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公务员户口迁农村争补偿续:不配合迁出先免职

来源:京华时报
2010年07月14日02:50
 漫画/张建辉
  在就业压力增大、无数人争考公务员的今天,浙江义乌市却出现部分公务员把户口迁入农村,愿意回村里“当农民”的怪事。前不久,义乌市200多名拥有农村户口的公务员,被市纪检委、市委组织部等部门要求从农村迁出户口、办理农转非、退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义乌市为何“开除”这些公务员的“村籍”?公务员“争当农民”怪事背后有何猫腻呢?

  公务员进村

  巨额利益驱动

  今年初,义乌市委组织部接到多封群众来信,举报了一件怪事:一些公务员为“当农民”,把户口迁到农村。公务员为何愿意“当农民”?义乌市一位干部说:“不要小看了这个农村户口,它在农村涉及的经济利益十分巨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在义乌市拥有农村户口关系到旧村改造补偿等利益。据义乌市纪检委副书记胡爱芬介绍,如果本人户口在农村,旧村改造能分到108平方米的宅基地,可以盖起4层半的房子,这中间有巨大收益:一方面,宅基地可以参与流转,当地市场价每平方米都超过2万元;另一方面,盖起的房子可以利用地处义乌小商品城附近的区位优势,开展物流运输、物业租赁等业务,每月可以获得比许多城市居民还要高的收入。

  “除获得宅基地、盖房子外,农村户口还可以拿征地补偿费,并每年从村集体资产出租、物业等经营收入中获得分红。”一位村民说。

  据浙江省农业厅经管处处长童日晖介绍,全省已推行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对村集体所有的资产清产核资,量化为股权,均摊到村民身上。目前,已有千余个农村完成了这项改革,去年人均分红500多元,有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分红则更多。

  挤占农民利益

  一纸农民“名分”,关系巨额“钱途”——既身为公务员在机关获得相应收入与待遇,又可以作为农民在农村获得征地补偿、参与村集体分红、享受旧村改造政策……不少公务员“争当农民”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驱动,可损害的是农民的利益。“以土地征用补偿费为例,集体土地被征后全村拿到的补偿总额是固定的,可村里多一户,大家均摊时就会少分一部分钱。”义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缪永法说。

  官清畈村党支部书记何国峰认为,农民收入低,公务员有固定收入,他们既拿纳税人的钱又来挤占农民的资源,侵害了百姓利益。稠江街道的一位村民说:“公务员每月有工资,生活有保障,有的享受了集资建房,凭什么逢年过节还要到村里来分钱?”

  童日晖认为,过去农民曾长期承担上缴农业税与统筹提留款义务,与城里人相比同命不同价;现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民到了该享受集体资产收益的时候了,绝不能允许“伪农民”侵蚀百姓利益。

  政府出手

  清查“双重身份”


  “农民公务员”怪事引起义乌市委高度重视,从3月到4月间,义乌市多个部门联手对全市4000多名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展户口调查清理工作。

  根据调查,近年来共有94名公务员把户口迁入农村,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调查还让更多户口始终在农村、一直拥有“双重身份”的公务员浮出水面。据缪永法介绍,他们先后把195名“农村籍”公务员户口迁出,还对40人办理了农转非、退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等手续。

  清理行动之迅速非常罕见。义乌市在发出户口调查清理工作通知的同一天,就出台《义乌市公务员户口迁移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公务员必须将本人户口迁至所在单位集体户或城市社区居委会,不得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清理行动在机关干部中引起震动的同时也带来争议:一位政法系统干部表示,这种强行迁转的办法不够人性化;有一个局的局长户口被从农村迁出后很不理解:“我天生就是农民,为什么非要把我从农村赶到城里?”

  不配合先免职

  把公务员户口迁出农村涉及巨大的经济利益,虽然多数干部比较配合,可有的人并非心甘情愿。对此,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明确表示,绝不允许与民争利的情况出现。

  无论什么原因,不能成为妨碍清理的理由。义乌市委领导表示,对拒不配合者,先免职再清理其农民身份;今后如果再出现这种情况,市管干部一律免职。新出台的《义乌市公务员户口迁移暂行规定》要求,今后原为农业户口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被录用为公务员的,自收到录用通知书之日起,在规定时间内把户口迁出、退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逾期不办理者视作自动放弃录用资格。

  斩断利益链条

  为建立长效机制,义乌市还建立和完善公安部门公务员户口调查平台,定期向办证中心提供公务员进出的有关数据,同时建立固定举报受理热线,严肃处理隐瞒相关信息、逃避户口清理工作的公务员,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市公安局办证中心负责人徐丽芳等人表示,在浙江省这样的发达地区,“农民公务员”双重身份的现象不只在义乌出现。由于很多利益都依附在户口上,只有多个部门共同努力,在户籍改革中将农村户口和其背后的巨大利益脱钩,才能真正堵住漏洞。

  为什么公务员迁户口这样容易?因为有的公务员掌握了相当多的资源,完全有办法操作;同时,有的村干部由于看中一些公务员手中的权力与资源,也比较欢迎公务员户口“下乡”。真正让这些“追逐利益者”出局,还有赖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一些权力部门手握的垄断资源逐渐取消。

  案例

  遭遇突然清查感慨损失百万


  “这次清理太突然了!”稠江街道办一位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公务员,被机关录用后并未把自己的户口从村里迁出。两个月前,他与同事都被要求填写了一份“公务员户口情况调查表”,如实地写下了自己的户籍所在地,结果就被要求将户口迁出,并办理了农转非手续。

  “填写这张简单的调查表,让我"丢掉"了上百万元的资产。”这位公务员说。据他介绍,家里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附近有一套旧房子,今年下半年可能要参与旧村改造。他算过,自己妻子也是农村户口,按政策可以分到126平方米的宅基地盖新房,而且最高可以盖4层半;现在自己的户口迁出,只能分到108平方米地,加上其他一些潜在的利益,自己至少损失了上百万元。

  本版均据新华社电

  “农民公务员”吃相如此难看

  温家宝总理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作是政府的责任,那么,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那就是政府的良知。如果公职人员一边吃着自己的蛋糕,同时把别人的蛋糕也抢来吃,很难想象,这将如何拉大贫富差距,制造社会裂痕。

  在就业压力增大、无数人争考公务员的今天,浙江义乌市却出现部分公务员把户口迁入农村当农民的怪事。

  说怪也不怪。一纸农民名分,关系着巨额钱途——一边在机关获得相应收入与待遇,一边在农村获得征地补偿、参与村集体分红、享受旧村改造政策。公务员“争当农民”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驱动。

  不过这么好的事儿,为什么只驱动了部分公务员?利益受损的农民为何没脾气?很简单,因为潜规则:公务员手中掌握着权力资源,所以有办法操作;一些村干部看中了这些权力资源,所以欢迎公务员户口下乡。

  一位村民质疑:“公务员每月有工资,生活有保障,有的享受了集资建房,凭什么逢年过节还要到村里来分钱?”这样的问题实在是有悖某些人的逻辑。前几天,陕西铜川不也曾出台“普通市民110元、公务人员60元”的月票“双轨制”么?

  所谓“先天下之优而优”,这些年,从有些地方限价房、经适房公务员优先购买,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公务员免票游览。正如有论者所言,在几乎无所不能的权力发酵下,权力拥有者有着出乎常人所料的本事与胃口:看似办不了的事,人家办成了;看似吃不下的,人家吃得可带劲儿。

  如今,一些权力拥有者不断地纵横捭阖,蚕食着公共资源,并且越来越生冷不忌。这样的权力自肥,到底需要突破怎样的道德底线、摒弃什么样的做人良知!

  温家宝总理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作是政府的责任,那么,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那就是政府的良知。

  如果公职人员一边吃着自己的蛋糕,同时把别人的蛋糕也抢来吃,很难想象,这将如何拉大贫富差距,制造社会裂痕。

  就义乌“农民公务员”而言,据说已有200多人被市纪检委、市委组织部等部门要求从农村迁出户口、办理农转非、退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然而,如何防止这些人将来继续上山下乡?权力的监督、制度的完善、耻感文化的重建,这些固然都重要,但并不是全部。

  俗话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许多时候,个案的正义往往关系到人们对制度的信心。对义乌公务员争当农民,有关部门除了让其“回到城市”外,是否还有别的惩戒措施?如果仅仅是就此打住,那么可以肯定,类似的“农民公务员”还会层出不穷。换言之,面对“权力通吃”者,如果在具体案例上不能给予严厉处理,使其再不敢生出多吃多占之心,那么不仅会助长投机心理,也会损害政府公信力,甚至让一些“权力通吃”者,实现从“红着脸”到“绷着脸”再到“笑着脸”的转变,神情更加自得,吃相更加难看。

  本报特约评论员范正伟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