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石油财政支撑全免费教育 吴起模式可持续性待考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2010年07月05日05:27

  石油财政支撑全免费教育 吴起模式可持续性待考

  吴起免费教育个例

  在石油财政支撑下,陕北吴起县实行幼儿园至高中全阶段全免费教育颇得民心,问题在于能否持续以及是否可复制

  □ 本刊记者 兰方 | 文

  因为实现了自幼儿园至高中全阶段的免费教育,曾经的贫困县、距离延安170公里的陕北吴起县一夜成名。

  吴起县的免费教育实验始于三年前。根据《义务教育法》,国家对所有儿童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即从小学到初中教育免费。吴起县则在1997年开始启动免费教育实验,对全县高中阶段的学生也实行免费教育。

  至今年春天,免费范围进一步扩大,吴起县对公立幼儿园实行“一免三补”政策,免去学生课本费,并补贴生活费,同时向民办幼儿园提供运营费和教师补贴。等今年秋季入学时,还将全部免除幼儿园学生的学费。

  至此,在吴起县,自幼儿园至高中的全免费教育可成为现实。而每年未升入高中的学生和毕业回来的待岗大学生,也由政府埋单进行职业技术培训。45岁以下的吴起人还可以参加“人人技能工程”,任意选择去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政府不仅包干学费,甚至乐于提供交通费。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资源投入严重不足,上学难、上学贵已成普遍态势。吴起县的免费教育实验,点燃了人们对全民免费教育的新期待、新渴望。

  本刊记者为此走访吴起县相关部门和学校,发现吴起县之所以能够实行免费教育,在于其地处陕北石油资源带。“石油财政”的支撑,使得政府能够强势推行高标准、高补贴教育实验,且在当地颇得民心。

  不过,从全局层面来观察,这种尝试很大程度上为大量偶然因素所促发,其是否具有制度层面的可复制性,能否迅速推广,未来能否持续,目前尚难给出最终答案。

  全方位补贴

  外界对吴起县免费教育的质疑,多在于其支付能力。

  吴起县实现12年免费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政府向教育的供需双方提供高额补贴。在学杂费由财政直接支付的基础上,吴起县还陆续为学生的住宿、伙食等开支埋单。

  先是在2007年,吴起县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杂费与课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覆盖范围扩至高中,并提出了“五免一补”,另外免除学生的住宿费、取暖费、信息费,并提供生活补贴。从2010年起,对于学前教育,每人免除50元的课本费。上述经费,由县财政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价格,按入学人数转移支付给学校。

  和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人数相比,吴起县幼儿园和高中阶段的生源人数并不多。至今年上半年,全县在校生小学阶段有10134人,初中阶段5500多人,一共15634人。而普通高中一共只有4100人, 职高有986人;幼儿园全县也只有5321名儿童。高中和幼儿园生源一共10407人。

  因而,在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幼儿园和高中阶段学杂费的减免带来的财政负担并不是很大。

  2007年以来,吴起县在教育上的投入总计8.5亿元,其中学杂费减免不占大头。即使算上省市两级为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投入的资金,整个“五免一补”投入总数在8634.6万元,加上幼儿园减免的35万课本费,所占比例不过10.1%。

  此外,为实现职业教育免费,县财政从2007年起每年列支1000万元,目前已投入3000万元。

  政府足额补贴下,吴起县学生按学区分配后,就可以免费注册入学。“我们的学生都是空着手来报名,什么都不用带!”吴起二中副校长李振斌说起免费教育,颇为自豪。如在高中阶段,在免费前,普通家庭每年的负担多达3500元左右。政府的补贴减轻了百姓负担,因而深得民心。

  在地方官员的描述中,对于教育的投资,是“要多少给多少”。除了用于免除学杂等费用的政府直接支付部分,当地财政还给学校及老师设置了名目繁多的补贴,其目的据称是用以提高师资、改善硬件。

  2007年起,吴起县投入5.2亿元,对所有校园进行改扩建,并实现硬件条件的均衡化。同时又投入1.4亿元,按照“部级标准”,在所有校园配备最为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设施,并投入2980万元建设教育信息平台。

  在吴起二中的校园里,电子白板已经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黑板大小的电子触摸屏内,存有大量教学资源,老师可用电子笔书写或直接调取网络课件。这样的设施,即使在北京地区的大学校园也极为少见。

  硬件投入之外,大量的补贴补向老师,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积极性。

  吴起县普通教师的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此基础上,教育系统建立了复杂的绩效考评机制。骨干教师的评选一年一次,凡评上名优教师的,每个月工资加1500元;评上学科带头人的,每月工资加1000元。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评选指标,60%的教师都能有所补贴。

  为了吸引优秀师资,吴起县高级中学开出15万元年薪,外聘优秀老师,2007年至今已投入510万元。另一方面的投入则在培训方面。目前对校长、教师投入的培训费已有710万元。

  石油财政

  教育全阶段免费之所以能在吴起付诸实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今天的吴起县,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的贫困县。由于地处陕北资源带,近年来的资源开发,让这些县城迅速脱贫致富。雄厚的公共财政,以及相对稀少的人口,为地方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今,在这个看似普通的陕北县城,高档的电梯公寓正拔地而起,建设中的新政府大楼气势恢弘。洛河一侧,投资1.5亿元的吴起一中即将竣工,砖红色的建筑群设计洋溢着现代气息。旁边便是巨大的吴起体育场,灰褐色的顶穹格外显眼。

  一夜暴富,是很多同吴起县命运相似的陕北县城给人的共同印象。1992年底,吴起县地方财政收入仅为402.2万元,当时头戴贫困县的帽子已有多年。然而,1994年,组建仅两年的吴起钻采公司一举出油1.6万吨,石油产业从此为吴起县带来滚滚财源,当年仅上缴的税金便达431万元。

  2009年,吴起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1.87亿元,财政总收入27.59亿元,县级地方财政收入16.09亿元,人均财政收入轻松过万,一举成为“2009年度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和“2009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

  如果说国库充盈,仅仅令吴起县具备了增加民生投入的实力,那么最终做出增加教育投入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带有此任县委书记冯振东个人的烙印。

  2007年,原任延安宝塔区书记的冯振东调任吴起县任县委书记。冯工科出身,后习经济学,曾主管教育多年。他自称对教育事业有深厚感情。

  面对外界“做政绩”的猜测,冯振东的解释则是:石油是有限的,教育才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最根本的路径。

  随着吴起县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加速,大量农村学生涌入城市,城镇教育资源紧张,“上学难”越发突出。吴起农民2009年人均纯收入不过4415元,且在农村地区,收入占前20%的人口的收入水平是后20%人口的7.7倍,贫富差距较大,相当大一部分贫困人口支付能力不足,高中、大学阶段的高学费相对高昂,“上学贵”亦是难题。

  冯振东提出,要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老百姓”。而公共财政的投向有诸多选择。在缺乏公众充分参与表决的议政机制前,公共财政的分配往往与地方领导班子的价值取向直接相关。

  冯振东的账本上,修一公里路大概与让全县的孩子免费寄宿就读开支一样,都在5000万元左右。“既然拿得出钱来修路,怎会拿不出钱来搞教育?”在冯的推动下,财政投入义无反顾地投向了免费教育。

  是否可持续

  2009年,在吴起县16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中,有4亿元上缴市级财政。剩下的12亿元中,有6亿元用于机构运转和人员工资,4.5亿元投入基础建设。再剩下的1.5亿元则用于民生工程,其中的三分之一用于教育。因而,对于以石油暴富的吴起县来说,拿出年均5000万元用于常规教育投入并无压力。

  总体估算,吴起县2009年在民生上的投入比例不到财政收入的10%,其中教育投入约占3.1%,以国际标准看来远不算高。

  相关数据显示,中等收入国家在基本保障方面的平均财政支出,约占GDP总量的10.3%;而按国家财政总收入计算,发达国家在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住房支出等民生方面的支出普遍在60%-70%。

  但这一投入,足以傲视许多收入相似的地区,甚至是一些大城市。仍将经济增长作为第一要务的地方官员,往往倾向于将公共财政进行地方投资或大兴基建。而教育投资回报周期长,对于大多急功近利的地方官员来说,不足以彰显其政绩,亦缺乏持续投入的动力。

  不过,吴起县之所以能作出这样的投入,还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

  “现在好是好呀,可是石油早晚要采完呀,那时候这免费教育还搞得下去吗?”不少吴起市民对县城的未来都颇为悲观。

  教育局副局长齐祥飞也不敢夸口:“未来的事怎么能预测呢?只知道现在,不知道将来。”

  相较于普通百姓的悲观,县委书记冯振东却十分自信。他表示,根据他掌握的数据,吴起的石油还可以开发50年;而一代人培养成才并回馈社会,30年时间足矣。

  冯振东不断强调,要改变当前这种“油主沉浮”的状态,只有通过教育来提升人的素质。他坚信人才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远远甚于资源的带动。“并不是一没有油我们就穷了,财政就没钱了。现在培养出来的人,会为吴起创造更多的财富。”

  另一个疑问是:这一个只有13万人口、人均财政收入过万元的陕北县城的经验,可否在更大范围内复制?

  事实上,吴起县人均财政收入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已是名列前茅。而绝大多数中西部地区的人均财政收入仍在千元徘徊,达不到吴起的水平。那些人均财政水平得以与之匹敌的少数发达地区,则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投资决策环境。

  不少专家指出,在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民生保障和改善类的指标严重不足,仅仅占到20%左右。考核体系不改变,地方官员的执政理念也不可能根本性转变。

  冯振东认为,没有必要要求其他地区“复制”吴起县的模式。教育是否免费,免多少,怎么免,需要各个地区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来确定。然而,是不是要把教育发展放在首位,却是各级政府都应该正视的问题。

  如何激活民间力量

  在政府全面出资实行全民教育免费的同时,吴起的决策者还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对公立和民营教育一视同仁?

  和整个中国义务教育现状一样,吴起县教育市场化程度十分低下。在吴起县,从小学到高中根本就没有民间资本进入。全县一共只有一所高中,两所初中,其他村办初中下学期全部撤并至县一中。县城有三所小学,此外还有13所乡办小学。这些为数不多的学校,全部都是公办背景。

  实行教育全免费后,政府的强势主导,有可能会进一步挤压民营学校的生存空间。

  以幼儿园为例,仅有的两所公立幼儿园享有大量政府补贴,家长趋之若鹜。新的三所公立幼儿园也已在规划建设之中。

  而对于民办幼儿园,今年的新政策只是规定由财政提供两项补贴:民办幼儿园的老师通过一定考核拿到上岗证的,每月由政府提供200元的补贴;同时按照收生人数,按每人150元向机构提供运营补贴。此外,不分幼儿园办学性质,每个孩子每学期补贴250元生活费,直接补向机构。

  当然,冯振东表示,从下一学期起,在补家长的同时,再向民办幼儿园提供200元到300元的补贴,均衡民办与公办运营成本。“实质上民办就等于公办了。”

  不过,在民间资本并不活跃的情况下,如此有所区别的政府补贴,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公立和民营教育机构的实力差距。

  对此,有学者提出,与其在补贴公立和私立幼儿园之间寻求平衡,不如采用发放“教育券”的办法:由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生均成本,针对适龄儿童的家庭发放有价的教育券,家长可以自行选择幼儿园,将教育券交给所读幼儿园抵免部分费用;幼儿园则可将所收到的教育券向政府兑换相应的资金。

  毕竟,由政府来包办教育不是最好的办法。冯振东也曾表示,他要反对的是利用行政力量,将优势资源人为集中。教育资源要均衡发展,吴起县的免费教育实验要想持续,都离不开民营教育的参与。

  本刊实习记者陈露文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郭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