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食安办痛陈领导责任追究制度缺失弊端 出了问题死了人才重视食品安全
羊城晚报讯 记者赵仲炜报道:广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昨天向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提交报告称,目前,广州的食品安全工作仍面临重视程度不够、食品企业社会信用缺失、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有待完善、食品风险预警机制滞后,出了问题才重视、死了人才重视等一系列问题和弊端。
市食安办有关负责人在报告中表示,当前广州食品安全监管存在诸多问题,从实践工作中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尚未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各级政府都没有建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度,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有待完善。由于食品安全监管牵涉到农业(畜牧)、经贸、质监、工商、卫生、食药监、出入境检疫、公安等多个部门,监管职能链条长、环节多,食品安全工作不可避免地出现由于职能交叉或不清晰所带来的监管缺位或不到位等现象。
报告还痛批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方法不扎实”、“注重短期整治”来应付检查。报告指出,当前不少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重发证发照,重突击工作应对检查,轻扎实的日常监管;重短期工作效果,轻长效监管机制,从而使得日常监管习惯于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运动式的执法、军事化的监管,以打歼灭战的形式突击工作来应对上级的检查,结果是监管“短期有效、长期无效”,群众反感,干部消极,工作效率越来越低、工作作风越来越差,日常监管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报告还指出,当前食品监管还存在预警机制滞后问题。报告认为,食品监管重在防患于未然,而目前很多时候食品安全是“出了问题才重视”、“死了人才重视”,绝大部分措施属于事后处理,这样不仅达不到监管目的,还会加大监管难度,难以防控事故的发生。
此外,部分企业的社会信用缺失,也造成食品源头污染难以监控。报告认为,环境污染是造成食品源头污染的主要原因。部分企业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违法生产假冒伪劣食品或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还有一些商家为牟取利益,在食品包装、保鲜等做手脚等,这些行为造成社会诚信体系缺失,导致食品安全事件仍难以有效杜绝。
报告认为,食品安全要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地方政府应当立足长效监管机制,改变过去那种靠突击、靠打歼灭战、靠上级评比推动食品安全的工作方式。同时,借鉴运用发达国家先进食品安全管理规则,探索运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监管手段,完善动态监测和预警日常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