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7月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52分报道,一侧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另一侧是一个巨大的创可贴。《瞭望东方周刊》的封面以这样一幅图片形象描述当今城市在现代化、国际化道路上,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
发展中的城市存在哪些"病症",如何防治这些"城市病"?最新一期《瞭望东方周刊》的封面文章《城市病》对此做了详细报道,中央台记者徐杰峰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欣进行了采访。
记者:最新一期《瞭望东方周刊》推出了封面报道《城市病》,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本期文章提到了哪些大家熟悉的城市发展中的病症?
张欣:其实这个问题我们这一次策划总共从4个方面来阐述现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这种病症。第一个方面,中国现在在一波一波的这种造成风尚或者是造成运动中,可能已经出现了一笔又一笔的历史欠帐我们主要梳理了这些历史欠帐,主要是什么?这是第一篇。再来,我们对于中国在招商引资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筑巢引凤,但是筑的是精巢,这里面有性价比不高的成份,或者是现在招商引资存在类似于恨不得倒贴的一个情况,对招商引资做了一个梳理和解读。第三篇我们主要是对中国现在口号造成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现在中国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口号,这里面往往是城市精神缺失或者说是失落的。再来就是对于中国现在一个热点话题就是大城小城,大家都在争夺名人故里对历史资源的争夺,这样一个话题我们也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记者:为打造城市品牌形象,我们看到,各地掀起了"名人故里"的争夺战,不少地方还因此闹出了笑话。文章认为,城市发展该怎么用好传统遗产和资源?
张欣:其实这里面我们主要是想探讨的一个问题中国现在在争夺历史资源或者是名人故里,在争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向传统学习一些什么东西,是这篇文章我们想集中探讨的一个问题。这里面我采访很多的专家学者都不约而同的提出了,现在中国的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官员或者是设计师学历不低,但是文化不高的这样一种情况。这个问题就是说,在我们在城市规划或者是运用历史资源的过程中,主要还是应该要研究历史,要多读书,从而准确和精确的确定这个城市的形象和城市定位。
举一个例子来说,曾经有河北巩义为了打造杜甫故里,强迫当地的村民搬迁了4次,这样的一个城市就算是最后以杜甫故里自称,可能也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尽欢颜”这样一种气质是不相符合的。
(责任编辑:李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