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千位高考状元成就远低于预期 过度热炒将其捧杀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2010年06月28日06:30
[提要] 又是揭榜之时,高考“状元”们再次闯入大众视野成为当下最受瞩目的“明星”,多年疯狂过后,“状元GDP”大势似乎已成。大众的“状元情结”让家长、学校、商家们捆绑在一起,利益纠葛。只是他们忘了一点:状元制造≠成功教育。[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
高考战争
2010年06月28日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发榜日,重庆2009年文科状元何川洋又回来了!每个人都曾经悔不当初,谁的青春不挨刀。试问你我若是何川洋,还指不定在哪跌倒在哪趴着呢…[详细][微博讨论]

  又是一年揭榜时,各地高考“状元”、“高分考生”们纷纷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当季最受瞩目的“明星”。然而,此前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知”,优秀学子的发奋努力,理当得到尊重和褒扬,但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座山峰,当社会各方年复一年对其大加热捧时,是否更应关注他们怎样跑好更加漫长的“后半程”?

  过度热炒捧杀状元

  不少教育界人士坦言,当前对高考状元的追捧背后,是建立在大众“状元情结”上的利益链:家长有望子成龙、四处求“经”的心理,学校有吸引优秀生源、提高教育政绩的考虑,商家则有当时当令、“眼球经济”的算盘,各种利益纠葛,大有形成“状元GDP”之势。在此背景下,近年来种种怪象已然见怪不怪———

  学校争状元有之。去年,外地两所中学争说自己的学生是当年文科“状元”,大肆宣传后才发现“撞车”,细细一查才知一个是“裸分”,一个“含加分”。

  商家抢状元有之。不少高分考生晚上刚得知成绩,第二天就有商家上门来拉人做广告、做代言。河南省某市一位理科“状元”直言,公布成绩后的各方追捧,令自己一时失去了平常心,匆匆忙忙毫无准备就开始了大学生涯。

  复旦大学研究室主任刘承功认为,高考状元的头衔只能表明他们在一次考试中发挥出色,进了高校的大门后,他们又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面临的是全新的竞争平台和标准评判,最需要的是冷静的头脑和宁静的书桌。对于这些十八九岁的学生来说,过度热捧很可能带来“自我膨胀”。

  状元制造≠成功教育

  一位教育界人士担忧地表示,负面的“状元效应”已经从揭榜后蔓延到了中学教育中。个别学校为了“搏”状元,频频出现“动作变形”。这不仅对学生个体产生不利影响,更可能带来教育理念的扭曲,使教育改革更加举步维艰。

  高考前两周,往年传统是放假让学生回家自行复习,今年本市部分高中对学生集中“圈养”,加压复习。一位校长说:“一本率高,高分考生多,学校更获认可。如果能出个文科、理科状元就更好了。”另一所中学分管招生的副校长道出苦衷:现在民间每年都有高中排名表,主要以高考成绩“论英雄”,“好学校靠生源,之所以搏高考,也是为了今后吸引好生源。如此循环,学校才能保住品质。”

  更有甚者,高中里越来越多教改试验班,被异化成为“高考尖刀班”、“竞赛种子班”,原本极有潜力的学生被分数压得喘不过气。

  专家指出,在如此高压下,即使在高考中取得了一时的辉煌,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能已消失殆尽,如此疲惫身心,如何投入大学更高要求的学习?更不要说进入工作岗位后的终身学习了。只有在中学教育中回归“育人”本原,才是对学生、对未来最负责任的态度。

  高考状元如何保持领先

  对于高考状元,北京第四中学校长刘长铭有这样一个“马拉松说”:“今天得了很高的分数,并不能够证明他以后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曾经认为现在优秀的学生将来一定会优秀,但是实践证明并非如此。这就如同跑马拉松,你在前100米、前200米的时候可能跑得非常领先,但是并不能够说明你20000米以后还能够领先”。

  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优秀考生在学习上的天分,让他们在大学、乃至今后的工作中发光发热,成为建设祖国的“行业状元”,理应成为各方深思的课题。

  北大前校长许智宏曾说,“进北大的学生高考分数相差100多分是常事,很多相对低分的学生大学4年下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哈佛、耶鲁等学校也没有把美国各个州的第一名都招去。优秀的学生在本质上没什么差别,关键看大学有没有本事把这批学生培养出来。高校不应看重招了多少高考‘状元’,更多关注的应是能否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成才环境。”

    高考状元的背后充满了神秘故事

    媒体热炒高考“状元”,无非迎合了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四处求“经”的心理,利用了公众对择校问题的高度关注,但是客观上却炒肥了商家,炒高了择校费,还炒坏了办学秩序,因此长期以来饱受社会诟病。有关部门多次下发通知,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高考成绩,重庆市甚至立法禁止炒作高考“状元”。这一切都没有挡住媒体、学校以及地方教育机构高举“状元”的热情,主要还是其背后有利益支撑。[详细]

    勿忘那些在高考中凋零的年轻人

    湖北一位女孩,在25日查询得知高考成绩为505分后,黯然神伤,默默走向江水中,直至被江水吞噬。一个花季少女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甚至,在异常发达的传媒平台上,找不到她的名字,更不知道她的年龄。生命,有的时候很坚强,频发的自然灾害总会映衬出人性的刚毅;生命,有的时候又很脆弱,乃至一根稻草都能压倒所有美丽的畅想。[详细]

   


正 方
反方
好,宣传状元有激励意义,努力学习才能获得最高分,这一规律对于考生而言,无疑是有着极大的激励意义。 不好,过度的热炒捧只会提高学校知名度,而对于这些十八九岁的学生来说,过度热捧很可能带来“自我膨胀”。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