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欧盟史上首个“外交部”启动 外长面临大考(图)

来源:新京报
2010年07月14日01:40
7月9日,阿什顿访问希腊雅典,会见媒体记者。
  几个月前,欧洲媒体还在不怀好意地窃窃私语,认为欧盟女外长凯瑟琳·阿什顿没有能力组建欧盟外交机构,欧洲议员们批评她“束手无策”,“没想法也没计划”。然而,这个“欧盟内部唯一不会说两国语言”的女性却用七个月的沉默,交出一份答卷——欧盟史上第一个外交部。

  7月8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阿什顿提出的“欧洲对外行动署”机构方案。新机构让一直致力于“发出一个声音”的欧盟如愿以偿。

  女外长“沉默外交”受质疑

  “在我看来,欧盟对外行动署是这样一个机构,当我们说话时,我们能被听到;当我们参与时,我们的行动能起到重要作用。”7月6日,阿什顿在欧盟议会的一场辩论上如此捍卫自己心目中的“外交部”。

  欧盟新“外交部”的宣告成立可谓波折重重。自去年12月份履新以来,阿什顿一直未能逃脱各种争议和质疑。在就职典礼上她就表示自己将推行“静悄悄外交”来保障欧盟的利益。但这种沉默反而成为她为人诟病的理由,观察家们普遍认为她缺乏处理国际事务的经验,欠缺领导能力,难以在国际舞台树立一个鲜明的欧洲形象。

  阿什顿仍旧选择了默默工作。筹建“对外行动署”是欧盟《里斯本条约》确定的构想,3月25日,阿什顿向欧洲议会提交了建立新机构的第一份方案。这份方案4月份在欧洲议会表决时,受到强烈批评。

  欧洲议会发表声明称,方案中对于外交决策制定的程序设定太过复杂,而新机构不向欧洲议会报告也成为不满的原因。议会还表示,“外交部”的秘书长,也就是阿什顿的副手,应该通过政治任命上台,而不是普通公务员。

  欧洲议会的议员英格·格拉斯直言不讳批评说,阿什顿“既没想法又没计划”,在担当这样的重任面前显得“束手无策”。

  “外交部”几经波折终成立

  阿什顿顶住了压力,继续对方案进行修改。6月,经过欧洲议会、欧盟成员国和阿什顿多方角力下,新的欧盟“外交部”设想终于正式出炉。

  8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这份筹备方案,并给了阿什顿近5个月的筹备时间——这个名叫“欧洲对外行动署”的新机构将于12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

  根据新方案,欧盟“外交部”由7000多人组成,欧盟将向世界上130多个国家设立使团,派驻大使。这样,欧盟对外事务的体制建设与主权国家类似,形成一整套完整体系。这也使得欧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设立“外交部”的主权国家间组织。

  作为新机构的掌门人,阿什顿将有权任命机构负责人,支配预算,并且掌握每年数十亿欧元的对外援助款。

  “欧盟外交部”的设想早在10年前就已经提出,然而几经耽搁,直到去年才开始正式进入议事日程。对此,欧洲政治研究中心的专家卡钦斯基表示,阿什顿所面临的苛刻斥责和外交部“难产”的困境,其根源并不在阿什顿本人。“外界的期待太高,而留给她的时间又太少,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她适应自己的职位,”他表示。

  卡钦斯基说,《里斯本条约》设立对外行动署的初衷是将各国的“外交决策权”集中起来,以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而目前在欧盟,这种“离心力”,即成员国自作主张的力量更胜一筹。阿什顿如何协调其间的矛盾成为一个难题。

  成员国让渡外交权是难题

  那么是否就能从此让欧盟发出同一个声音呢?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赵怀普表示,新机构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欧盟成员之间、欧盟成员国和欧盟机构之间在外交政策的权限分配上并不明晰,一些成员国在向欧盟让渡外交权方面也有很多疑虑。

  按照新方案,欧盟外交部系统内职位中的三分之一由各成员国外交部人员承担,欧盟使团与成员国的驻外使领馆如何分工是一个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在欧洲一体化遭遇种种挫折和欧盟遭受主权债务危机打击的背景下,欧盟逆势而上,坚持筹组“外交部”,显示出欧盟在应对快速变化的国际格局、巩固和拓展自身利益方面所拥有的雄心和抱负。

  “欧盟新外交部加强了欧盟成员国在外交政策上的协调,在欧盟共同安全政策的机制和制度建设上往前迈了一步,这个积极意义值得肯定。”赵怀普说。

  本报记者 颜颖颛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