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市高院人员介绍审判系统信息化成果 摄/通讯员姚学谦 |
本报讯(通讯员刘玉民记者王巍) 法官掌握全市案件的情况,避免“同案不同立”、“同案不同判”等情况。今天上午,北京市高院发布了将信息化、数字化引入审判系统的成果。
据了解,本市法院的收案数量逐年上升,近10年来北京市法官人均结案量增加52%。
相比于全国其他地区,本市法院的判决结果保持着高度的统一,“同案不同立”、“同案不同判”的情况较少出现。据了解,信息化、数字化等高科技被引入司法审判系统的各个环节,为案件审判质量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目前,本市已经建成了涵盖全市三级25个法院、57个人民法庭的综合信息共享与交换系统。
在该系统中,立案拦截、案件监控软件控制了“同案不同立”问题,已有1676件案件进入监控管理范围。
刑事案件实体比对分析软件避免了“同案不同判”问题。目前,该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已经积累25万条,各个法院法官点击总数已达上万次。
执行线索分析软件使执行法官能很快找出执行案件和执行主体之间的关联,已为3.7万余件执行案件提供了线索分析和查找服务。
案件审限控制和管理软件将全市法院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由2000年的76.5天降到2009年的50.5天。据北京市高院披露,全市为信息化、数字化服务的建设目前共投入费用2.4亿元。今后,将会加大庭审视频直播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