建设的“六桥一隧一路”小汽车通过时收费8元/次,年优惠套票2460元;客、货车根据座位数和载重吨位的不同,优惠年票为3690元~12300元不等。过桥费涨幅高达1.5倍。
“六桥一隧一路”是指:长江二桥、白沙洲大桥、晴川桥、月湖桥、长丰桥、天兴洲大桥、长江隧道,以及三环线西段和三环线新增道路。除长江大桥、江汉一桥和江汉二桥以外,武汉城区内的所有过江通道都将按次征收过桥费。
记者查询后得知,长江二桥建成于1995年,月湖桥建成于1998年,白沙洲大桥和晴川桥均于2000年通车,长丰桥落成于2001年;武汉长江隧道于2008年试通车,天兴洲大桥则于2009年底才建成通车。记者发现,除了长江隧道和天兴洲大桥,其余五座大桥均已使用了8年以上。
网友批评:
“不过桥了,以后过江游过去!”
这场听证会的奇怪之处在于,19名参会代表中有8名消费者代表和两名经营者、利益相关方,结果却只有1名职业为律师的消费者代表对改革方案表示反对。“代表们明明都是利益受损者,为何都投赞成票?简直不可理喻。”网友们百思不得其解。网友“supercl”指责道:“再一次证明听证会纯粹是一种形式。建议以后不要走这种形式,直接涨价就行了。”
武汉网友对政府“用市民的钱,补财政的缺”深表无奈与不满。网友“Opium”幽默地说:“不过桥了!以后过江都游过去!”网友“春哥有力量”抱怨说:“以后不过江了!在武昌找工作,在武昌找女友。”还有网友无奈地打趣道:“大家都庆幸吧,武汉只被长江和汉江这两条江隔成"三镇",要是再多几条江在这里汇合的话,那就了不得了,你都不敢出门了。”
一名匿名网友详细论述了这项改革的“弊大于利”,他列举了几点理由:“其一,武汉的地理环境决定要建桥建隧,这是城市发展必需的。其二,我们的税收去了哪里?其三,贷款修路是不是"贷无止境"的黑洞?其四,改革的民意何来?其五,破坏经济发展,影响社会交流。”
当地政府:
4亿余元路桥费与十几亿贷款利息
武汉市政府意欲取消年票改计次收费,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利用价格杠杆,缓解过江交通拥堵压力,提倡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二是还清当年修建这些工程的贷款及其利息。
据武汉市政府城市建设基金管理办公室透露,“六桥一隧一路”的回购和建设总投资为141.52亿元,投资来源全部为银行贷款。目前武汉市收费路桥隧贷款总额仍高达100多亿元,每年仅利息就得十多个亿;然而,去年武汉全市收取的路桥费仅有4.12亿元,还不足以偿还一半的利息。
记者观察:
深层次原因与“土地财政”类似
凑巧的是,6月23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报告,首次披露了备受社会关注的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
他透露说,审计署审计调查的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中,截至2009年底,政府性债务余额合计2.79万亿元。部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从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的比率看,省、市本级和西部地区债务风险较为集中,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本级超过100%,最高的达364.77%。从偿债资金来源看,2009年这些地区通过举借新债偿还债务本息2745.46亿元,占其全部还本付息额的47.97%,财政资金偿债能力不足。
另据央行和银监会披露,全国地方债务的总额高达7.6万亿元,而地方财政借的钱和利息,90%都要靠卖地来还——这是“土地财政”的根源。
武汉市政府大幅提高路桥费,主要原因亦来自于还本付息的压力,其逻辑,与“土地财政”类似。
“年票”历史
原是广州最早推行
广州从2001年1月1日起,在城区实施路桥隧道车辆通行费年票制,是国内最早推行年票制的城市之一。目前,年票制因其简便、高效,而已成为国内各大城市路桥收费的主流方式。但事实上,从诞生之日起,围绕汽车年票制的争议就从未间断过。
有人认为,政府推行年票制,构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禁止的“强制消费”,一辆汽车是否购买了年票,往往被地方政府定为是否予以年审的必要条件;有人认为,这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地方政府在给自己增设法无授予的权力。最具说服力的质疑理由是: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治理向机动车乱收费和整顿道路站点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第三条明文规定“严禁将车辆通行费平摊到所有车辆并强制收取”,年票制属违规。
近一两年以来,网上一直流传着一张卫星图,图上标注了全球的公路收费点。当属中国的“小点点”密度最高。无论是年票制,还是按次收费,动的都是老百姓的荷包。老百姓最欢迎的,当然是少收费——甚至不收费。
(来源:广州日报)
延伸阅读:
国内各地听证会“怪象”:
一、涨价听证反对者总是“极少数”
备受关注的成都市中心城区机动车增长总量控制政策听证会昨日召开。对摇号上牌、新增专段号牌和限制外地车入城这套听证会方案,19名听证代表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舌战,现场一度出现火药味。最终,8个人完全反对方案,7个人有条件赞成,4个人完全赞同,以超过百分之四十的反对率创下了近年来成都市听证会的第一。(来源:华西都市报)
成都中心城区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调整方案”听证会昨日举行,由消费者代表、经营者代表及洗浴行业、洗车行业代表等共计27位听证代表参加了此次听证,除1位代表建议缓行外,其他代表均未提出直接的反对意见。大部分听证代表建议推行“一户一表”、“阶梯式收费”,要求公开水价成本和增收部分的使用情况。(四川在线)
“三孔”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在曲阜市举行。27名听证参加人中,23人支持涨价,3人反对,1人中立。(来源:齐鲁晚报)
二、听证会变涨价会
“34场价格决策听证会,场场都是涨价会!”在前日下午举行的汕头市政协十一届第四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如此概括汕头市自1999年首次召开价格决策听证会来“逢听必涨”的现象。(来源:广州日报)
三、代表身份迷雾重重
鄂州市规划局召开规划听证会后,审查批准在鄂州明塘后路8号院内建一幢6层高楼。记者调查发现,这个所谓的听证会竟是一个假听证会——入会的住户代表是冒充的,签名也是假冒的。(来源:楚天都市报)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哈尔滨市物价局根据《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规定,委托哈尔滨市消费者协会推荐13名消费者参加人。经发展改革委调查核实,哈尔滨市消费者协会向物价局正式报名时,误将谷孝发和刘汝文两位参加人的身份颠倒了。谷孝发是哈尔滨市信访局离休干部,不是下岗职工。刘汝文确系下岗职工,哈尔滨市和香坊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均已出具相关证明,并非媒体所称是“哈尔滨现代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