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高考状元,“死”于大学教育的功利化(图)

来源:沈阳日报
2010年06月29日05:27

  王传涛

  高考状元身上的小红花,人人都羡慕。这不仅仅是能登上媒体重要版面和时段成为名人的问题,更代表着含辛茹苦的家长们的一份期待。整个社会对高考状元的追捧,还催生了一门新的经济——状元经济,什么黄金圈、蓝瓶的、忘不了与记得住之类的倒也无可厚非,更为雷人的,社会上还出现了让状元代言内裤的广告,还真有点“首尾相接”的意思。

  代言倒也无可厚非。不就是暑期开学前的第一次勤工俭学赚工资嘛,拿着广告费减少家庭经济压力也不至于成为道德的沦丧者,关键是,成不了社会的顶端人才,承担不起他家长父母亲戚朋友以及全社会的殷殷期盼,倒是一个值得反思的社会性问题了——学生时代的精英,是怎么把社会精英的位置让与他人了呢?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只是苦了那些为招生煞费苦心的名牌大学招生办们。辛辛苦苦将各地的高考状元一个一个打电话预约到了本校,成了名副其实的“最牛生源高校学府”,到最后却培养不出一个顶端的大才,确实也有点寒酸。不仅如此,坊间还时常曝出一些卖猪肉、卖糖葫芦的高考状元。笔者没有贬低陆步轩卖猪肉的意思,但从事一份和自己专业不搭边、只与体力有关的工作,也确实带有一分悲凉。

  新闻中讲的高考状元被热捧,是原因之一。但在笔者看来,高考状元被热捧,还算是一种信心上的提升与鼓励,一正一反的作用都有。所以,高考状元之殇,不仅仅是录取前社会对他们的热捧这么简单,根本性的问题还在于大学的教育体制。

  高考状元之殇,正是中国教育之殇。一方面,最好的大学将状元们招入同一所学校,却不对他们进行个性与专长方面的教育设计,只重形象与面子,却不重实质的内容,只重将状元领进门的社会影响力,不重领进门之后人生指引与专业规划;另一方面,将各地状元放在一起竞争,难免有些残酷,曾经的高考状元,在有些大学“每科都要抓5%不及格”体制下,就成了堕落者,高考状元挂科、留级、辍学、开除的例子并不少见。

  大学教育的品质,不是比看谁的状元多,而是看谁培养的社会人才多。哈佛也不是将各大州的状元都揽到自己门下,才成为第一名校的,相反,将不同层级的学生纳入进来,因材施教,才可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此外,将高考状元揽入门下,就意味着多了一份关心和责任,如果大学不能给予这些状元以足够的关怀,那好,请不要再拿状元数量的多与少说事了。

  高考状元,“死”于大学教育的功利化。剔除这种功利化,还大学以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本质,才会给状元们以足够的舞台空间。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